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聯合書單│12本書,帶你進入圖像學

一般認為“圖像學”一詞最早源於切薩雷•裡帕,但裡帕「圖像手冊」實際上是一部標準的圖像志手冊。

瓦爾堡首次使用了“圖像學分析”一詞,來描述他的藝術史研究方法。潘諾夫斯基做了系統的表述,其《圖像學研究》首次將圖像學方法與例證結合起來。貢布裡希在這一發展中,也探討了圖像的象徵意義。

此後,一些藝術史家對圖像學做了重構,如米歇爾提出了“圖像轉向”,埃爾金斯把視野放遠到“非藝術”的圖像,德布雷提出了一個新的學科——媒介學。圖像學與符號學的關係,圖像與歷史的關係……也在諾曼•布列遜、彼得•伯克、哈斯克爾那裡得到進一步討論。

1.【意】切薩雷•裡帕:《裡帕圖像手冊》,李驍中譯 陳平校譯,北京大學出版社

《裡帕圖像手冊》首版於1593年,是西方世界影響最為深遠的一部圖像志手冊。它不僅是當時藝術家、詩人以及藝術愛好者人手必備的參考書,也是後世藝術史研究者描述與闡釋藝術作品的重要文獻資料。將抽象概念擬人化是西方獨有的象徵傳統,源於古典時代。本書以手冊的形式總結歸納了這些擬人化形象,涉及的知識涵蓋哲學、歷史、天文、地理、音樂、數學等各個方面。

此書的首版並無插圖,再版時才增加了圖像,之後被翻譯為各種文字廣泛傳播。此中譯本根據1709年於英國倫敦出版的首個插圖英譯本譯出,圖文並茂,生動形象,彌補了長期以來這一經典著作無中譯本的缺憾。

切薩雷·裡帕,起初並不矚目,甚至其生卒年直到20世紀才被學界確定。作為一名紅衣主教家中的侍者,裡帕得以接觸豐富的古典文獻資料,他在仔細甄選後完成了圖像手冊,使他從一個默默無聞的侍者,最終一躍成為西方文化史中的明星。

2.【英】貢布裡希:《瓦爾堡思想傳記》,李本正譯,商務印書館•上海分館

阿比•瓦爾堡生前發表的著述並不多,他很多重要的學術思想都散布在其講稿、日記、信劄、紙條中。《瓦爾堡思想傳記》是貢布裡希在對瓦爾堡文獻進行多年研究的基礎上撰寫而成。貢布裡希熟諳瓦爾堡學術成長所依賴的文化背景,精通瓦爾堡研究的文藝複興問題,擅長心理分析,他在書中不僅實現了兩位美術史巨人跨越時空的對話,而且一起對古典傳統的雙重性做了演繹。

書中共附有174幅插圖,其中包括瓦爾堡一生各個階段的照片、筆電的內頁和藝術品的圖片等,另附有一篇扎克斯爾所撰寫的關於瓦爾堡圖書館歷史的回憶錄。正如《藝術通報》所說,此書是“一部絕佳的思想傳記,敘述清晰,感人至深”。

貢布裡希,出生於維也納,1936年成為倫敦大學瓦爾堡研究院職員,1959年起擔任瓦爾堡研究院院長和倫敦大學古典傳統史教授,直至1976年退休。

3.【美】歐文•潘諾夫斯基:《圖像學研究:文藝複興時期藝術的人文主題》,戚印平、范景中譯,上海三聯書店

《圖像學研究》是“上海三聯人文經典書庫”之一,書中包括了皮耶羅兩組繪畫中的人類早期歷史、盲目的丘比特、時間老人、佛羅倫薩與意大利北部的新柏拉圖主義運動、新柏拉圖主義運動與米開朗琪羅等內容。

潘諾夫斯基,美國德裔猶太學者,著名藝術史家。在圖像學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影響廣泛。

4.【英】貢布裡希:《象徵的圖像:貢布裡希圖像學文集》,楊思梁、范景中譯,廣西美術出版社

《象徵的圖像》是貢布裡希四卷本“文藝複興藝術研究”的第二卷。貢布裡希將研究的焦點放在了“視覺的象徵主義”上,以“圖像學的目的和範圍”為開篇導言,其後是對波蒂切利、曼泰尼亞、拉斐爾、普森等大師的具體研究,並以對象徵主義的深入的哲學研究結尾,證明了文藝複興時期哲學家的觀點在今天依舊煥發著生機。

