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作為蜀漢四大都督之一的庲降都督,歷任者都有什麽作為呢

都督是三國時期級別很高的地區軍事長官,統管地方軍事,相較現代來說,同軍長是一個級別。我們今天要說的是蜀漢政府常置的四大都督,分別有:庲降都督、江州都督、永安都守、漢中都督。承擔著防禦敵人入侵的重要任務。

庲降都督負責的區域是益州南部、南中地區。因為覆蓋了南中地區,就有區別與其他三大都督的職能,也就是治理南中、處理少數民族的關係。這就要求統領者不僅要有軍事才能,還要懂得處理民族關係的能力。

像劉備不管不顧地發動夷陵之戰,導致蜀漢實力下滑嚴重,南中地區趁機叛亂,托孤的諸葛亮是休養了兩年才南征平亂。所以南中對於蜀漢來說,是顆很實在的雷。如果沒有處理好,諸葛亮不可能成功北伐。因此,作為庲降都督的歷任者,向來都是重人。那他們都是些誰呢,又作出何等的貢獻呢。

第一任:鄧方。

孔山名方,南郡人也。以荊州從事隨先主入蜀。蜀既定,為犍為屬國都尉,因易郡名,為朱提太守,選為安遠將軍、庲降都督,住南昌縣。章武二年卒。失其行事,故不為傳。

記載鄧方的文字稀少,不過有幾個時間點,一個是入蜀,是建安十六年(211年);一個是蜀既定,是建安十九年(214年);一個是死亡時間,是彰武二年(222年)。

我們知道,劉備是在彰武三年(223年)去世,同年劉禪即位,改年號為建興。在諸葛亮傳有提及‘南中諸郡,並皆叛亂,亮以新遭大喪,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吳,因結和親,遂為與國’、‘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在劉備去世那年,南中諸郡叛亂,諸葛亮並沒有第一時間南下平亂,而是到了建興三年(225年)才率眾南征。

再者,從前兩個時間點來看,鄧方作為庲降都督肯定是建安十九年(214年)後的事情。假定鄧方從214年任職到222年,中間共八年時間。作為呢,我們且看楊戲傳裡的表讚:

安遠強志,允休允烈,輕財果壯,當難不惑,以少禦多,殊方保業。

評價可以說是很高,從人物志向、性格以及對南中的軍事管理。如果說南中諸縣是趁著蜀漢新敗,領導換屆興兵作亂,倒不如說這位安遠將軍鄧方的去世,南中最高軍事管理層出現置空,歷經準備時間才同時叛亂。

第二任:李恢。

章武元年,庲降都督鄧方卒,先主問恢:"誰可代者?"恢對曰:"……(略)"遂以恢為庲降都督,使持節領交州刺史,住平夷縣。先主薨,高定恣睢於越巂,雍闓跋扈於建寧,朱褒反叛於牂牁。丞相亮南征,先由越巂,而恢案道向建寧。諸縣大相糾合,圍恢軍於昆明。時恢眾少敵倍,又未得亮聲息,紿謂南人曰:"官軍糧盡,欲規退還,吾中間久斥鄉裡,乃今得旋,不能複北,欲還與汝等同計謀,故以誠相告。"南人信之,故圍守怠緩。於是恢出擊,大破之,追奔逐北,南至槃江,東接牂牁,與亮聲勢相連。南土平定,恢軍功居多,封漢興亭侯,加安漢將軍。後軍還,南夷複叛,殺害守將。恢身往撲討,鉏盡惡類,徙其豪帥於成都,賦出叟、濮耕牛戰馬金銀犀革,充繼軍資,於時費用不乏。

從李恢傳所記載,我們可以看到李恢是在章武元年(221年)鄧方死後繼任庲降都督,這跟楊戲傳裡記載的鄧方死亡時間是章武二年(222年)有差異,不過可以明確李恢是第二任庲降都督,還是毛遂自薦的。

在劉備去世後,高定、雍闓、朱褒同時背叛蜀漢(章武三年,也就是李恢到任後兩年發生的叛亂)。諸葛亮南征是在建興三年(225年),這中間有兩年時間沒有記載,應該是李恢采取懷柔政策,叛亂者與蜀漢之間因此相安無事。後諸葛亮開始南征,諸葛亮攻打越巂,李恢攻打建寧。李恢在昆明被叛軍包圍,在人數少於敵人數倍,又得不到諸葛亮消息的劣勢下,李恢以退為進,大破叛軍,終跟諸葛亮會合。李恢因此被封為漢興亭侯,加安漢將軍。在軍隊回去後,南蠻複叛,李恢再次出兵討伐叛亂,並將叛亂首領遷徙至成都,俘獲的物資也用充軍。

