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社區生鮮新變革:小店進擊,前置倉轉型

疫情"寒冬",讓各行各業都有不同程度的衝擊,尤其是旅遊、線下便利店等更是損失慘重。如何謀求轉型,在新形勢背景下迎來自己的思考和應對,就變得尤其重要。

前置倉這個業態也是如此。這是一個從一出生就活在兩極分化的氛圍裡的業態,有些消費者很喜歡,但是關於它的爭論也成了這個年關行業最熱的話題之一。

自2019年下半年開始,多家生鮮電商不斷被爆出陷入困境。而一場疫情的出現,帶來了這個行業久違的春天,讓生鮮電商起死回生,但隨著疫情之後,流量也快速消失。這樣的背景下,就倒逼不少前置倉平台紛紛轉型。

因為前置倉沒有門市,天然缺少流量。尤其是近日,就連作為前置倉選手的菜劃算,雖然有阿里作為大股東支持,都已逐漸停掉寧波、蘇州等前置倉,僅在杭州保留部分盈利較好前置倉。可見,在新的市場下,前置倉也必須謀求轉型,有分析認為,部分前置倉企業也在悄然改造成小店,朝著線上線下一體化轉型

危機之下也孕育著轉機。與此同時,在疫情期間表現出更好服務能力的mini模式則在加速狂奔。

生鮮零售究竟有沒有什麽終極模式?有人說有。盒馬就喊出了mini模式是終局模式。

因為前置倉的優點,mini店都有——開店成本低,在社區生鮮店做配送到家,而且線上訂單超過50%。

不過,mini店線下體驗的優勢,以及所帶來的一系列經營優勢,是前置倉不能具備的。

就拿盒馬mini與小站對比發現,在同樣的商品供應鏈和技術賦能下,由於多了線下門市體驗,盒馬mini的次月留存率是小站的一倍,履約成本也小一半;由於mini門市新客大部分來自於門市轉化,人均拉新成本是小站的1/4;門市促清的效果大於純線上,盒馬mini的損耗率也比小站低了近一倍,因為損耗低,所以商品品類也幾乎是後者的一倍。綜上所述,盒馬mini的平均每單的淨利潤率要比小站高15%,前者最快3個月就能盈利,而盒馬小站在疫情之前基本上是虧損狀態。

如果說高舉高打的盒馬鮮生是這張大網的"點",那麽延續盒馬核心品類和零售能力的盒馬mini如同"線",主攻下沉渠道。

以提供高頻低價剛需的一日三餐為動力,打通盒馬系其他業態,進而構成完整的"面"。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mini店有望成為盒馬商業體系內最具變革意義的顛覆力量,布局成功或許形同再造一個新盒馬,可謂意義非凡。

此外永輝、沃爾瑪、大潤發也在跟進mini店。去年,永輝超市開出500多家mini門市,通過與大店業態互補,在區域進行填空式布局。

而借助大潤發中型超市、大潤發mini社區店提升門市密度,也有利於大潤發以"店倉一體"模式運營大潤發優鮮、淘鮮達、社區團購等線上業務。

可以說,在這盤大棋之下,各個選手都在加碼狂奔,整個行業會迎來怎樣的"春天",仍然值得期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