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新式大學,究竟能讓你學到什麽?

文 | 四加

1956年1月3日,紐約的哈得遜河谷邊,一座座新式建築拔地而起,通用電氣公司(GE)克勞頓管理學院正式成立——這意味著全球第一所新式大學的誕生。

彼時,GE發現招收的新員工在崗位學習上面臨很多問題,高等教育體系教授的課程,遠遠無法滿足企業對各類知識以及相關技能的需求,這種供需脫節的現象,讓GE不得不采取行動,正式在這樣的背景下,克勞頓管理學院應運而生。

事實證明,這一做法相當奏效。據統計,出自GE公司躋身財富500強的CEO就多達150位以上, GE克勞頓也被《財富》雜誌譽為“美國企業界的哈佛”。這種由企業出資,以培養內部人才以及企業相關方的新式教育,迅速席卷全球。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企業大學進入快速發展期,全球企業大學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400多所到2010年增加到3700多所,財富世界500強中近80%的企業,都創建了自己的企業大學。

這陣風也吹到了中國。

01 “再上一次大學”的意義

1993年,摩托羅拉中國區大學成立,拉開中國境內企業大學的開端。此後,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著手構建自己的大學。據統計,預計到2019年底,這一數字有望突破3000家。

如果說,我們常說的“大學”——即普通全日製大學,提供的是更為綜合性的基礎教育;那麽企業大學,則是為社會需求“量體裁衣”的。從學生到職場的熟手,中間存在著不小的“鴻溝”。

如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MBA/MTA教育中心主任駱欣慶所言:“高校主要解決的是通用型知識,講戰略、行銷、會計,到任何企業都能用。但當進入到企業以後,面臨的既要有通用型知識打下的深厚的底,還要有前線作戰的具體方法手段。”

駱欣慶認為,職業培訓是一個“二次加工”的課堂。讓“象牙塔”裡的學生,適應鮮活的、複雜的行業軌道,這就是意義。

企業大學蓬勃發展,投射的也是市場對細分行業的更高需求。出於業務需要、社會價值的實現,越來越多的企業,投身到企業大學的建設之中。

10月15日,美團在北京召開以“新職業.新技能.新發展”為主題的發布會,發布會上宣布,“美團大學”正式成立。

駱教授最近有了一個新身份——美團大學的公益講師。在美團大學,除了駱欣慶這樣的講師還有很多。據了解,“美團大學”擁有一支同時具備理論素養與實操經驗的教師隊伍,人數超1400名,其中有800餘位老師來自職業院校、商戶等生態合作夥伴。

依托強有力的師資力量,美團大學給自己許下了一個美麗的願景:在未來10年內,與國內1000所院校達成合作,帶動1億生活服務從業者數字化發展。

02 上億“生源”的田野課堂

美團的底氣和魄力,從何而來?

GE的社會大學的創立,源於它所面臨的高校教育和企業崗位的脫節問題。克勞頓管理學院的成立解決了企業內的困境,卻忽略了整個社會都面臨同樣的狀況。如今,這個懸而未決的社會難題,正由美團扛起。

新式大學的興起和發展歷程,實際上有兩大分野。一部分為“內功”,主要聚焦企業內部,梳理企業文化,為“基業常青”架橋鋪路;另一部分則把目光對準了社會上急需提升的職場菜鳥。

如果說,以GE為代表的傳統企業大學,通過企業大學來培養企業員工的核心競爭力,代表了前者的價值觀。那麽得到大學、混沌大學的出現,則與知識市場的升溫有關。

美團大學是哪一種呢?如果仔細觀察,也許和上述兩種都有一些區別。美團開辟了另外一條新路。

這與這所企業的特質有關:作為中國市值規模排名前三的互聯網企業,美團要“照顧好”幾萬名員工。但這只是任務之一。作為本地生活的深度參與者,它背後關聯著幾萬員工,數百萬商家、外賣小哥以及上億的生活服務業從業者。

在服務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的浪潮中,業態不斷升級迭代,存在著技能缺失、不具備數字化能力、招工難等行業痛點。美團大學存在的價值,就是解決它們。

美團聯合創始人、美團大學校長穆榮均坦言,“美團大學”的願景就是成為生活服務業數字化人才的大本營,並致力於“提升職業技能、助力行業發展、促進產教融合、擴大社會就業”4方面的價值創造,讓每一位生活服務從業者與數字時代同行。對於美團的新動作,駱老師看得很是透徹:“美團,把所有的競爭者都變成了合作者……它不單單是企業的概念,而承擔的是社會的責任。”

以一己之力投身社會難題,美團的野心背後,是資本。

截至2019年6月30日為止的6個月,美團點評交易用戶達到了4.2億,活躍商家數量達到了590萬戶。與此同時,以美團點評為核心,美團也在不斷進行業務拓展和創新,當前,已經囊括了包括計程車、美食、旅遊等為一體的生態圈。

不忽悠職場小白,不組所謂“高端朋友圈”。美團大學的課堂,不止想要裝下廣袤的下沉市場,美團大學的課堂,也在引領服務行業的未來。

03

為服務業注入數字基因

根據一份《2019年生活服務業新職業人群報告》,隨著經濟發展、消費升級、用戶需求升級正在不斷催生極其細分化、專業化的新職業。外賣運營規劃師、酒店收益戰略官、線上餐廳設計師、民宿管家、服務體驗優化顧問等等。

一批新的職業應運而生,也帶來了一個又一個超級市場。

然而,超六成的新職業從業者,不能較好地認識和理解新職業的前景,甚至對對未來感到迷茫。第一代新職業人群出現了,下一代何以為繼?這些都是美團大學要解決的問題。

陳奕諾經營著一家線下護膚品牌,在嘗試著線上運營的時候,加入了美團的美業學院。從新手課程到進階課程,一步步跟著老師學習,一段時間後,陳奕諾對運營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第一家店鋪上線點評平台運營一個月的時間後,就衝到了當地細分領域裡的熱門排行榜第一,評論榜也高居榜首。

美團點評為公司的騰飛插上了翅膀,而陳奕諾也在學習中不斷成長。因為運營有想法,也樂於分享,陳奕諾又成了美業學院的一名講師,當前,她講授的課程已經有近25萬人次的線上觀看,儼然位列學員中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

像陳奕諾這樣因為美團培訓受益的案例,不勝枚舉。

如果從數字時代的大背景理解美團大學,它所做的其實是為一代職場人,或者說——為中國的服務業,注入數字基因。

可以想見,在這個過程中,美團將建成更加良性的循環生態。一方面,以人帶業,整體服務行業的升級,讓美團本地生活所鏈接到的“產品”更加優質了。另一方面,這所大學,也為美團培養出了一批“校友”。“校友會”是最好的資源,隨著“畢業生”的成長,美團這個品牌在創造影響力與社會性的合力。

什麽是大學?原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如此表述:“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今天,新式大學在“大師”之上往前走了一步——大學,意味著“大胸懷”。

我們樂於看見,來自河南的農村小夥通過參加美團的培訓,從月薪幾百的小工晉升到了美發店的店長;我們樂於看見,像陳奕諾這樣的從業者不斷進步,又用經驗反哺更多後來者。我們樂於看見,許許多多的普通人,通過這條通路找到屬於自己的提升渠道。

這是美團在做的,也是1956年世界第一家企業大學出現時的初心——讓社會更加良性地運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