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南宋滅國時有多慘?數萬精兵跳海,皇帝殉國,敵方感動落淚

在中國古代曾經有過許多國泰民安,國家富強的時代,比如征服匈奴的漢朝,萬朝來貢的盛唐,還有文化繁榮的兩宋和盛極一時的明朝,然而它們卻都在後期統治者的昏庸無能中走了下坡路,乃至滅國。其中,北宋和南宋時期,中國的疆土版圖雖然沒有像其他朝代那樣擴展到很大,不過的確是百姓生活最為富足愜意、經濟和文化都發展的很繁榮的朝代。然而,曾經盛極一時的宋朝,最後卻以十分慘烈的方式走向了滅亡,南宋滅國時,甚至有多達數萬的精兵投海自盡,皇帝也以身殉國,這般慘烈就連蒙古人也不忍直視,感動落淚。

那麽,這個昔日十分富足的國家究竟是怎樣走向這樣悲慘的滅國的呢?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宋朝經歷了兩次國家動蕩和分裂,而進入南宋時期,整個國家就開始走下坡路,在北宋滅亡時南下到臨安的趙構在江南自立為帝,一邊要發展風雨飄搖的南宋政權,一邊還要抵抗攻打江南的金軍。後來多虧了嶽飛等忠臣的扶持,南宋政權趨於穩定,逐步開始發展經濟,並正式把江南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心。

實現了古代中國經濟重心的遷移,南宋政權之下也出現了一時的繁榮景象。不過,很顯然,同為趙家後人的趙構並沒有從北宋的滅國中學到足夠的經驗教訓。在江南建立政權的趙構著力於發展經濟,同時對於手握兵權的武將心存警惕,從各個方面都有所打壓。另外,隨著江南地區的經濟逐漸發展起來,南宋國內也出現了國泰民安的景象,因此對於北方的潛在隱患就沒那麽警惕。

而這時,蒙古族的勢力逐漸崛起,他們在成吉思汗及其後代的率領下發展成為一支能夠橫掃歐亞的鐵騎,滅了金國後,退居江南且國家富庶的南宋就成了他們的下一個目標。元朝軍隊在忽必烈的率領下向江南進發,不過最初他們也遭遇了南宋軍民的反抗,一時間也吃了些敗仗。見此,忽必烈改變策略,讓軍隊分出一支去先滅掉西南的政權,再從雲南向北接應自北南下的主力軍隊。隨著襄陽被攻破,元朝大軍正式踏入了江南。

勢如破竹的元朝軍隊很快就殺到了南宋首都臨安城下,面對蒙古人的鐵騎,軍隊和百姓們紛紛開始逃難,當時的小皇帝趙昺和楊太后也被幾位忠臣護送著離開臨安,帶走了一起逃出城的約二十萬人。流亡的南宋政權雖然人數龐大,然而在兵力強悍的元朝軍隊面前仍然是不堪一擊的脆弱,他們被圍困在崖山,彈盡糧絕,眼看著毫無生機,忠臣張世傑和陸秀夫便索性迎擊元朝軍隊,儘管他們殊死抵抗,卻仍舊抵擋不住實力強大的元軍,隨著南宋軍隊越來越落在下風,也陸續有南宋士兵投降元朝。

最後沒有辦法,陸秀夫護送著小皇帝和太后乘小船突圍,卻還是不能脫身,絕望之下,陸秀夫將自己的妻兒推入水中,自己也帶著小皇帝投海殉國了。其他的軍民聽到皇帝殉國的消息,瞬間崩潰嚎哭,有多達十萬多人也跟著一起投海,以身殉國,這樣壯烈又淒慘的場面極大地震撼了元朝軍隊,甚至有人為之感動落淚。南宋滅國時的情景實在太過悲慘,以至於後人在回顧這段歷史時心情也十分沉重。不過,他們忠於國家、寧死不降的氣節也令人敬佩,為這段慘烈歷史增添了一抹亮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