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揚子鑒藏“名家藝譚”系列直播走進上海

  歷經陳汝勤、喻慧、蕭平等江蘇藝術家火爆的訪談直播後,4月19日下午3:30,揚子鑒藏“名家藝譚”系列直播首度走進上海,在上海龍現代藝術中心專訪海派著名山水畫家蕭海春先生。揚子鑒藏的特約主播小熊先生與蕭先生精彩對談,逾110萬網友觀看直播,不少網友表示:“聽到就是賺到”。

  4米長的蕭先生畫作《輞川》圖驚豔亮相。蕭先生表示,輞川是王維居住過的別墅,王維寫了很多五言七言的詩,是唐代的文化熱點。因為太愛王維,蕭海春先生經常畫“摩詰詩意”。

  蕭先生覺得,深研傳統,不是單純地學習它的圖式筆法,更重要的是裡面寄托了人文思考的東西。致敬經典,就應該科學理智地選擇。“不論是金碧山水還是水墨山水,都是我們應該繼承發揚的。”他研究李思訓,也研究王維,吸取金碧山水樣式的特點,加上水墨交融,既有文氣又有表現力。

  中國山水畫還有意境之美。他畫《輞川》圖,除了山川地貌盡量吻合之外,他還盡量畫出“明月松間照”的夜色和野趣,畫“人閑桂花落”的無比寧靜,“桂花落地都能聽到聲音”……最重要的,他想表達的對文化的一種深切的敬仰。

  談及寫生與臨摹,蕭先生的觀點是:“古人不是靠臨摹成大家,讀萬卷書就要行萬裡路。自然的豐富變化,是畫筆夠不到的。黃公望的富春山居,也充滿時間感,始終在山中行萬裡路。臨摹跟寫生不該分開來。”

  1992年10月,“四王繪畫”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滬上舉行,同時在朵雲軒展出了“四王”的繪畫。蕭海春第一次看到這麽多“四王”的作品,受到很大震動,感到自己近年的畫“縱橫恣肆,滿紙躁動……古人畫作,精妙絕倫,不流時尚,不名利計。余遂思過,力排時流,洗滌塵俗,調契心境,下筆遂有條理,畫愈入淡、靜。”他醒悟過來,“應該靜下心來學習古代。我們追尋中國傳統山水的原點,可以由董其昌上溯到元到宋。……傳統是個寶庫,是浩瀚的太空,受益終身。”

  他說,這巨幅的《輞川》圖還只是剛剛開始,接下來,自己準備以青綠山水的筆法,全面溯源唐宋元的文化風貌。

  揚子晚報記者  馮秋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