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張博:滴滴“鐵人”程維“禮物”

繼東京、京都、大阪和兵庫縣上線滴滴服務以來,6月21日,滴滴日本宣布在北海道上線召車服務,標誌著滴滴在日本的業務拓展更上一層樓。

海外市場的順利拓展,與滴滴技術團隊的創新是分不開的。而技術團隊的掌舵人,在短短7年的時間錘煉出一支龐大的技術研發團隊,使滴滴走出國門。這個值得一提的人物就是滴滴CTO——張博。

鏖戰七天七夜

滴滴的創業史是一部人才引進的創業史。柳青加入滴滴,其聲望一度超過了程維,此後“程柳”組合成為主流報導,掩蓋了張博的光芒。

在2014年那場“補貼大戰”中,張博帶領其團隊連續鏖戰七天七夜,最終以快的招架不住而休戰。張博一戰成名,逐漸被外界所知。

當時看似是滴滴與快的的“補貼”戰,但實際上是兩大互聯網巨頭的“支付”之戰。滴滴聽從騰訊,快的遵照阿里,各出奇招,戰火持續的時候。“燒傷”的是一些小的計程車平台,打著打著就沒了。

但滴滴和快的的訂單卻同時不斷增長。滴滴的40台伺服器眼看撐不住了。張博知道此時是拚技術的時候了。他求助程維,程維連夜上報馬化騰。

很快,騰訊技術部的1000台伺服器歸位。張博信心大增,他知道快的伺服器一掛,那麽大量的用戶就會湧向滴滴,這是考驗技術的時候了,誰的伺服器先穩定下來,用戶就會留在誰那。

他不敢怠慢,帶領技術團隊封閉的在辦公室奮鬥了七天七夜,贏得了這場“補貼大戰”的勝利。當時的慘烈戰況是這樣描述的,有人隱形眼鏡必須到醫院才能取下。滴滴為了紀念這場戰爭,取名 “七天七夜”會議室,象徵著張博們堅持、奉獻的“鐵人”精神。

從此,張博帶領技術團隊,在阻擊上海“大黃蜂”,合並快的中提供專業的技術支持,在收購Uber後,整合技術資源,開發適合用中國用戶習慣的系統。

如此有實力的張博是如何進入滴滴的呢?

窗外的“禮物”

在回顧創業的艱難困苦時,對於絕境,程維經常說的一句話是,當你努力到無能為力時,上天會給你開一扇窗。投資70萬的王剛是這樣出現的,張博是這樣相遇的,柳青也是上天送來的。

2012年深秋,無邊落木蕭蕭下。兩個不曾謀面的人都在為自己的事業發愁,一個剛創業失敗,一個創業剛要失敗;一個在威海,一個在北京。也許是“絕望”的感召,兩人在北京見面了,他們都有 “改變世界的想法”。

見到張博後,程維知道,張博就是窗外的禮物。對這次見面的回憶,他說:“我現在相信,有些人真的跟你就是有緣。我很少對一個男人有這種感覺,就是一眼就知道,他就是你要找的那個人。”

與張博的溝通交流非常順利,張博的經驗資歷雖不算最好,但他和滴滴是匹配。後來王剛也給予了張博很好的評價,“味道和我們很像,簡單、正直、願意付代價、好溝通。”。

他們都是為了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人。2012年5月,程維為了尋找他想要的生活,離開馬雲的阿里;當時張博為了找到想要的生活,他離開了百度。

同樣,張博在上大二的時候,為了找到自己的想要的生活,從武大自動化系跳到了軟體學院,成了計算機專業的科班生,完成了他高中時的專業夢想。如果沒有張博2012年的轉變,此時程維遇到張博又如何?一切都是做好的安排。

程維其人

程維見到張博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他誠懇地邀請張博加入滴滴,成為技術合夥人。但對於程維,張博還不太了解。

程維在阿里工作六年,成為阿里最年輕的產品經理之一。2012年,他發現了國外的一個網站做共享出行。憑著行業的敏銳觀察力,發現了其中的商機,自主創業。

他把自己的創業方案告訴了美團創始人王興,王興作為“複製王”很有發言權,他給程維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意見,但沒有投錢的意思。程維找合夥人湊了80萬開始創業。

