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道醫養生,早起並不是醒了就下床那麼簡單!

道醫養生,早起並不是醒了就下床那麼簡單!

早晨倘有太陽,不妨於早餐後,隔窗曬背。背為督脈循行之處,一身陽氣之所主,曬背古稱「負暄」又稱「天灸」,以天之陽氣通督脈陽氣。曬到周身暖暖甚是舒適時再出門,陽氣壯盛,不易受寒。

在大眾印象中,疾病往往是受了重大傷害所致的結果。但在實際臨床過程中筆者發現,大部分疾病,實際上都是生活方式病。即由於長期生活方式不當所導致的疾病,或者雖然不是長年積習,但發病者一下,往往也是不當的生活方式所引起的。

可以說比起定期做各項健康檢查,對生活方式的關注應該更為重要。古人於此類疾病犯病甚少,細究起來,無外乎對起居細節的留意,而今人有此習慣者不多,生活太過匆忙固然是其一,不明其中原理而覺得繁瑣則是另一重原因。

因此,這裡我們就跟大家講講生活不同時候,人體氣血與天地之氣是怎麼個關係,應該如何起居飲食才能「順應自然、百病不生」。

一日之際在於晨,便從「早起」開始吧

「早起」,古人稱之為「晨興」。當代人早起往往是一件匆忙之事,年輕人睡到臨近上班方始匆匆下床,塞了塊麵包就去趕車;老年人早醒也頗多事情,做飯洗衣,各種家務。然而,「早起不當」是很多疾病的誘因,許多人發心腦血管疾病即由於此,各種虛勞、胃病甚至筋骨挫傷也與之有關。其根源,無外乎「逆了早晨的稚陽之氣」。

什麼是稚陽之氣呢?道醫發現,人體陽氣運行受自然界「天地之氣」運行影響,中午陽氣最盛,之後隨著太陽西下,陽氣漸漸收斂,次日早晨,陽氣又隨著太陽升起一併升發。這一氣血運行規律,也就使得大多數人,在沒有特別熬夜的情況下,早上也都會醒了。

而年老的人,身體的穩定性較差,對自然之氣的變化較為敏感,因此往往會很早就感受到陽氣的升發而早醒。然而,這個時候,陽氣雖然開始升發,但尚不旺盛,經絡之氣尚未完全通達,五臟六腑之氣也剛剛開始恢復,此時若保養不當,陽氣很容易被傷及,猶如稚嫩的幼子一般,因此成為「稚陽之氣」。

因此,早起晨興之際的養生要點在於幫助稚陽之氣升發、使之旺盛。陽氣升發旺盛之後,臟腑功能才會正常,也才會一天精神飽滿、勞作不倦。可以說,身體醒來只是「表面上」的醒了,陽氣通達旺盛了,才是真正的「醒了」。

醒了後不能直接起床

那麼,早起要在哪幾個地方下功夫呢?清代醫家曹庭棟在他的《養生隨筆》中做了很好的歸納總結。

首先,雖然我們主張不熬夜、早睡早起,但也不得太早起。凌晨四點多五點,太陽尚未升出地平線,或即便升出,日照不久,陰氣還重,此時早起,人體稚陽之氣不敵外界陰寒,易傷陽氣而患疾病。老年人尤當注意這點,許多老年人睡不著了就喜歡起來出去晨練、活動,或者做做家務,這實際上是一種不良習慣,許多老人因此誘發心血管疾病。

曹庭棟明確指出:「老年人,往往天未明而枕上已醒。凡臟腑有不安處,骨節有酸痛處,必於此生氣時覺之……反側至再,俟日色到窗,方可徐徐而起;乍起慎勿即出戶外,即開窗牖」,太陽未升之時早醒,不妨轉個身子再睡一會兒,即便睡不著,也在床上閉目養神,不急著起,這不是偷懶,是防病。

大道至簡,是宇宙萬物發展之規律,是中華文化之精髓,是中華道家哲學,是大道理極其簡單,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所謂「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 「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經》。大道至簡,不僅被哲學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視,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簡,大道無形,大道無法,這是一種大道自然、返樸歸真的高級功態。在這種清凈無為、忘我無私、天人合一的狀態中,不求長功,功力自然上長;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調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顯現;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脈自然暢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簡單最普通的真理。把最複雜的變成最簡單的,才是最高明的。最偉大的人僅僅因為簡單才顯得崇高。

