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AMD vs.英特爾:2018年處理器市場越來越有趣了

本文由騰訊數位獨家發布

購買新PC或對PC更新的核心,在於用戶可以做出的單一最重要的決定:選購AMD還是英特爾的處理器?就像蘋果 PK 微軟或者《堡壘之夜》(Fortnite) PK 《絕地求生》(PUBG)一樣,對於PC用戶來說,AMD PK 英特爾是重大爭論之一。這兩家PC處理器供應商中的一家,將向用戶供應PC處理器。就像它們生產的產品一樣,AMD和英特爾還是有差異的。

也就是說,本文將深入了解細節,找出哪一家是用戶購買新PC處理器的最佳選擇。

價值比較

鑒於價格是組裝、更新或購買PC的一個主要因素,因此選擇合適的處理器,往往就是找到性價比最高的處理器。僅就價格而言,AMD處理器通常比同類英特爾處理器便宜。低端雙核AMD閃龍、速龍或A系列雙核處理器起步價約為30美元。相比之下,低端英特爾處理器售價約為40美元。考察雙方性能更高的處理器,會發現也存在類似的價格差,英特爾處理器的價格幾乎總是比AMD高一點。

在AMD銳龍處理器發布前,過去十年的大部分時間裡,這是大多數PC愛好者面臨的典型定價情況。銳龍在2017年初的亮相,撼動這一長期以來的格局,新款銳龍7 1800X屬於AMD消費類處理器的頂端。當前,第二代銳龍2700X是AMD消費類處理器中的王者,它集成有8個內核,可以提供16個線程,而價格僅略高於300美元。英特爾目前頂級消費類處理器8700K集成有6個內核,提供12個線程,價格約為360美元。

面向發燒友和專業消費者的英特爾酷睿i9和AMD銳龍Threadripper處理器提供更高的多線程性能,提升了用戶可以在家用系統中享受的核心和線程數量。英特爾第七代酷睿i9處理器集成有10到18個內核,由於採用超線程技術,最多可支持36個線程。不過它價格也高得離譜,旗艦型號7980XE的價格高達2000美元。

另一方面,AMD全線處理器產品提供更多的內核數量、更低的價格和更統一的規格。第一代Threadripper處理器最近已大幅降價,其中部分8核和12核型號價格僅為數百美元。不過,新一代Threadripper 2000系列處理器集成12到32個內核,支持多達64個線程。它們價格更貴,在650美元到1800美元之間。

所有Threadripper處理器都支持64個PCIexpress通道,這比英特爾系列處理器的最多44個通道具有很大的優勢。但是,由於集成有更多內核,它們能耗也更高。

所有這一切都意味著,高端台式機處理器市場的競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激烈,無論預算多少,消費者都有足夠多的產品可供選擇。

筆電市場則是另一番場景。用戶將會發現,大部分產品都基於各代英特爾處理器和核芯顯卡。正如戴爾代表今年早些時候指出的那樣,與AMD相比,英特爾的產品線非常寬廣:就市場份額和“使用場景”而言,兩家公司之間的差距都很大。

雖然我們不能確定,但問題可能出在AMD在開發低能耗的整合芯片方面花費了太多時間。AMD的台式機處理器通常不包含集成顯卡,專為筆電設計的APU(加速處理單元)芯片,將處理器內核和顯卡芯片內核集成到一塊芯片中,功耗極低。它們通常用於低端筆電中,這類筆電具有更長的電池續航時間,例如第7代A系列芯片,功耗約為15瓦。AMD最近的銳龍品牌集成芯片,能耗也是15瓦。

與此同時,英特爾的處理器產品將處理能力放在首位,而圖形性能被置於次要地位,無論是台式機還是筆電處理器都是這樣。從技術上說,它們也可以說是集成芯片,但處理器內核是英特爾封裝的核心。當然,四核i7-8550U的功耗略高於AMD最新款的銳龍7 2700U四核集成芯片,但是用戶可以通過英特爾處理器獲得更高的基礎和睿頻速度。

AMD的訴求是效能比,這我們理解。但筆電廠商顯然並不認可AMD的宣傳,它們似乎更喜歡英特爾的產品,在配置獨立顯卡的筆電方面更是如此。不要誤解我們的意思:市場上有配置AMD集成芯片的筆電,只是種類沒有配置英特爾芯片的筆電那麽豐富。也就是說,筆電買家可能會根據市場成熟度、廣告和口碑來選擇英特爾處理器。

但形勢可能會對AMD越來越有利。巨集基最近推出了一款配置AMD硬體的遊戲本,但它配置的不是集成芯片。相反,Predator Helios 500配置至高為AMD銳龍7 2700八核處理器和獨立Radeon RX Vega 56顯卡,當然這款遊戲本也有英特爾-英偉達組合配置。

