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世紀最後一場大規模坦克戰,被美軍搞成射擊表演秀

東坐標73之戰

海灣戰爭中,美軍對於戰場上作戰區域的劃分,並沒有簡單地採用經度和緯度,而是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技術支持下,制定出一套自己的坐標劃分標準。1991年2月26日,“沙漠軍刀”行動進入最高潮之際,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圍繞著他們所定義的東坐標73一線,同伊拉克軍裝甲部隊主力展開了一系列慘烈的懸殊對決。

這場戰鬥被譽為20世紀最後一場大規模坦克戰,多國部隊最為強大的裝甲兵團美國第7軍,同伊軍裝備最為精良的幾個重裝備師展開面對面的較量。美國第7軍的主要構成兵力包括第1裝甲師、第3裝甲師、第1機械化步兵師、第210野戰炮兵旅、第2裝甲騎兵團和英國第1裝甲師,其中第2裝甲騎兵團第2營在戰鬥中表現最為出色,它在取得輝煌戰績的同時,也創造了美軍裝甲部隊作戰史上的典範。

圖1:海灣戰爭中的典型一幕——被擊毀的伊拉克坦克和耀武揚威的美軍士兵。

裝甲尖刀

在100小時地面戰打響之際,美國第7軍的主要是任務是越過沙特和伊拉克的交界地帶,將駐守在科威特以西的伊軍重兵集團包圍殲滅掉。第2裝甲騎兵團是美軍一支老牌勁旅,其淵源可以上溯到美國內戰之前,它在海灣戰爭中一般作為第7軍的先鋒部隊使用,主要擔任偵察和保衛側翼安全的任務,必要時也可以直接打擊伊軍裝甲部隊。第2裝甲騎兵團總兵力約4500人,下轄3個裝甲騎兵營、1個空中騎兵營以及工兵、防空等支援部隊,主要裝備(滿編狀態)為123輛M3布萊德利騎兵戰車、123輛M1A1亞柏拉罕主戰坦克、24輛M109自行火炮、18輛M106型107毫米自行迫擊炮,另外包括大量裝甲運輸車和裝甲指揮車,空中騎兵營還有數十架偵察和攻擊直升機,整體戰鬥力十分強悍。

第2裝甲騎兵營是該團最為強大的三支地面突擊力量之一,下轄3個裝甲騎兵連、1個坦克連、1個自行火炮連和營部直屬部隊,營長為麥克·科比中校(Mike Kobbe)。每個裝甲騎兵連兵力約120人,轄連部(1輛M1A1和1輛M3)、2個坦克排(各4輛M1A1)、2個騎兵排(各6輛M3)、1個自行迫擊炮分排,包括13輛M3布萊德利騎兵戰車、9輛M1A1亞柏拉罕主戰坦克和2輛M106自行迫擊炮;每個坦克連裝備14輛M1A1亞柏拉罕主戰坦克,轄連部(2輛M1)、3個坦克排(各4輛M1);每個自行火炮連裝備8輛M109自行火炮,分為2個排,每排4輛。全營在滿編狀態下包括41輛M1A1主戰坦克、41輛M3騎兵戰車、8輛M109自行火炮和6輛M106自行迫擊炮,以及若乾輔助裝甲車輛,無論在進攻還是防守端都具有強大的威力。

圖2:M3騎兵戰車是M2步兵戰車的改型,裝有一門25毫米機關炮和陶式反坦克導彈。第2裝甲騎兵營滿編狀態下擁有41輛M3,但實際的裝備數量略少於這個數字。

2月24日多國部隊地面力量發起進攻之初,第2裝甲騎兵營作為第7軍的先鋒部隊之一,動如脫兔般地衝殺入伊拉克境內,它的身後為美軍第1裝甲師(後替換為第1機械化步兵師)。第2裝甲騎兵營在推進過程中採用菱形戰鬥隊形,3個裝甲騎兵連組成一個品字形,F連居中突前,E連和G連位於左右兩翼,H連(坦克連)殿後,無論哪個方向遭遇強敵,其它各連都可以很快趕來進行增援。自行火炮連的8輛M109一分為二,在全營進攻中軸線的兩側各布置一個排(4輛),每個排便能隨時用火力覆蓋離其最近的3個連所在區域。

