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打「續命針」長壽?一知半解只能是偽科學

摘要

中青評論

生物醫學的概念流行,說明人們是相信科學的。至少要比「向天再借500年」前進了一大步,懂得向科學借長壽。不過,向科學借長壽,也不能違背科學方法。

近日,幾名中國富豪前往烏克蘭某細胞治療中心打「續命針」(注射胚胎乾細胞)以求延年益壽的事件持續發酵。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動物研究所所長周琪稱,中國現在依然面臨著100多年來一直存的雙重挑戰——科學普及、科學創新。(《科技日報》5月28日)

追求長壽是所有人的願望,富豪更有能力嘗試各種方式以延年益壽。但是,如果隻以道聽途說或一知半解的認知,相信注射胚胎乾細胞可以長壽,就有些盲目,甚至愚昧。因為,這種方法是未經科學研究結果確認的,還有極大的副作用。

出現這種認知偏差而產生的笑話並非只是打「續命針」,還有到「長壽縣」去喝「神水」,以及過去的全民打雞血等,無一不顯出一個民族理性和科學素養的缺失,在其背後當然是科學傳播的不到位或弱化。

今天,隨著科技發展、經濟繁榮和生活水準的提高,希冀長壽已經不再是權貴和富豪們的特權,更多的普通人也希望延年益壽。並且,人的壽命長短,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

2017年9月29日公布的《中國健康事業的發展與人權進步》白皮書指出,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從1981年的67.9歲提高到2016年的76.5歲。而且,上海、北京等地的人均預期壽命均已超過80歲,與全球高收入國家和地區人們的平均預期壽命相當。

當生活水準提高和衛生保健條件改善後,長壽不僅是人們的普遍願望,更可能是一種現象和事實。追求長壽最重要的就是科學的方法。生物醫學是直接解釋生命現象和保障健康的學科。生物醫學的概念流行,說明人們是相信科學的。至少要比秦始皇求取長生不老丹前進了一大步,懂得向科學借長壽。

不過,向科學借長壽,也不能違背科學方法。要以證實或證偽的結果來指導人們獲取長壽,這在醫學上可以稱為循證。特證醫學是指以慎重、準確和明智地應用當前所能獲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據(大樣本隨機對照雙盲臨床試驗的數據)來治療疾病。同理,在用生物醫學手段來延年益壽時,也需要循證。

但是,迄今就連疾病治療,都無任何證據表明可以依賴注射乾細胞。只有一些臨床試驗性治療,如對猴進行脊髓修復治療和對人治療眼睛黃斑變性,而且效果都沒有得到充分肯定,談不上數據支持。用乾細胞來延年益壽,就更缺少試驗和研究結果。

乾細胞既可以修復衰老和失能的組織細胞,也有可能不受控制地生長,引發癌症。同時,外源性乾細胞還會導致免疫排異反應。

這些認知需要通過科學傳播讓公眾了解。否則,不是專業人員誤導公眾,就是公眾無知或一知半解。在打「續命針」這一事件中再次顯示,公眾的科學素養依然有待提高。

中國科協發布的第九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結果顯示,2015年中國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達到6.20%,比2010年的3.27%提高了近90%。儘管如此,跟發達國家相比仍有明顯差距。富豪們相信注射乾細胞能延年益壽也不足為怪,何況還有很多人相信各種包治百病的神葯、延年益壽的補品。

如果公眾的科學素養較高,就不會被騙,也不會愚蠢地相信「續命針」。提高公眾的科學素養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社會鼓勵和保護專業人員講真話和進行科學傳播的機制至關重要。

文/張田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