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棱鏡 | 女騎手增多,牌照30萬!王一博和90後讓摩托車一夜復活?

作者 | 邵麗凡 編輯 | 楊布丁

出品 | 棱鏡·騰訊新聞小滿工作室

國慶期間,頂流明星王一博在ZIC摩托車賽中的撞車事故,讓摩托車比賽和產業都迅速出圈。

這本是一個已被判“死刑”的行業。根據中汽協數據,中國摩托車年產銷量在2008年達到2700萬輛峰值後開始萎縮,到2018年,已經腰斬至不足1600萬輛,相較10年前下滑43%。

事實上,在王一博“驚天一摔”之前,一場在年輕人群體中燃起的機車熱以及由此帶來的產業變局,早已悄然雲起。

“以前是個很low的行業,這兩年突然高大上起來了。”9月下旬,在第18屆重慶摩托車博覽會上,望著創歷史新高的人流和顏值不輸汽車展的性感模特,一位從業者在現場對作者感歎。

中汽協數據顯示,整體滑坡下,2019年,國內250cc以上的中大排量摩托車銷量接近18萬輛,同比增長 67%,這一數字在2015年還不到5萬輛。今年疊加疫情,汽車銷量出現負增長,但新式機車行情卻依然逆勢上揚,1月-8月,250cc以上銷量12.4萬輛,同比增長了10.41%。

“車展上你看,傳統車型你根本找不到,你放到這裡自己都嫌丟人,幾年前的車型都沒有了。”一位摩企老闆告訴作者,相較於印象中曾顛簸在鄉間地頭、幾近消失的CG車和穿梭在菜市場的傳統踏板車,高性能的時尚炫酷及仿賽車型,近兩年正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青睞,銷量呈幾何式上升。

2005年便收購意大利摩托潮牌貝納利(Benelli)的錢江摩托(000913.SZ),從6月至今,股價翻倍;而在疫情下,一直藏於中大排量機車細分市場的春風動力(603129.SH)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長了74%,股價從4月份的30元/股,半年時間暴漲至最新的154元/股,市值從40億元飆升至200億元。

“行業格局會有很大變化,甚至今年很多參展企業,我都沒見過,都在往外冒,好像進入了新周期。”中國汽協摩托車分會常務會長李彬對作者表示,摩托車從低端代步工具向高端休閑娛樂的轉型升級,幾年前就已經開始醞釀,“沒想到的是,因為疫情帶來的公共交通減少和生活方式改變,讓這個趨勢來得這麽猛”。

“我喜歡風從身邊經過的感覺。”“騎士”們不約而同地向作者描述。網紅歌裡則唱到,“騎上我心愛的小摩托,它永遠也不會堵車,它讓我遠離煩惱和憂傷。”

摩托車的新風口,要來了嗎?

駕訓班難預約,牌照30萬

“也不知道是轉了哪根筋,突然就想騎摩托了。” 劉越(化名)今年23歲,北京人,已經拿了6年汽車駕照,父母名下各有一輛京牌汽車,但在今年5月,他還是“入了坑”。

“駕訓班人說,今年學摩托的人得有往年的兩三倍,課都約不上。”到了駕訓班後,劉越才發現,自己並不是這段時間唯一“抽風”的人。課間,學員們聚在一起,“大部分都是九零後,想法都差不多,除了代步外,還覺得是件很帥的事”。

起初,劉越預算是2萬元,網上看了一通測評後,相中了豪爵新出的DR300車型,3萬多元,他直接打電話在實體店下了單,還買了個3400元的頭盔。

但讓劉越最“破費”的是車牌。上世紀八十年代,北京暫停發放能夠進入四環內的“京A”摩牌,保有量封凍在2.5萬塊。疫情後,“京A”價格就一路走高。

“一天一個價。”一位中介告訴作者,“5月份還20萬出頭,現在已經炒到了30萬。”劉越伯父在2012年買的那塊牌照,還只花了8萬元。

一輛寶馬的錢買塊摩托車牌,但劉越覺得值,騎上摩托後,他像進入新世界:引擎的轟鳴,自然的融合,尤其是“騎摩托的人特別愛交流”。有回等紅綠燈,一名女騎手和他並排,大家聊了起來。“聊騎行的感覺,聊女生DIY的車貼,有的沒的”,就這樣一路並行,聊了好幾個路口。

與摩托“小白”劉越不同,北京女孩陳小麥從小就迷戀機車。2012年,大學還沒畢業,她便在鼓樓創業經營一家老物件店,順道在店門口擺了幾輛自己重新配色的Vespa鐵殼羊機車,“沒想到一個月就賣出幾十台”。

