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清朝廚師在禦膳房工作,可以享受什麽待遇?

禦膳房在清朝的時候,屬於專門為皇帝負責飲食、宴會的機構。對於一個清朝廚師來說,如果能在禦膳房工作,還是一個比較不錯的結果。清朝宮廷裡有十幾處膳房,它們都是內務府禦膳茶房下的機構,專門製作宮廷飲食,包括嬪妃、大臣。

禦膳作為皇帝的專用機構,經費來源上,一向是比較充足的。廚師們可以在這裡嘗試很多民間很難看到的食材。可以磨練技藝,也算是英雄有用武之地。

在禦膳房工作後,又可以很快鍍金。即便將來離開,到民間也是一個吃香的手藝人。而且,畢竟是給皇帝工作,待遇有保障。更重要的是,禦膳房的工作跟宮裡其他機構相比,一般沒什麽人身安全皇帝。清朝皇帝對自己的飲食安全都做得很好,每次吃飯前,需要各種測試,防止下毒。所以,一般都不會出現飲食中毒的問題。

禦膳房的工作人員,並不一定要當太監。這跟它的位置有關。清朝禦膳房有兩處。一處在景運門外,負責宮廷宴席。滿漢全席這樣的排場,就是由它負責的。一處位於於軍機處以南,養心殿以北。軍機處是皇帝召見大臣、批閱奏折的地方。

養心殿最初時用來作為皇帝臨時休息的住所,後來成為造辦處這個專門製作皇家禦用物品的作坊。它負責皇帝的日常飲食。這兩個禦膳房的位置,都不在內宮中。所以,禦膳房的工作人員,並非都是太監。按照現存內務府檔案記載,禦膳房的組成人員基本是旗人、太監,以及外面招來的廚師。

這三類人中,太監一般是沒有廚藝的。他們是皇帝派來監督的人,最多是參加一些協助工作,真正會做菜的,應該沒有。禦膳房中,能有手藝的廚師,就是內務府的旗人,以及外面招來的大廚。

不過,他們的廚藝,並不一定都是頂尖的。因為內務府旗人在禦膳房中,往往是世襲。很可能幾代人都在禦膳房當廚師。當然,這可以保證菜碼味道不變化。可吃多了也膩。更何況,遇到天資稟賦差一些的,可能手藝也沒能傳到位。再說,內務府祖傳的手藝,也不一定都好吃,或者說適合大部分的口味。

稍微值得期待的,就是外面招來的大廚。能被特招入宮的廚師,基本還是有一、兩道拿手的絕活。否則,不會大費周章去把人招進來。不過,也沒必要把他們捧太高。因為他們可能只會一、兩樣拿手菜。這些拿手菜,還可能只是一個小點心。當然,跟一般民間廚師相比,入禦膳房的廚師,待遇更好。混得好的話,還可能有官職。

因為清朝的時候,膳房這個機構,本身就有變動。乾隆以前,按照《大清會典·內務府十·禦茶膳房》記載:“膳房,屬下庖長四名,副庖長四名,庖人五十人。”庖長最多的時候,一共有六個人。如果出現空缺的時候,就從庖人中升任。到乾隆以後,禦膳房正式定製,庖人、庖長就改為尚膳正、尚膳副、尚膳等官職。

尚膳正由一位一等侍衛,兩位二等侍衛組成。尚膳副、尚膳則是由三等侍衛擔任。乾隆時期,一等侍衛屬於正三品官階,二等侍衛屬於正四品官階,三等侍衛屬於正五品官階。

按照清朝官製待遇,三品官階的職位,每年可以領130兩白銀的俸祿,二品官階的職位,可以領每年108兩的俸祿,五品官階的職位,每年可以領80兩白銀的俸祿。到乾隆年間,作為京官的侍衛,又可以享受俸祿翻倍的待遇。

這些都是禦膳房內,有官職的人。不過,對於那些沒有官職的廚師,就無法享受到這個待遇。也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很難確認,他們領到的具體工錢。

在禦膳房工作,除了正規收入外,還有很多灰色收入。這也是清朝整個官場都存在的現象。只不過,當時貪汙的數字雖然很大,還是有限度的。因為朝廷每年內務府的收支開銷,都需要經過驗账。

清人筆記裡常有皇家雞蛋十兩銀子的說法。但是,這個說法,還是值得商榷的。按照記載,光緒年間皇宮一共用了六十多萬個雞蛋。如果按照十兩銀子的說法,僅是雞蛋,一年就要500萬兩。這已經超過整個內務府機構的額定開支。當然,對於很多禦膳房的廚師來說,如果想靠灰色收入,也並非不可能。不過,卻難以細說了。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微信公眾號:腦洞外星人,一個研究地球歷史的外星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