按照計劃一旦遭遇伊軍裝甲部隊主力,第2裝甲騎兵營將為兵力更為強大的後續主力師讓開攻擊道路,轉為提供側翼掩護。但是該營的幾位連級指揮官可不想空手而歸,他們對自身的實力充滿信心,在接下來的戰鬥中發揮了“巴頓式”的進攻精神,這為2天后與伊軍的一連串裝甲大戰埋下了伏筆。

沙漠狂飆

突破邊境地區的伊軍步兵陣地之後,第2裝甲騎兵營在24日的白天幾乎沒有遭遇敵人,只有零星的伊拉克偵察部隊望風而逃,後者都是經多國部隊的戰機蹂躪過後的漏網之魚。因此全營的推進速度很快,幾個小時以後他們已經深入伊拉克腹地,平均推進速度超過每小時20公里。

圖3:海灣戰爭期間,美軍的M1A1坦克和M3騎兵戰車在沙漠中迅猛推進,所過之處揚起陣陣沙塵。

初期的順利進軍讓全營充滿了樂觀主義情緒,有些基層指揮官認為伊拉克裝甲部隊已經失去和美軍正面對戰的勇氣。在補充油料的間隙,擔任掩護的AH-64阿帕奇攻擊直升機從隊列上空飛過,美國大兵們紛紛向天歡呼,仿佛他們已經贏得戰爭的最後勝利。一些坦克和騎兵戰車車長甚至建議馬不停蹄地向前猛衝,連夜向幼發拉底河方向的伊軍縱深地帶挺進,這樣的話他們就能在第二天完成該團預定的戰役目標。

不過美軍高級指揮官卻比較冷靜,第7軍軍長弗雷德裡克·弗蘭克斯中將(Frederick Franks)在24日下午5點多親臨前線視察,與第2裝甲騎兵團團長萊昂納德·霍爾德上校(Leonard Holder)和第1機械化步兵師師長就部隊在晚間是否繼續進攻等問題交換意見,後兩位認為夜間進軍視線受限,容易造成誤傷和引發混亂,堅決反對發起夜戰。其實美軍當時在夜視器材和火控方面遠遠領先於伊拉克軍隊,出於謹慎考慮各部還是在等待與休整一夜後於25日清晨才再次前進。

圖4:時任美國第7軍軍長的弗雷德裡克·弗蘭克斯中將,後官至四星上將。

25日天色還未亮,第2裝甲騎兵營將進攻方向轉為正東,沿著北緯30度附近向前推進。到目前為止,全營沿途遭遇的伊軍都是步兵部隊,所以並沒有給美國人造成多少麻煩。當天下午,G連的M3騎兵戰車終於逮住一支配備裝甲車的伊拉克偵察隊,將其擊潰,從抓獲的俘虜口中得知他們屬於共和國衛隊“塔瓦卡爾那”機械化師。

“塔瓦卡爾那”師是薩達姆手中寄予厚望的王牌部隊,雖名為機械化師,實際裝備情況卻是實打實的裝甲師。該師的中堅力量是3個裝備T-72主戰坦克的裝甲營,另有4個營裝備相對老式的T-54、T-55和T-62坦克,此外還下轄有4個裝備122毫米和152毫米自行榴彈炮的機械化炮兵營,7個裝備BMP-1、BMP-2步兵戰車的機械化步兵營,坦克裝甲車輛總數超過600輛。在吸納了從前線逃回的一個裝甲旅的潰兵之後,“塔瓦卡爾那”師的總兵力和裝備數量超過正常峰值,成為橫貫在美國第7軍面前最難啃的一塊硬骨頭。