於是她乾脆做起車行生意。今年年中,她投資1000多萬,在北京回龍觀開了一家名叫Getmoto的買手店,同時還在籌備北京二店和成都分店。

“越來越多的小白開始玩車,尤其是近兩年女騎手多了。”陳小麥告訴作者,以前車友群裡來個女生大家都會驚歎,現在都說“怎麽又是女孩”。

陳小麥認為,短視頻平台對摩托行業拉新功不可沒,騎手曬出自己炫酷的機車生活和測評,年輕人看到並被吸引。“小白不會問很多,他們要買一台車,比你都了解,網上查,連很細的技術參數都知道,這跟過去不一樣。”

目前,陳小麥的店裡主營3萬左右的入門車和10萬以上的高端車,因為暫時供不上貨,5到10萬的很少,“騎摩托是會上癮的,一定會越玩越高級,疫情後很多學車的人,現在基本過了小白階段了”。

劉越想要升級裝備是在成為摩托手一周後。那是晚上10點多,從望京去小營,大約一公里沒人也沒有紅綠燈的大路,他第一次把油門拉滿,開到了120碼。“終於有了風的感覺,但再往上起不來了。”就在那一瞬間,劉越突然覺得,自己該換輛更大排量的了。

憑借摩托車,他曾登上富比士

在我國,摩托車產業其實早於汽車。

由於多山地型,騎摩一直是重慶人最重要的出行方式,這也讓重慶成為中國摩托車行業的發祥地。

1992年,已經54歲的重慶人尹明善拿著20萬元創立力帆集團,從摩托發動機起家,逐漸步入整車領域,用5年時間把營業收入從不足千萬做到5億。1998年力帆開始出口摩托車,到2000年,尹明善已經憑借摩托車登上富比士中國富豪榜前50位。

同樣是1992年,拿著50萬元創業的燒窯工左宗申和煤礦工人塗建華,則分別創立了宗申和隆鑫,和力帆一起形成重慶摩托業三架馬車,整個重慶在這條產業鏈上生存的企業和作坊更是不計其數。根據重慶當地官媒《新重慶》雜誌2009年的報導,2008年時,重慶摩托車產值已經佔到全市GDP的20%。

如果說重慶佔到中國摩托車產業半壁江山,那麽,另一半則來自於江浙和廣東。實際上,創建吉利的浙江台州人李書福,也是由此起家。1994年,他買下一家快要倒閉的摩托車廠,用四年時間,就做到了年產量35萬輛、年產值超過20億的規模。

“行業最風光的時候,經銷商都搶著去拿代理,拿貨要到工廠找領導批條子。”李彬告訴作者,此後行業逐步形成了重慶低端彎梁車、江浙低端踏板車和廣東騎士車的格局,“企業都沒有銷售壓力,不愁賣不出去”。

巔峰期,尹明善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自己在力帆車間裡貼著“到處是本田,遍地雅馬哈,問問力帆人,要我們幹啥”的標語,警醒自己“提高技術含量是摩托車行業求生存求發展的根本之路”。

2003年,尹明善開始了自己的終極事業,並非摩托車,而是以收購重慶專用汽車製造廠為開端,把長矛對準汽車行業——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比摩托車更龐大的市場。

李書福則更早看到市場轉機。因為管制成本高,1985年,北京開始率先實行禁摩令,隨後,各大城市陸續跟進。1994年,嗅到危機的李書福以摩托車名義,在廠區裡籌建了吉利汽車工業園區,隨後再次收購四川一家瀕臨倒閉的汽車工廠,開啟造車之路。

根據汽協數據,2015年,中國汽車行業工業總產值已經達到4.5兆元,而摩托車僅為1000多億元。在禁摩政策和消費升級背景下,中國摩企從2010年開始進入下滑通道,僅靠殘存的農村市場和低端市場維持,而農用汽車和電動自行車的發展,將這個市場進一步壓縮。

“以前大佬都在時,根本進不來”

“汽車沒搞起來,摩托車也丟了。”在重慶,從的哥到老闆,都對巔峰不再的摩托產業感到唏噓。但是,汽車興盛和禁摩政策,並不是這個行業陷入低谷的全部原因。

在重慶,流傳著“摩托車20塊錢一公斤”的說法,這句話可以考據的出處,來自於尹明善。產品滯後、缺乏差異性,必然陷入惡性價格戰,在中國摩托車產業中,這種困局一度從國內延展到海外。

越南是摩托車主要消費國之一,起先,以本田為代表的日企佔據80%份額,2000年左右,以力帆為代表的國內車企進入,並用低價將日本企業趕出了越南,但這也讓利潤堪憂。為了壓縮成本,國內品牌質量不斷下降,最後日本車企又把中國趕了出去。

