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南宋淮西之變:因一次處置不當導致軍隊投降偽齊

南宋初年政權不穩,所以曾經出現過很多的兵變,“苗劉兵變”、“淮西之變”都是如此。“苗劉兵變”只是內部矛盾,而“淮西之變”則導致軍隊投降了偽齊。導致宋朝喪失了一次收復失地的機會。

淮西之變指的紹興七年(1137年)八月,原劉光世的行營左護軍統製酈瓊因對張浚處置不公為由,繼而殺死兵部尚書呂祉,裹挾四萬餘宋軍北上投降偽齊的兵變。

下面作個簡單介紹:酈瓊發動兵變的行營左護軍統帥劉光世,帶兵無方,沉迷酒色,在不久前南宋與偽齊的戰爭中又擅自南逃,因此遭到朝中大臣的輪番彈劾,一致認為他不應該繼續擔任這支主力軍的主帥。張浚彈劾劉光世道:“劉光世手握重兵,無複紀律,沈酣酒色,不恤國事,語以恢復,意氣怫然,宜賜罷斥,用警將帥。”其他官員也向宋高宗上奏,認為劉光世“昨退保當塗,幾誤大事,(後)雖有功,可以贖過,不宜仍握兵柄”。宋高宗也看到了劉光世胸無大志,厭於統兵,於是罷免了劉光世。

劉光世統領的行營左護軍是當時宋軍的五大主力之一,有五萬二千餘人的兵力,駐守淮西,又是南宋前沿的四大軍區之一。劉光世被罷免後,對其麾下部隊的善後工作被立即提上了日程。宋高宗本來答應把劉光世的行營左護軍劃歸嶽飛節製,後來在秦檜和張浚的反對下,宋高宗又收回了成命。而張浚一直想統領這支部隊,於是向宋高宗上奏由他的都督府直接統轄。但遭到秦檜和知樞密院事沈與求的反對,最後也只得作罷。隨後,南宋朝廷於紹興七年(1137年)五月任命王德為此軍都統製。但王德為人粗悍,頗失軍心,酈瓊夥同其他諸將向朝廷上奏不服。為解決矛盾,張浚又升酈瓊為副都統製,並把王德所部八千人調到建康府。接著,張浚又派兵部尚書呂祉前往廬州,安撫行營左護軍的其他將士,並負責“節製”此軍。但呂祉是個只會紙上談兵的角色,並無馭將治軍之才。他經常在人面前吹噓:“若專總一軍,當生擒劉豫父子,然後盡得故疆。”儘管很多人對他提出非議,但張浚卻對他十分信任。呂祉到了淮西軍中後,沿襲宋朝重文輕重的積習,對諸將士分傲慢無禮,引起多人不滿。酈瓊等人向他訴說反對王德任都統製的原因是他太驕橫,呂祉一面安撫酈瓊等人“保無他慮”,一面密奏朝廷,“乞罷(酈)瓊及統製官靳賽兵權”。不料事不機密,他的上奏竟被書吏洩露給酈瓊。南宋發表張浚出任淮西宣撫使,楊沂中出任製置使,此訊傳到軍中,恰好成為事變的導火索。八月八日,酈瓊發動兵變,殺呂祉等人,並裹挾全軍四萬餘人北渡淮河投降了偽齊,史稱“淮西之變”。

淮西之變發生後,南宋朝野震動,南宋前沿四大軍區之一的廣大區域,一時成為無人防守的空白狀態。驚慌失措的宋高宗急忙給酈瓊等人下詔,宣布“以前犯罪,不以大小,一切不問,並與赦除”。因為嶽飛跟酈瓊是同鄉,因此又命嶽飛給酈瓊寫信,勸他回心轉意。但酈瓊卻死心效命偽齊,他在給嶽飛的回信中說自己對偽齊“投身效命,合得其所”。

因張浚在此事中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被迫於九月引咎辭職。

兵變的後果十分嚴重,不僅在當時使南宋對金人和偽齊的軍事前沿的江淮重地,突然處於防衛空虛的狀態,而且成為後來南宋對金人戰略變化的一個轉折點。儘管此後不久金人廢掉了劉豫偽齊政權,喪失了一支重要的輔助力量,但因為兵變給高宗政權造成的消極影響遠未消除,致使南宋方面失去了一次極為寶貴的,也是極為可能的收復故土的歷史機會,更令後世史家為之扼腕長歎。

後人研究這一事件,主流觀點認為,高宗趙構和宰相張浚等人為了防範武將權勢坐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勢,不肯將該部隊交給民族英雄嶽飛統帥,又因時任右相兼都督的重臣張浚志大才疏、剛愎自用,不聽嶽飛、張守等人勸告,用人不當,導致了事件的發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