總體而言,這兩家公司生產的處理器幾乎在每個方面——價格、功率和性能方面都相近。英特爾芯片傾向於為每個內核提供更高的性能,而AMD則傾向於集成更多的內核。

遊戲

為遊戲選擇處理器可能相當棘手。英特爾的所有處理器都集成有核芯顯卡,但其性能與獨立顯卡芯片或獨立顯卡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同時,AMD的台式機處理器沒有集成顯卡。相反,AMD將其處理器內核和Radeon圖形內核整合到一個稱為APU的封裝/芯片中。雖然這些產品往往比英特爾的核芯顯卡圖形解決方案提供更好的性能,特別是採用新一代Vega架構圖形內核的型號,但它們的性能仍然不如獨立顯卡,雖然後者價格會略高一些。

對於玩遊戲比較認真的用戶,通常會配置獨立顯卡或獨立的圖形處理器,而不會配置核芯顯卡。在這一場景下,英特爾在遊戲性能方面佔有主導地位,原因是兩家公司不同的處理器生產方式。 AMD的處理器,特別是其最新款的銳龍,在多線程方案中表現出色,並且擅長運行支持多內核的應用程式。英特爾處理器提供了幾乎相反的功能,在重度多線程系統中表現不出色,但在單線程系統中表現優異。

雖然目前遊戲對多線程的支持好於以往,但仍然很少使用超過2-4個線程,這通常意味著英特爾有更大優勢,即使是遊戲針對銳龍優化的情況下。

由於AMD銳龍處理器內核中使用的新“Zen”架構的改進,這一差距不如以前那麽明顯了。與i7-7700K相比,在銳龍 1800X上運行《文明6》(Civilization VI)時,幀率要低約10 FPS。當運行像《榮耀戰魂》(For Honor)這樣對圖形處理能力要求更高的遊戲時,差距有所縮小,在銳龍上運行的平均幀率為109 FPS,英特爾酷睿i7的這一數據為110 FPS。

在Threadripper與酷睿i9的比較中,英特爾略有優勢。儘管如此,考慮到遊戲不能從這些處理器集成的大量內核數量中受益,我們不會推薦它們用於遊戲系統中。

基本上英特爾處理器往往更適合當前的遊戲,但這並不意味著用戶完全沒有必要考慮AMD。AMD確實提供了具有巨大遊戲價值的處理器,特別是銳龍5處理器。如果用戶預算太低,根本買不起獨立顯卡,AMD集成Vega APU的銳龍確實提供低端遊戲性能,因此值得考慮,但其較弱的處理能力意味著,如果考慮更新的因素,它們不能提供最好的長期價值。

處理器很少會成為遊戲中的限制性因素。與配置處理能力更強大的處理器相比,配置處理能力更強大的顯卡通常會產生更好的效果。

誰是贏家?

在日常工作中,頂級AMD處理器和頂級英特爾處理器不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雖然在特定的場景和性能測試中有明顯的區別,但處理器已經不像過去那樣是PC性能的基礎。

也就是說,AMD處理器,特別是中低端產品,確實能提供比英特爾處理器更高的性價比。相反,即使與AMD最好的Threadripper處理器相比,英特爾處理器提供更強大的單核和遊戲性能。那些計劃使用主打多線程應用的用戶,應該能從現代AMD處理器中受益匪淺,特別是最近第一代Threadripper處理器在大降價。

下次更新選擇處理器時,查看想購買的處理器的各種性能數據仍然是最好的途徑,但考慮這些一般性指導原則將為用戶的選擇提供一個好的起點。由於銳龍在處理能力和價值方面超越了之前的AMD處理器,處理器市場在停滯不前多年後,競爭再度激烈起來。

可以說,英特爾仍然是一種穩贏的選擇,特別是對於遊戲玩家而言,但AMD的替代方案比以往更有吸引力。對於不差錢的用戶而言,AMD的Threadripper芯片處理能力非常強大,新一代產品可提供最多的內核數量。預算緊張的遊戲玩家可能會考慮AMD的銳龍APU,但是如果可以多增加一點預算,與獨立顯卡搭檔的處理器將提供更高的性能。

與此同時,AMD的舊款FX和A系列處理器與英特爾相比沒有競爭力,未來也永遠不會有。因此,無論出於何種原因,如果有意購買老一代硬體,我們堅決建議選擇英特爾處理器。最重要的是,如果用戶在考慮筆電或品牌台式機,可能只有一個選項可供選擇,那就是英特爾。

原文來源:Digital Trends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