25日晚間,美國第7軍軍長弗蘭克斯中將再次與手下幾位主要指揮官通氣,根據目前的戰場勢態,他們一致判定第二天將會與伊軍主力裝甲部隊展開決戰。此刻第2裝甲騎兵團周邊的友軍部署情況如下:北面為第3裝甲師,身後為第1機械化步兵師,南面為第1裝甲師。第2裝甲騎兵營位於全團的最北面,它的進攻正面是“塔瓦卡爾那”師第18機械化旅與伊拉克第12裝甲師第9裝甲旅的連接處,這意味著在戰鬥打響後,該營可能遭遇伊拉克兩支旅級部隊的夾擊。

圖5:時任美軍第2裝甲騎兵團團長的萊昂納德·霍爾德上校,後官職三星中將。

由於了解到在局部兵力對比上第2裝甲騎兵團會居於劣勢,團長霍爾德上校當晚為各營指揮官打了預防針:如果第二天當前之敵過於強大,各部可後撤待援或轉向側翼,將進攻通道讓與後續跟進的第1機械化步兵師。結果團長的“好心”反倒成為了激將法,第2裝甲騎兵營以一往無前的精神面貌投入到當晚的準備工作當中,各連指揮官憋足了一口氣,不管眼前出現的是薩達姆的什麽精銳衛隊,即使是外星人也要將他打得稀巴爛。

26日早晨6點剛過,第2裝甲騎兵營以E連和G連為先鋒,越過美軍GPS地圖上的東坐標60線,一路向東狂飆。上午接近8點時分,臨近的第3裝甲騎兵營傳來消息,在前進途中擊毀1輛T-72,這是第2裝甲騎兵團取得的隸屬於“塔瓦卡爾納”師的第一個坦克戰果。9點左右,第1裝甲騎兵營與“塔瓦卡爾納”師的一個坦克營和一個機械化步兵營發生激戰,擊毀伊軍23輛T-55坦克、25輛步兵戰車以及大量火炮、卡車。第2裝甲騎兵營下屬各連變得更加亢奮,眼紅的同時他們知道經過兩天的“沙漠旅行飆車”,強敵終於就要出現在眼前,但並不知道的是他們將親身造就海灣戰爭中最為精彩的一場坦克大戰。

圖6:1991年2月26日,美國第2裝甲騎兵團抵達東坐標73一線附近時的作戰態勢,可見第2裝甲騎兵營位於該團的最北翼。

“雄鷹”利爪

2月26日下午3點,第2裝甲騎兵團已經推進至美軍地圖上的東坐標70線附近,這是原定的當天進攻停止線。但為了保持與“塔瓦卡爾納”師的接觸和持續施壓,第7軍軍長弗蘭克斯中將命令該團可以越過東坐標70線繼續向東。針對多國部隊出現多起誤擊友軍事件,團長霍爾德上校在無線電中告知全團,必須謹慎處置敵情以免再出現類似情況。下午3點45分左右,得到空軍偵察機反饋報告的霍爾德上校通知第2裝甲騎兵營的兩個前鋒連:伊軍主陣地就在前方。

4點05分,外號“雄鷹”的第2裝甲騎兵營E連以一個排的6輛M3騎兵戰車打頭陣,逼近伊拉克的一個居民點。突然,美軍戰車的熱成像儀上顯現出多個目標,距離在3500-3800米不等,連長麥克馬斯特上尉(McMaster)立即讓兩個排的M1A1分別靠攏到他的座車兩翼,9輛主戰坦克形成一個巨大的V字型突前戰鬥隊形,12輛M3騎兵戰車組成第二個大型的V字居於坦克之後,2輛M106自行迫擊炮則位於隊形正中的後方。4點10分,E連的攻勢正式拉開序幕,M1A1的120毫米發出了怒吼。

