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腸道菌——「病從口入」,類風濕患者飲食不能任性

腸道菌會造成類風濕關節炎?

這似乎聽起來像個謬論。

波士頓哈佛醫學院免疫學家戴安·馬西斯說過:「這已經被懷疑好多年,無論是在人類和動物中,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關節炎的發展都依賴於腸道菌群。現在這些懷疑都開始在人類中得到證實,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發現。」

無菌性炎症與細菌相輔相成▲▲▲

我們都知道,無菌性炎症推動著類風濕關節炎病情的發展,人體免疫系統一旦脆弱至紊亂,身體內細菌就會滋生,無力對抗炎症,炎症就會出現並堆積,所以換句話說細菌是無菌性炎症滋長的「助手」,而人體內的腸道細菌,作為細菌的一種,它雖然能幫助我們消化食物和排除感染物質,但它也會帶來一些危害。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細菌——腸道菌群很可能使人患上類風濕關節炎。

紐約大學免疫學家丹·利特曼和他的團隊實驗研究發現,特定的細菌存在於腸道,免疫系統就會開始產生Th17細胞並釋放一些因子,導致骨關節炎症和骨質破壞;美國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免疫學家亞斯曼·貝勒凱德也曾說過:「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將一種細菌與一種病理關聯了起來。」這就是腸道菌群中的普氏菌,也就是說普氏菌是人體免疫系統出現異常而產生的一種細菌,而這種細菌很有可能會產生炎症、導致骨質破壞從而引發類風濕關節炎。

免疫力問題是炎症、細菌產生的根源▲▲▲

從醫學倫理上來看,我們並不能就此下定論普氏菌就是造成類風濕的主謀,畢竟在臨床上,遺傳、環境等因素也會造成類風濕的發生。但有項論證是得以證實的,那就是腸道裡的細菌微生物能夠刺激免疫細胞的形成,這些細胞隨著身體流動至全身並對其他部位發動攻擊,這就很可能會造成人體免疫變差、炎症出現,而類風濕就是一種免疫系統疾病,這些都是息息相關的。

因此,成都風濕醫院蒙興文主任提醒,類風濕患者要格外注意了,「病從口入」,這不僅是一句古話更是有它一定的道理。我們需要腸道菌群幫助我們消化食物、清除殘渣,但我們也不能讓「有益菌」變成「病菌」來破壞我們身體的免疫力。「痛在局部關節、根在全身免疫」想必這是所有類風濕患者都應該知道的,想要預防或解除類風濕反覆癥狀,就得考慮到身體免疫力問題,祛除炎症也應從免疫這個源頭抓起。只有免疫系統正常,體內微循環健康運作,我們才不會有炎症的出現,更是不會遭受類風濕關節炎的疾病折磨。

「病從口入」,RA患者需適度飲食▲▲▲

蒙興文主任提醒,類風濕病人的飲食主要以清淡、富含營養的食物為主,高鈣、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使身體得到豐富的營養,從而提高身體的免疫力。既要吃高蛋白、高營養的食物,如肉類和魚類,也要吃水果和蔬菜以補充維生素,飲牛奶以補充鈣質,保持營養的均衡攝入,避免多食超重,加重關節負擔。長時間服激素的病人可補充體內缺乏或對緩解疾病有益的食物,如魚油、硒、維生素、藻類、蟲草、蜂王漿、人蔘、蘋果醋、蒜和蜂蜜等。所以說,像類風濕患者這樣免疫力差的人群不要貪嘴,保護好自己的腸道也就是保護好我們的關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