大道至簡,人生亦簡。開悟,深奧了就簡單,簡單了才深奧,從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樣,從簡單到複雜,再從複雜到簡單,就是升華。生活的意義在於簡單,人修鍊到一定程度,會淡泊一些事,會簡單,你可以理解別人,但別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實人不在理解,在認同。

精於心,簡於形。拷問靈魂這是人的終極問題,簡不僅是一種至美,也是一種能力、一種境界。看透了不說透,高境界; 朦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徹;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徹後的不透徹,明白後的不明白,難得糊塗是真境界。

「大道至簡」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將一件複雜的事情化為簡單,那是需要智慧的。將繁雜的事情回歸到簡單,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決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歡大道至簡,因此,功和利,不可趨之若鶩;名和財,不可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我們要簡簡單單的做人,踏踏實實的做事,用智慧化難為簡。

為名利盡拋寵辱,清純似兒時天真的童貞,樸實如父輩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靜的人方能視見「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的悠閑,聽聞「荷風送秋氣,竹露滴清響」的天籟,感受那「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空曠。陶淵明就是這樣的人,所以他能夠吟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絕句;歐陽修也是這樣的一個人,所以他在謫居時仍能悠然自得的寫出《醉翁亭記》。

大道至簡,人生亦簡。簡不是物質的貧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簡不是生命的空虛,而是心靈的單純。大道至簡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簡明的,人要學會簡單、簡樸生活、簡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雜念,當超出自我慾望的牢籠,當真正忘記自己的思想,忘記自己的意識,進入忘我忘物的狀態。

人生的繁出於惑,以「仁」抗拒誘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簡的標誌。弱水三千,我隻取一瓢飲;人生百態,須當從一而終。樂以忘憂,簡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簡」。

有個大道至簡、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個行者問老道長:「您得道前,做什麼?」老道長:「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問:「那得道後呢?」老道長:「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又問:「那何謂得道?」老道長:「得道前,砍柴時惦記著挑水,挑水時惦記著做飯;得道後,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老道長和行者的對話讓我們開悟,許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蘊在一些極其簡單的思想中。

大道至簡,人生易簡。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生存方式和生活路線,走過歲月、走過生活,心裡有許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當下放下,當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問題並不需要放在心裡,人生的很多負擔並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簡單生活的樂趣,才能感受到心靈飛翔的快感。要想改變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給找回來。我們都有潛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習慣所掩蓋,被時間所迷離,被惰性所消磨。我們應該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我們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對過去,用最少的浪費面對現在,用最多的夢面對未來。

天地之道,簡易而已。 人生苦短,諸事不想太複雜,簡單生活。人生這部大戲一旦拉開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場,都得演到戲的結尾。成長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在於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靜地走,快樂工作、簡單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樂,所有的哀傷、痛楚,所有不能放棄的事情,不過是生命裡的一個過渡,你跳過了就可以變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簡單生活,一盞茶,一張桌,一處清幽,日子平淡,心無雜念。可是簡單的生活卻需要百般的努力,這樣才會無憂無慮欣然享受生活。生活總的來說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態,不懂得欣賞的人,就會用挑剔把一切變得有殘缺。簡單做人,率性而為,把握分寸,隨遇而安,坦然接受現實;簡單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場漫長對抗,有些人笑在開始,有些人卻贏在最終。試著微笑,試著回眸,放鬆自己,不強求、不萎靡、不浮躁。簡單生活,隨心、隨性、隨緣,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堅持往前走,屬於自己的風景終會出現。

生活容不容易,關鍵看你怎麼活。處境在於心境,心境改變了,處境也會改變。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會變得越緊張、越複雜,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對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滿足,越容易快樂。江山明月,本無常主,得閑便是主人;大道至簡,活在當下,知足便能常樂。

