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7-11手機支付服務9月底結束:日本移動支付陷危機 落後中國

8月1日消息,據日本媒體報導稱,日本柒和伊控股已經最終決定,9月底結束智能手機結算服務“7Pay”,而10月1日以後向仍有餘額的用戶退款。

7-11在今年7月1日推出了針對智能手機的結算服務“7Pay”,隨後發生了非法盜刷事件。由於采取安全對策需要較長時間,恢復消費者對該服務的信用也很難,日本柒和伊控股最終決定下線這個服務。

外界分析人士認為,柒和伊控股的決定基本上再一次讓日本移動支付陷入危機,造成這個情況主要有原因是,日本消費者對整個無現金支付行業抱有很強的不信任感,同時日本社會手機支付的安全性太脆弱,沒有有效的安全機制做保護。

確認體系太脆弱

今年7月1日,7-11開始提供的智能手機二維碼支付服務“7pay”,雖然柒和伊控股雖然在智能手機結算服務上起步晚,但數字戰略的整體上並不落後,“7pay”服務上線後,迅速獲得了不少用戶,不過很快就出現的盜刷事件根本原因在於,“7pay”支付服務僅憑账戶ID和密碼完成身份驗證,這一確認體系過於“脆弱”。

據悉,“7pay”的密碼重置功能存在嚴重的安全漏洞:密碼重置鏈接可以發到任意第三方電子郵箱,而不是原账戶持有者的注冊郵箱。由於沒有二次驗證,黑客只需要在網絡上找到原账戶持有人的電子郵件地址、出生日期和電話號碼,並填寫自己控制的郵箱地址,就可以重置任意用戶的密碼並盜用账戶。如果用戶注冊時沒有輸入出生日期,應用程序會默認設定為2019年1月1日,這使得黑客盜用账戶更加容易 。

這也是為什麽出現了,同一個“7pay”账戶在分散於各處的多家店鋪被同時使用,就是多個盜刷者使用了相同的账戶。這件事出現後,日本政府隨後要求其他二維碼支付服務商提交保證書,確認其是否遵守旨在防止違規的方針,因為未遵守方針的商家,則會被排除出10月消費稅增稅時的積分返還等無現金化推進項目,此外“還將采取要求退還補貼的嚴厲措施”。

用戶對無現金支付缺乏信任感

據波士頓谘詢(BCG)數據顯示,目前日本現金支付佔比依然高達65%,為發達國家平均水準的兩倍,且信用卡的使用率也低於20%,其在移動支付上已經處於完全落後的地位。面對數字支付的大潮,日本三大銀行集團宣布將在二維碼手機支付的標準化上進行合作,以推動日本無現金化支付的進程。

原本日本用戶對數字支付就不感冒,而7Pay被非法利用事件再次出現,使得日本消費者對整個無現金支付行業不信任感就更加強烈了。樂天的三木谷浩史會長兼社長指出,“整個行業有必要提高安全級別”。LINE Pay(東京品川區)的首席運營官(COO)長福久弘指示公司員工“與7-11緊密聯繫,提供盡可能的支持”。

圍繞移動支付服務的非法利用,軟銀和雅虎推出的PayPay服務在2018年12月實施100億日元返現活動時,發生了違法分子在自己的手機APP內輸入他人的卡片信息購買商品的事件。

日本銀行(央行)此前就對支付服務的過剩競爭抱有警惕感。日銀副總裁雨宮正佳曾針對7Pay等移動支付服務指出,“無現金支付手段林立,令消費者困惑的情況也很多”,在此基礎上表示,如果這種狀況持續下去,消費者將不再選擇無現金支付,更何況使用的環境也不安全。

為何移動支付落後中國?

有專家表示,對待移動支付,日本人的態度相對保守。在治安環境良好的社會氛圍中,日本人習慣於攜帶現金出門,反而對移動支付的安全性不大放心,時刻警惕不法分子利用病毒、惡意軟體等手段侵入自己的移動支付設備,盜取金錢。

更重要的是,日本人十分注重自己的隱私,移動支付則需要向商家袒露不少個人信息,這多少犯了他們的忌諱,以致於很多人會對刷手機付款敬而遠之。由於這種種原因,日本在個人消費方面對移動支付這項世界範圍內大勢所趨的新技術接受度不夠高,遠遠不及中國在這一領域突飛猛進的勢頭。

從企業角度分析,雖然日本在移動支付技術上有先發優勢,支付手段、終端設備方面都有不少專利,但日本企業想要開展第三方支付業務,會在金融、稅務等法律的局限下難以大展拳腳。比如,日本的《資金結算法》要求企業從事第三方支付時不得挪用沉澱資金。這當然有利於政府實施監管,但為了開展移動支付而要向國家繳納保證金,必然影響到企業的資金流,尤其是初創企業難以負擔,一定程度上抑製了相關業務的展開。

目前中國,移動支付在民間全面鋪開,並通過實踐積累起管理的經驗,可謂後發而先至。說以說到底,還是因為在日本大多數人認為手機支付可有可無,所以企業或個人的熱情不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