圖7:第2裝甲騎兵營E連連長麥克馬斯特上尉,他在2月26日的戰鬥中率部一戰成名,這是他在不同時期的兩張照片。

面前的這股伊軍以步兵為主,另有幾輛ZSU-23-4自行防空炮作為支援。伊拉克人也發現了美軍戰車在沙漠中揚起的漫天灰塵,他們開始操起機槍和“石勒喀河”上的四聯裝23毫米炮瘋狂射擊。不過這場遭遇戰的結局早已注定,戰鬥很快就以美軍的完勝告終,隱藏在建築物之間的伊軍ZSU-23-4自行防空炮被M1A1逐個點名,悉數摧毀,大部分步兵繳械投降。

圖8:美軍在查看海灣戰爭中被擊毀的一輛伊拉克ZSU-23-4“石勒喀河”自行高炮。

4點20分,小有斬獲的E連進攻隊列正式跨過東坐標70線。前方一處沙丘背後駐扎著伊軍一支由8輛T-72坦克和幾輛步戰車混編的部隊,規模大概有一個連。麥克馬斯特上尉的M1A1居於整個V字的最前方,他的座車首先開炮,打出的第一發炮彈就將一輛伊軍戰車打燃火,其它的M1A1緊跟著仿效,伊軍陣地頓時變成一片恐怖的火海地獄。美軍坦克具有火控系統的絕對優勢,可在伊軍瞄準距離之外開火,還加裝先進的貧鈾裝甲保護,因此整場戰鬥打響不到兩分鐘伊軍裝甲連就被全殲,全過程完全像射擊遊戲中的表演秀一樣乾淨利落。

麥克馬斯特上尉率隊穿過伊軍裝甲連的廢墟,希望逮住更多的“塔瓦卡爾納”師部隊。向東行進3公里之後伊軍坦克再次出現,讓美軍異常興奮的是這次擋在E連面前的是“塔瓦卡爾納”師一支營級規模的裝甲部隊,伊拉克坦克裝甲車輛在數量和防守地利上都佔有優勢。以逸待勞的伊軍將大約20輛T-72坦克排成一個大圓圈狀,以抵禦來自各個方向上的襲擊,其中有些半埋在沙坑中只露出炮塔作為固定火力點使用,以盡量減少暴露面積。另外在主防禦陣地的旁邊,伊軍還隱藏著一支由坦克和步戰車組成的預備隊,準備從側面襲擊前來的美軍。

E連排成緊密的戰鬥隊形發起攻擊,戰場上硝煙彌漫黃沙漫天,能見度極低,美軍性能優良的火控系統在射擊中大顯神威。反觀伊拉克方面,他們的火控設備相比對手簡直被甩開不止一個代差,不僅成像距離近,瞄準困難,射擊精度也相去甚遠。隨著圓形防禦陣地中的T-72被逐一打爆,側面衝出的伊軍預備隊也遭到E連負責掩護側翼的M3騎兵戰車阻擊,損失慘重。M3布萊德利雖然防護裝甲不厚,主炮口徑也僅有25毫米,但它裝備的陶式反坦克導彈可精確打擊距離3750米內的裝甲目標,完全可以正面對抗伊軍的各型坦克裝甲車輛。

圖9:表現美軍M3騎兵戰車和M1A1坦克在海灣戰爭中與伊軍裝甲部隊作戰的油畫作品,M3正在發射陶式反坦克導彈。

幾分鐘之後,伊軍陣地所在區域及周邊升騰起20多具熊熊燃燒的戰車所產生的煙柱,先前還緊張萬分的麥克馬斯特上尉臉上終於露出了一絲得意的笑容,他對E連目前為止的表現非常滿意,並派出2輛M3騎兵戰車往北行駛與鄰近的G連建立聯繫。2輛布萊德利剛走出不遠,迎頭便撞上由13輛T-72所組成的坦克防禦陣地,驚恐的美軍車組一邊發射陶式導彈,一邊不顧炮管過熱的危險操縱25毫米“大毒蛇”機關炮對眼前的伊軍拚命射擊。在增援的M1A1趕到之前,2輛M3共擊毀5輛T-72,嚇得剩下的伊軍坦克趕緊退出防禦陣地,與美軍脫離了接觸。