悟入無懷之靜境,一輪之心月獨明,盡顯心靜之境界;心靜自然從容灑脫,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現心靜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靜默才是最美,生命裡最持久的不是繁華,而是平淡,不是熱鬧而是清歡。保持一顆童心,不開心的時候,心無遮攔地向朋友傾訴煩惱,開心的時候,肆無忌憚地開懷大笑,也許所有的憂愁會在傾訴中流走,所有的緊張會在大笑中釋放。像孩子一樣,簡單生活,快樂生活,保持心靈原生態,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裡總有一個故事,想講述卻難以開口,就這樣在心底,漸漸譜成了曲。人就是這樣,得不到的永遠嚮往,失去了的,才會覺到珍貴。所謂的,得失、情緣、風景、驛站,都在時光的塵煙中,慢慢淡散。雖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難,但是,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終究會走遠。

人的一生,註定要經歷很多。紅塵路上,有朗朗的笑聲,有委屈的淚水,懵懂的堅持著,有成功的自信,有失敗的警醒,每一段經歷註定珍貴。生命的豐盈緣於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緣於擁有一顆平常心,生活簡單讓人輕鬆快樂,想法簡單讓人平和寧靜。因為簡單,才深悟生命之輕,因為簡單,才洞悉心靈之靜。

「喚醒身體的陽氣」

其次,要幫助「喚醒身體的陽氣」,這一部分又分為喚醒形體的陽氣和喚醒臟腑的陽氣。

喚醒形體的陽氣,以傳統功法為最佳。傳統功法一般強調松、靜,講究習練之時周身放鬆,動作大方柔軟,整套功法往往又編排合理、完善,對周身個大肌肉群、經筋、韌帶都有鍛煉到,最適合早上起來用以活絡筋骨、通調經絡。要知道,早上剛醒之時,往往肌肉、筋骨僵硬,此時運動如果運動量過大,或者熱身不足,很容易導致抽筋、落枕、扭傷等肢體疾病,老年人與體弱的女性更容易出現這個問題。

因此,即便是現代運動,也越來越強調晨練之時務必以輕柔的拉伸運動、快步走作為熱身,在這方面,傳統功法的運動特點與之不謀而合。許多男性愛好健美,喜歡早上醒來就下地做些伏地挺身等力量型鍛煉,但因此拉傷的,也不在少數。

此外,好好晨練一番也頗能振奮陽氣,有晨練習慣的人都會發現,早上運動一下,一上午精神狀態、思維能力要好很多,而久睡醒來即去工作,翻到睏倦不堪,這就是陽氣是否振奮的區別了。因此,不妨每日早起一些時候,工作前先適量運動下。當然,這一切是要再保證充足睡眠的基礎上。

至於喚醒身體的陽氣,則以進熱飲食為主。一晚深眠且良久未曾進食,脾胃陽氣處於一個相對平靜的狀態,因此早晨第一份入口之物尤為關鍵。溫曖則鼓動胃陽,寒涼反鬱遏陽氣。許多人喜歡早上起來喝一杯冷開水以助通便,殊不知長期如此則脾胃必致虛寒進而百病叢生,所謂的大便暢通也不過是脾胃受損之後的腹瀉而已。

古人講究,認為晨起時當「先進熱飲,如乳酪蓮子圓棗湯之屬,以益脾;或飲醇酒,以鼓舞胃氣。樂天詩所謂』空腹三杯卯後酒』也」,現代人倘若匆忙,沒時間弄蓮子羹,起嘛先喝一杯溫水是要的。如果可以,早飯可以先吃些稀飯米湯,在根據每日所需進些肉食瓜果等,如此既保證所需能量,也更養脾胃——需要提醒的是,隨著養生知識的傳播,越來越多人喜歡早上吃粥養胃,但倘若每日工作量大,光吃清粥白面畢竟能量營養都有不及,魚肉蛋奶當食用時還是不可省卻,以免日中飢餓,圖耗氣血。

在人生的路上,我們總是忙於汲汲營營地追求滿足物質上的慾望,卻忘記生而為人的真正意義;我們常常忙著左顧右盼地評斷別人,卻忘了應先審視自己、認識自己。我們又當,如何獲得幸福、成功、圓滿的人生?道法的智慧,提供我們認識自己的方向,並為探尋時所升起的疑惑,提出最切實的建議。關注道緣,從這裡開始遇見你的信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