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高冷”到“網紅”,這些紀錄片做對了什麽?

傳媒大眼導讀

近年來,作為繼新聞、綜藝、電視劇之後的熒屏“第四駕馬車”,紀錄片正全速駛進觀眾視野。

作者:王朝明

來源:傳媒內參-傳媒獨家

以前,說到紀錄片,許多人的第一反應還是“高冷”,導演“有情懷”,然而卻沒有市場,曲高和寡,影響力堪憂。

但是近年來,作為繼新聞、綜藝、電視劇之後的熒屏“第四駕馬車”,紀錄片正全速駛進觀眾視野。《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18)》顯示,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中國紀錄片生產總投入為39.53億元,年生產總值為60.2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和15%。

按體量大小排列,中國紀錄片主要投資者依次是電視台、民營公司、新媒體機構和國家機構。電視台、民營公司和新媒體都有不同幅度增長,其中新媒體漲幅最高,達到50%。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新媒體機構的生產投入和收入首度超過國家機構,新媒體已經晉升為中國紀錄片第三大市場主體,2017年共投入大約6億元,佔整個行業生產投入的15%。

與新媒體傳播“聯姻”,

內容表達年輕化

網絡影片用戶及其付費能力的增長,為互聯網與紀錄片行業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加速器,在傳播平台上,包括騰訊影片、優酷、愛奇藝以及直播平台等紛紛布局紀錄片。

影片網站嗶哩嗶哩近幾年非常活躍,經由該網站播出的一度被認為“冷門”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尋找手藝》等,先後取得意外的驚喜,也讓很多紀錄片人意識到新媒體平台傳播的重要性。

騰訊影片在紀錄片領域動作頻頻,2017年專門成立了“企鵝影視紀錄片工作室”,旨在進行投資和創作。今年以來,企鵝影視與陳曉卿團隊合作打造的《風味人間》、與日本NHK合作的《紀實72小時》(中國版)備受關注。

目前,騰訊影片已經和國內13家電視台、版權機構建立合作,2018年上半年引進中國主題紀錄片600小時,涉及《從秦始皇到漢武帝》《故宮新事》《如果國寶會說話》等紀錄片。此前騰訊宣布,2018年投入紀錄片的資金將是2017年兩倍,而2017年其對紀錄片的投入已是過往幾年投入的總和。

央視推出的紀錄長片《我在故宮修文物》

自紀錄片頻道上線以來,愛奇藝已經與KBS、BBC、Netflix、美國歷史頻道等紀錄片機構合作,並相繼推出《我在故宮修文物》《人間世》《地球脈動Ⅱ》《中國春節》等多部紀錄片,題材涵蓋歷史、社會、人文、地理等多元類型。

優酷經過多年的打磨,生產了一系列紀實IP作品,比如《這就是舞者》《侶行》《了不起的匠人》《搖搖晃晃的人間》等,在網絡平台深受歡迎。2018年,優酷提出“紀實元年”概念,加大紀錄片領域布局,特別成立的優酷紀實,由過去的一個子部門更新為一個獨立的內容體系。

儘管網絡平台的進入極大地加快了中國紀錄片行業的市場化和產業化,但行業中的問題也較為明顯。

目前,體量較大的網絡影片平台對紀錄片都比較重視,因為紀錄片雖然尚未盈利,但能穩定吸引住一部分觀眾,而且是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的閱聽人,紀錄片也能夠讓平台自身的節目種類更齊全,彰顯平台品牌價值。

在這種情況下,優質內容就成了各平台追逐的資源,但遺憾的是,優質內容的相對匱乏,規模化、標準化、商業模式亟待建立。

此外,網絡平台與一些紀錄片內容生產方進行的版權購買交易和分账,雖然分账整體收益呈現增長,但總體來說,網絡平台的紀錄片收入情況與平台和出品方的預想比起來還是有不小差距。

登陸院線電影,

實現大眾化

自2010年國家頒布相關紀錄片扶持政策後,國產紀錄電影力圖突破自身困局,創造一個全新的形象,逐漸從電視小熒屏回歸電影大銀幕,以期在主流電影市場上站穩腳步。

從《喜馬拉雅天梯》《我的詩篇》到《我們誕生在中國》《我在故宮修文物》《生門》,再到《搖搖晃晃的人間》《重返狼群》《二十二》《厲害了我的國》,紀錄片成為院線市場崛起的一支新力量。

院線能否讓小眾紀錄片走向大眾?近年來業界聲音不斷,但頗有共識的是,機遇與挑戰並存是紀錄片院線化當前面臨的現狀。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海報

一方面,優質紀錄片是大眾不可缺失的文化產品,如《舌尖上的中國》《一帶一路》《我在故宮修文物》等紀錄片,無論是拍攝還是內容,都堪稱文化大片,對於大眾文化精神的啟迪作用是巨大的,讓這些優秀的紀錄片走進院線,為國產紀錄片增開了一扇通往觀眾心靈的大門。

另一方面,隨著政策的支持和商業運作的不斷嘗試,雖然紀錄片逐漸帶動起中國觀眾的視聽胃口,觀眾群體在逐年擴大,但對大多數中國觀眾來說,紀錄片仍被視為屬於在電視上觀看的免費資源,這也是一些口碑頗高的紀錄片進入院線卻票房低迷的原因之一。

紀錄片走進院線還需要更加完善成熟的院線發行放映機制,以鼓勵更多商業屬性不強但類型豐富的電影產品與觀眾見面。

從製作角度而言,需要製片主體具有更加強烈的市場意識,將市場因素前置到紀錄電影策劃階段,此外,觀眾對於紀錄電影的認知與觀賞習慣的培育也十分必要。

紀錄片商業模式多元化

中國主流紀錄片生存不易的根本原因,實際上還是源於不計成本的投入,成熟的商業模式似乎遙遙無期,如何突破紀錄片的盈利瓶頸,一直是業界探討的問題。著紀錄片行業獲得越來越多關注,行業投資和盈利模式也越發多元。

優酷推出的大型戶外探險紀錄片《侶行》

目前,紀錄片的商業模式主要有三種:

第一:版權採購形式,直接買入優質價值的紀錄片,這也是目前比較常用的一種方式,比如歷史、軍事、政治文化等題材以及海外優質紀錄片等。

第二:前期平台投資,為項目做招商、冠名及廣告植入等,當然這種模式是在認可導演和影片的創作模式、市場價值的前提下進行。

第三:廣告分成收益,也就是管道來幫助增加曝光度,及首頁焦點圖推廣,按照前期貼片廣告分成的方式獲利。

此外,紀錄片電影也曾用“眾籌”方式來行銷,試圖用情懷打動觀眾提前買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