從4點10分到4點33分,短短23分鐘時間之內,第2裝甲騎兵營E連創造了美軍裝甲作戰史上的一個奇跡:該連以零傷亡的代價擊毀敵軍28輛坦克、16輛步兵戰車和自行高炮、30輛卡車,直接將伊軍一個坦克營和機械化步兵營打殘。連長麥克馬斯特上尉借此一戰成為美軍中的著名戰鬥英雄,登上其軍事生涯的頂峰。

“幽靈”之盾

就在E連以積極進攻的主動姿態以壓倒性的優勢收割敵軍“人頭”之際,位於其北面的G連則面對著前所未有的壓力,該連以一場堅決的防禦戰形成了一塊堅固的“盾牌”,保護了E連的側翼。

26日下午4點30分,外號“幽靈”的G連經過當天的幾場小規模遭遇戰之後,抵達東坐標73一線。這一位置處於第2裝甲騎兵團左翼的最北端,也就是“塔瓦卡爾那”師第18機械化旅與伊拉克第12裝甲師第9裝甲旅的連接處,這直接導致該連承受了來自這兩支伊軍部隊的反覆衝擊。

4點40分左右,在得知伊軍裝甲部隊臨近的消息後,G連奉命轉入就地防禦。G連將車輛部署在一座小沙丘之後,對面前的一片窪地形成居高臨下之勢,那裡正是伊軍“塔瓦卡爾那”師第18機械化旅與伊拉克第12裝甲師第9裝甲旅後撤部隊所經過的必經之路。連長喬·薩爾齊亞諾上尉(Joe Sartiano)認為M3騎兵戰車較之於M1A1主戰坦克可以勝任更為廣泛的任務,卻忽視了其防禦力較差的弱點,將M3的防禦位置部署在M1A1之前

5點剛過,第一批伊軍步兵以坦克為先導,出現在窪地之內。G連自然不會錯過這樣的好機會,M3的陶式反坦克導彈和25毫米機關炮不斷開火射擊,10分鐘之內便擊毀9輛伊軍戰車。由於M3裝載的反坦克導彈數量有限,薩爾齊亞諾上尉在派出M1A1坦克支援騎兵戰車作戰的同時,也緊急呼叫團部的炮兵火力支援和空中支援。在這場持續6個小時的防禦戰期間,G連得到了超過720發大口徑炮彈(M109的155毫米彈)和火箭彈(M270發射)支援,旺盛的炮兵火力為這場戰鬥的勝利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圖10:1991年2月,美軍炮兵的自行火炮向伊拉克軍隊所在的區域進行遠距離火力打擊。

伊軍為了打通後撤道路,幾乎拿出了最後的家底:傍晚6點30分,一支由25輛T-72和T-55組成的坦克部隊瘋狂地衝出窪地,想一鼓作氣突破美軍的防禦。關鍵時刻G連的M1A1坦克頂到了前方,扛住了伊軍坦克的集團衝鋒。不過美軍方面也出現了傷亡,一輛M3被BMP-1發射的73毫米炮彈擊中,炮手陣亡,剩餘的車組人員不得不棄車轉移。這輛BMP-1已經被美軍坦克的炮彈擊穿,但穿甲彈只是貫穿車體而過沒有損壞火炮,所以給了它還擊的機會。隨後的戰鬥中,這輛M3和BMP-1都被美軍的M1A1坦克徹底摧毀(M3屬於被誤擊)。

戰鬥持續到晚上9點,G連的反坦克導彈和坦克炮彈都幾乎要打光之際,營長科比中校派出的增援部隊抵達戰場——14輛M1A1組成的H連投入戰鬥,對伊軍發起猛烈的反擊。久等未至的AH-64阿帕奇攻擊直升機在戰鬥接近尾聲之際從空中趕來,將幸存的伊軍坦克裝甲車輛逐一敲掉,失去屏護的伊拉克步兵也紛紛放下武器成為戰俘。