2005年,重慶政府組織22家摩企調停價格戰,尹明善在會場說出了“百般產品無俏貨,中國摩托用秤稱”,並測算中國對東南亞的摩托車出口價當時在4美元/公斤。

財通證券在今年初一篇名為《摩托車:我們已然不一樣》的研報中認為,歐美摩托車銷售規模在全球佔比不高,但因為收入水準,有80%的銷量在250cc以上,北美500cc以上比例在92%。高端意味著高附加值,而目前這類市場主流參與者為歐美和日本企業,中國居民收入持續上升,消費市場也在向這個趨勢靠攏。

“前面低端通路車賣得很好,他們對開發大排量車沒興趣。”李彬記得至少10年前,自己就開始遊說國內車企進行產業升級轉型,“但老闆們都不重視,飯局上,開始還聊產業和產品,最後都只剩酒了”。

“他們不思進取,有了錢後,要麽乾其他的,要麽安於現狀。”浙江台州老闆張德祥從事摩托車行業21年,此前一直研發外觀、燈具、儀表和車架等摩配件,為浙江和國外的整車企業供貨,2015年,創立了整車品牌“台榮”。

“很多摩托車廠欠我們錢。”張德祥告訴作者,行業紅火,大家卻開始把錢投向能賺“快錢”、“大錢”的地方。2010年後,身邊客戶開始倒閉,“配套款從幾個月拖欠到半年,最多的時候有4000多萬的账收不回”,於是,看到轉型升級風口他乾脆自己做起整車。

根據華西證券研報測算,僅從內需角度,2019年國內市場消化中大排量摩托車13萬台,同時,與歐美和日本10台/萬人左右相比,目前中國僅為0.9台/萬人,仍然處於起步階段;未來國內中大排量消費量複合增長率在20%,到2023年,國內中大排量市場容量有望達到100萬台。

“時代不同了,如果以前我是進不來的,很多大佬都在那裡。正好這個時機很多企業沒做,是個切入點。”經過3年研發,台榮在2018年開始整車上市,今年初,張德祥從歐美車企挖來了不少技術和設計師,許多經營不善的傳統車企中流出的員工也成為他的目標。他說自己現在“緊抓機遇,求賢若渴”。

李書福又殺回了摩托界

“我們自己都沒有想到。”

今年3月,因為仿賽車型250SR上市後銷售火爆,此前名不見經傳的春風動力,股價不到半年就從30元/股直線上漲到140元/股。春風動力員工告訴作者,“公司裡的很多人也是90元/股的時候才回過味兒,上的車。”

有人星夜趕科場,有人辭官歸故裡。

在春風動力春風得意之時,摩托車曾經的弄潮兒力帆集團已然隕落。今年8月,力帆股份(601777.SH)公告,其控股股東力帆控股因債務、逾期資不抵債,申請重整。最新財報顯示,力帆股份總負債167億元,其中短期待償的流動負債150億元,而其流動資產僅42億元,账上現金不到4億元。

一位重慶當地大學機械專業教授告訴作者,自己曾去過力帆,技術人員幾乎都是剛畢業的大學生,他的很多問題,連研發人員都不知道。這位教授認為,無論汽車還是摩托,轉型升級都需要積澱和人才,不是砸錢就可以。力帆一直在仿造,初期可以理解,但後面“你要有自己的東西”。

“通過展會你就能看出來,這輪升級,重慶都是老企業轉型,浙江除了錢江,都是新企業冒出來。”張德祥總結說。

根據財通證券研報,目前全球中大排量主要摩企包括本田、鈴木、雅馬哈和川崎在內的四大日企,以及杜卡迪、比亞喬和哈雷等在內的歐美企業;國內公司中,包括與這些外企的合資機構,以及宗申賽科龍、隆鑫無極、春風動力等自主品牌,2005年,錢江收購貝納利,後者成為其在新市場中的橋頭堡。

根據華西證券研報,在2019年國內車企中大排量端,錢江摩托和春風動力CFmoto分別以48%和11%的市佔率位列前二,而隆鑫無極系列位列第三。

“搏一搏,單車變摩托;賭一賭,摩托變吉普。”風車騎士尹明善跌倒在了造車路上,而志得意滿的李書福,又殺回了摩托界。

2016年,曾經輝煌的重慶嘉陵、重慶建設和濟南輕型機車,都在剝離摩托車業務,而估值歷史新低的錢江,則在尋找新東家。李書福成為最後“抄底”的人,吉利控股以不到11億元,接盤溫嶺錢江投資公司持有的錢江摩托29.77%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根據最新股價,錢江摩托市值110億元,吉利持股市值已經超過30億。

“與汽車不同,摩托車自始至終都是民營企業,如果政策能給點陽光,馬上就會很燦爛。”李彬告訴作者,隨著城市管理水準增強、電子眼等技術帶來的管理成本下降、以及騎手整體素質的提高,“城市禁摩”有望得到有序鬆綁,而行業角逐才剛剛開始,“幾年後,就能看到誰又起來,誰又下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