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艾灸療法的作用原理與功用

灸法與針術一樣,亦是以臟腑學說為指導,以經絡學說為依據的,故灸法與針術的治療原理相同,但不同的是針術刺入於皮下,灸法置艾於皮上。

(一)作用原理
《靈樞?經脈篇》雲:「陷下則灸之。」又《靈樞?禁針篇》雲:「陷下者,脈血結於中,中有蓄血、血塞,故宜灸之。」《針灸大成.千金灸法》雲:「若要安,三裡常不下。」明朝《醫學入門》雲:「葯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說明在不同穴位上施灸,不但能治療疾病,還有預防疾病和保健強身作用,還可彌補藥療與針療之不足。灸法是利用艾燃燒的溫和熱力刺激體表腧穴,通過經絡傳導,籍以激發人體臟腑經絡的功能,調整機體陰陽氣血運行(調氣)的作用。《新針灸學》雲:「是由於它激發和調整人體神經系統功能的作用。這種作用,在於依靠集中在一定穴位上的溫熱刺激,通過神經系統的反射作用而達到的。」現代科學實驗和臨床實踐證明,這種作用的機制是艾灸具有調整臟腑組織功能,促進體內新陳代謝,增加紅、白細胞的數量和吞噬細胞的吞噬功能,調整和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加機體的抗病能力。這與傳統的認識是一致的。因為通過艾灸一定穴位,能使人體產生一種溫和灼熱的感覺。利用這種熱力作用,透入人體肌膚裡面而產生的刺激,能促使血液循環通暢而收治病和保健之效。又艾葉性溫,有溫經散寒作用;艾味芳香,有開毛竅、透肌膚作用,又「艾能溫通十二經脈」,加之點燃熏灸,作用尤著。所以通過艾灸就能達到治病、預防、保健的目的。


(二)功用
臨床實踐證明,灸療的治療作用是多方面的,而且功效顯著。因所用灸法、灸材和施灸穴位不同,其功用也不盡相同。根據古今醫家經驗和筆者10多年來臨床體會,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調和陰陽 人體陰陽的偏盛偏衰是疾病發生發展的根本原因。而運用灸法的補瀉作用,瀉其有餘,補其不足,以達調和陰
陽之效。
2.溫通經脈,驅散寒邪 《素問?調經論》雲:「血氣者,喜溫而惡寒,寒則泣而不流,溫則消而去之。」艾葉性溫,加之點燃熏灸,可使熱力深達肌層,溫氣行血。因此,灸法具有良好的溫通經絡,散寒除濕,調理氣血,宣痹止痛之功。
3.行氣活血,消瘀散結 氣見熱則行,見寒則凝,氣溫則血滑。灸法為溫熱刺激,可使氣血協調,營衛和暢,血脈和利而收行氣活血、消瘀散結之功。
4.溫陽補虛,補中益氣《靈樞?官能篇》雲:「上氣不足,推而揚之。」灸法對氣血運行能起「推而上之」的引導作用。如灸百會穴即有補中益氣、昇陽舉陷之功。


5.回陽救逆《本草從新》雲:「艾葉苦辛……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傷寒論》有「下利手足厥逆,無脈者,灸之」,「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脈不至者,灸少陰7壯」等條文均為熱性病過程中陽氣虛脫的危重證候用灸法治療的論述,可見灸法治療疾病有回陽復脈之功。臨床上對陰寒內盛,陽氣衰微的證候,用灸法療之,能達回陽救逆之功。


6.防病保健,強身益壽 人以陽氣為本,得其所則體強而壽彰,失其所則體弱而壽天。灸能溫陽,無病自灸,如常灸足三裡、關元、大椎等穴,能激發人體正氣,提高抗病能力,起到治病保健、延緩衰老、強身益壽之功。

以上所述6種功用僅是大概而言,灸療的功用是多方面的,而且較為複雜。如所取部位或穴位不同,灸法之異,刺激強度不同或施灸所用材料不同,因而功用也不同;即使同一穴位,用不同的灸法,或同一灸法,作用於不同的部位或穴位上,其功用也不相同;即使在同一情況下,也是多種功用的共同體現。因此,臨床應用時應當視具體病情,選擇不同的穴位和操作方法。

大醫堂古法專業艾灸培訓,從艾灸小白變專業灸師。每月準時開課

艾灸百科網:www.aijiubaike.com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