但他不懂技術,因為他出身於北京化工學院。無奈之下,他趕鴨子上架式的找了一個技術合夥人,但合夥人不僅沒有創業經驗,而且技術一般,開發的系統一直無法達標,導致上線遙遙無期。

此時的市場跟王興創辦美團時一樣,群雄並起。當時同一領域的北京有“搖搖”,杭州、上海有“快的”。

程維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花重金回購了技術合夥人的股權。接著是病急亂投醫的找了外包,雖然最終滴滴上線了,但外包公司做出來的產品就是垃圾。因這款軟體的缺陷,他們在推廣的時候被當成騙子,說跟電信運營商穿一條褲子騙流量。

他四處挖人,但當時滴滴名不見經傳,技術差的人才,他不要;好的人才,別人不願來。在努力到無能為力時,上天開了一扇窗。這時,他就看到了站在窗外的張博。

科技讓生活更美好

張博的創業理想是“科技讓生活更美好”,在這樣的理念下開始了滴滴的工作。

他進入公司的第一件事是給外包公司 “擦屁股”,他就每天熬通宵改代碼,每周迭代一次,持續了幾個月,產品才勉強及格。

張博不僅解決了技術問題,而且實現了技術創新。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張博不是簡單的複製,而是通過獨立的思考,融合中國用戶的習慣,在程維阿里基因的指導下進行開發更新的。

創業之初,他們達成四個一致,“不做黑車、不做加價、不做账戶、不做硬體”。基於這個思想,但時滴滴抵製住了很多非本質業務的誘惑,做減法,實現了“跑得最快”的目標。

2013年,張博帶團“攻佔上海”,打了40天多天的仗,異常艱苦,最終拿下上海市場。他感歎道,“我們做很多事情是不留後路的,那個山頭必須拿下,這也是滴滴的文化。”

進入滴滴7年,張博整合了阿里巴巴的管理方法和百度的技術,打敗“搖搖”,去上海狙擊“大黃蜂”,參與合並快的,收購 Uber,成功的背後顯示的是強大的技術實力。

滴滴快的合並後首次公布數據顯示計程車業務覆蓋360個城市135萬司機,日訂單400萬。如此厲害的張博,是什麽來頭?

張博其人

張博,1983年出生於湖北枝江。

高中時,他就給自己定下了目標,要考取北京名校的計算機專業,但是“人有旦夕禍福”,高考前兩個月,他踢球時受傷,腿骨骨折,影響了學習。

然禍不單行,在高考前兩周,他肺泡破了,影響了高考成績。但不幸中的萬幸,他被武漢大學錄取了,進入自動化專業學習。

他心中的計算機夢一直都在。在大二的時候,他覺得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恰好此時,武大軟體學院面向大二的學生招生,天注定,他成功進入軟體學院學習。他刻苦鑽研,奮起直追,畢業時取得全院第二名的好成績。

2005年本科畢業,他被保送中科院研究生院繼續深造,在那學習人機互動技術。

2008年畢業後,他在百度負責九條移動業務的研發,主研方向為圖片搜索。2011年,負責“百度尋人”公益項目時,他意識到科技可以使生活更美好,立志創業。

離開百度,張博開始創業,直至遇到程維。當他遇到程維時,他覺得滴滴是可以改變世界的,是可以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的。於是張博成了滴滴的CTO,滴滴終於有技術人員了。

曾幾何時,滴滴計程車上線時間一拖再拖;曾幾何時,滴滴計程車響應緩慢,時有時無;曾幾何時,滴滴計程車因技術漏洞,被稱為騙子。這一切都因滴滴缺少技術。

自2012年進入滴滴以來,張博開始組建技術團隊,從無到有,從有到強,從強到大;對手從搖搖到大黃蜂,以合並快遞、收購Uber結束;戰場從北京到山海,延伸到杭州,蔓延至全國。每一個勝利的背後都是張博們日夜在後台守護的結果。

如今滴滴成為行業巨頭,上市在即,躋身千億美元市值俱樂部,成立了滴滴研究院,研發團隊人員數千,同時在大數據、機器學習上發力,為滴滴打造拳頭產品。在報導這個聚集了“阿里的人、百度的技術、騰訊的錢”的獨角獸時,談論最多的是程維與柳青的“黃金搭檔”“難以置信”,但不要忘了程維與張博的“一見鍾情”也是“難能可貴”。

作者:電商報 吳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