圖11:描繪美軍與伊拉克裝甲部隊進行夜戰的彩繪作品,第2裝甲騎兵營G連在2月26日當天的戰鬥一直持續到晚上10點40分左右才宣告結束。

第二天早上太陽升起之際,美軍開始清點戰場,一名士官評價眼前的場景如同世界末日般恐怖:整片窪地已成一片血海,其間充斥著近百輛坦克、裝甲車和輪式車輛的殘骸和數百具伊軍屍體,其中至少20輛坦克和同樣數量的裝甲車輛屬於G連的戰果。

勝利與不足

1991年2月24-26日,第2裝甲騎兵團取得了輝煌的戰績。全團總共推進約250公里,擊毀159輛坦克和260輛其它車輛,俘虜伊軍約2000名,自身陣亡6人受傷19人,縱觀第7軍的所有團級部門,該團無疑是表現最為出色的作戰部隊。而26日當天,第2裝甲騎兵團第2營在戰鬥中共計擊毀伊軍55輛坦克、45輛裝甲車、上百輛卡車,還抓獲了865名伊拉克俘虜,給予伊拉克兩個裝甲師以沉重的打擊。美軍在海灣戰爭中的科技、裝備、人員與後勤優勢是眾所周知的,這點無需再加以贅言,但美國人在取得碾壓性大勝的背後也暴露出一些問題需要改進。

首先是敵我識別技術尚待完善。G連在戰鬥中唯一全毀的M3騎兵戰車最後竟然是拜己方的M1A1坦克所賜,說明美軍的敵我識別系統在戰場的複雜環境條件下並不完全可靠。多國部隊在海灣戰爭期間發生多起誤擊友軍事件,造成的傷亡人數佔總傷亡的比例遠超以往的任何一場戰爭,這直接導致美軍在戰後加大在敵我識別技術方面的投資和研究。

其次是美軍還不具備真正的全天候作戰能力。美軍在海灣戰爭期間還是以白天作戰為主,很少進行夜戰,雖然戰前進行過相應的科目培訓和演練,但很多官兵尤其是高級軍官對夜戰並沒有底,怕視野不佳引起混亂和誤擊,因此不肯冒險。

再次是基層指揮官臨戰指揮能力並不完美。G連連長在防禦戰中將防護力較弱、反坦克導彈攜帶數量有限的M3騎兵戰車突前部署,導致其中一輛戰車車毀人亡。如果將皮糙肉厚、主炮彈藥基數更大的M1A1坦克部署在靠前位置,明顯更為合理。

最後是美軍的作戰通訊協調體系並沒有眾人想象中的那麽高效迅捷。G連在重壓下呼叫空中支援,美軍攻擊直升機卻在戰鬥接近尾聲才姍姍來遲,在危急時刻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如果不是H連及時趕到壓住陣腳,G連很可能無法守住陣地。

圖12:海灣戰爭中被多國部隊擊毀的一輛伊拉克坦克,車體仍在燃燒,冒出滾滾濃煙。第2裝甲騎兵團在82小時的地面進攻中共擊毀159輛伊軍坦克,其中第2營在26日當天就擊毀55輛。

對於勝利者而言,圍繞著美軍GPS地圖上的東坐標73一線的大規模坦克戰無疑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此戰大量消耗了伊拉克的精銳裝甲部隊,為多國部隊進一步消滅該地的伊軍有生力量創造了良好條件。最終美國第7軍的一波流攻勢重創了科威特以西的伊拉克重兵集團,從而為聯軍解放科威特、以及贏得海灣戰爭地面戰的最後勝利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文/裝甲鏟史官)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軍事微信公眾號《講武堂》獨家稿件,禁止商業轉載,歡迎朋友圈分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