在楊戲傳中被表讚為‘安漢宰南,奮擊舊鄉,翦除蕪穢,惟刑以張,廣遷蠻、濮,國用用強。’說的也是很切實,主要表彰李恢平定南中叛亂的功績。

第三任:張翼。

建興九年,為庲降都督、綏南中郎將。翼性持法嚴,不得殊俗之歡心。耆率劉胄背叛作亂,翼舉兵討胄。胄未破,會被徵當還,群下鹹以為宜便馳騎即罪,翼曰:"不然。吾以蠻夷蠢動,不稱職故還耳,然代人未至,吾方臨戰場,當運糧積谷,為滅賊之資,豈可以黜退之故而廢公家之務乎?"於是統攝不懈,代到乃發。

建興九年(231年),張翼成為第三任庲降都督。因為張翼執法嚴厲,不通民俗,不得少數民族的喜歡,導致劉胄叛亂。張翼舉兵討伐,卻未能平定,因此被朝廷下令召回。諸將以為張翼應該立刻前往成都,張翼卻說:我是因為不稱職而被召回,但代替我的人還沒到來,我軍現在面對戰事,應該儲備好糧食作為滅賊的資本,怎麽能因為被召回而耽誤戰事。於是張翼等到馬忠的到來,才出發前往成都。因此得到諸葛亮的讚賞,後來在追封平定劉胄的功績,更是被封為關內侯。

第四任:馬忠。

十一年,南夷豪帥劉胄反,擾亂諸郡。徵庲降都督張翼還,以忠代翼。忠遂斬胄,平南土。初,建寧郡殺太守正昂,縛太守張裔於吳,故都督常駐平夷縣。至忠,乃移治味縣,處民夷之間。又越巂郡亦久失土地,忠率將太守張嶷開複舊郡,由此就加安南將軍,進封彭鄉亭侯。忠為人寬濟有度量,但詼啁大笑,忿怒不形於色。然處事能斷,威恩並立,是以蠻夷畏而愛之。及卒,莫不自致喪庭,流涕盡哀,為之立廟祀,迄今猶在。

建興十一年(233年),因張翼沒有平定劉胄叛亂,朝廷就任命馬忠作為第四任庲降都督頂替了張翼。馬忠到任後,不負眾望,斬殺劉胄,平定叛亂。後遷移治所至味縣,拉近了與少數民族的聯繫,加強對地方的治理。又因為越巂郡久失土地,馬忠就率領太守張嶷重開治所,平定叛亂,重啟經濟,修複道路通訊,使越巂郡得以發展。

因馬忠為寬宏有度量,處事果斷,恩威並濟,深受蠻夷敬畏。在他死後,蠻夷無不自設喪庭,為他哀痛哭泣,更是立廟祭拜,直到今日。

第五任、第六任:張表、閻宇。

張表,時名士,清望逾忠。閻宇,宿有功乾,於事精勤。繼踵在忠後,其威風稱績,皆不及忠。張表有威儀風觀,始名位與戲齊,後至尚書,督庲降後將軍,先戲沒。

張表的記錄很少,只是記載是時下名士,名望超過馬忠,一開始的官職是跟楊戲平等。後來官至尚書,繼馬忠之後成為第五任庲降都督,但是在南中的威望和政績都不如馬忠。

閻宇是接在張表後面成為第六任庲降都督,雖說閻宇為人勤勉,處事精細,在南中的威望和政績同樣不如馬忠。

結語:

庲降都督自創立,共六任都督。鄧方輕財果壯,殊方保業,死在任上,眾人表率;李恢平定叛亂功績最高,為蜀漢北伐保證後方;張翼雖然執法嚴厲,未能平定叛亂,但依然能站好最後一班崗;馬忠平定劉胄叛亂,為人寬宏有量,恩威並施,讓南中貧瘠之地得以發展,守少數民族愛戴最甚;張表為名士、閻宇勤懇,雖不及馬忠,但也不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