本書反映了貢布裡希對標準、價值及解決問題的途徑的持續關注,同時也反映了他對與圖像解釋相關的基礎問題的廣泛興趣。

5.【美】W.J.T.米歇爾:《圖像理論》《圖像學:形象,文本,意識形態》《圖像何求?形象的生命與愛》,陳永國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培文

《圖像理論》《圖像學》《圖像何求》為米歇爾的“圖像三部曲”。何為圖像?形象與詞語的關係如何?圖像和語言的關係如何?圖像與文本的關係如何?何為圖像理論?圖像理論在關於文化、意識和再現的批評理論中位置如何?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為什麽如此強烈地受圖像和圖畫的吸引?我們為什麽感到靜止的圖像具有動態,仿佛活畫一般?圖像為何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說服著我們,誘惑著我們,甚至引導我們走上邪路?等等。米歇爾試圖回答這些問題。

W.J.T.米歇爾,《批評探索》主編,芝加哥大學藝術史系和英語語言文學系教授。

6.【美】詹姆士•埃爾金斯:《圖像的領域》,蔣奇谷譯,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

詹姆士•埃爾金斯在《圖像的領域》中對圖像範圍和研究方式進行了革命性的推動,他把視野放遠到“非藝術”的圖像,其中包括科學技術、商業、醫學、音樂、考古等領域。埃爾金斯以眾多學科的圖像作為例子,提出了分析和思考視覺圖像的一種全新方式,即依賴與視覺對象內部自身關係的方式。

埃爾金斯首先展示通常藝術史學家選擇研究圖像的現行標準,然後敦促大家應該從相反的,在更為廣泛的圖像領域以新的視角進行研究。另外,還分析了這一跨學科領域的哲學基礎,簡述了圖像的整個範圍,從書寫、書法到數學、幾何圖形再到抽象繪畫。

詹姆士·埃爾金斯,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美術史論與批評系主任、愛爾蘭科克大學學院美術史系主任。

7.【法】雷吉斯•德布雷:《圖像的生與死:西方觀圖史》,黃迅余、黃建華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六點分社

《圖像的生與死》是一部講述圖像在西方的起源、演進和死亡的歷史,同時也是一部通過分析圖像及其傳播手段而建立的西方思想史。

在書中,德布雷第一次解釋了他所創設的一門新學科:媒介學。該學科處於藝術史、技術史、宗教史等多學科的交匯之處。全書論述了西方人視角下圖像從魔幻的到藝術的再到經濟的演變過程,對技術革命與集體信仰對於圖像所產生的影響進行了深刻分析。

雷吉斯•德布雷,法國作家、思想家、媒介學家。

8.【英】諾曼•布列遜:《視閾與繪畫:凝視的邏輯》,谷李譯,重慶大學出版社•拜德雅

《視閾與繪畫》是諾曼•布列遜“新藝術史”三部曲之二,對西方美術史極為閉塞與自滿的研究現狀作了尖銳的理論批評,強調從繪畫圖像的社會性及其作為符號的獨特角度、從歷史與人文學科當代發展的角度拓展研究視野。

如布列遜貢布裡希關於圖畫研究的“知覺主義”進行鞭辟入裡的剖析,在方法論連同認識論的層面上為如何解讀繪畫,以及如何看待西方繪畫與視覺、與傳統、與社會的關係提供了新的啟示。

諾曼•布列遜,當代英國藝術史家、藝術理論家、藝術批評家,符號學方面的代表人物。

9.【英】彼得•伯克:《圖像證史》,楊豫譯,北京大學出版社

圖像是歷史的遺留,同時也記錄著歷史,是解讀歷史的重要證據。從圖像中,我們不僅能看到過去的影像,更能通過對這些影像的解讀探索它們背後潛藏著的信息。政治的、經濟的、軍事的、文化的……“一幅畫所說的何止千言萬語”。面對數量難以窮盡的圖像。歷史學家也就面對著驚人的寶藏,但寶藏下面,也隱藏著難以覺察的陷阱。

彼得•伯克以其傑出新文化史家的廣闊視野,對包括工藝品、畫像、雕塑、電影、電視、平面廣告等的多種視覺材料進行了分析,關注的重點並非這些圖像本身,而是如何利用它解讀歷史,以及在此過程中存在的機遇與危險。

彼得·伯克,英國歷史學家,當代著名新文化史家。

10.【英】弗朗西斯•哈斯克爾《歷史及其圖像:藝術及對往昔的闡釋》,孔令偉譯,商務印書館•上海分館

《歷史及其圖像》初版於1993年,本書對西方史學界長久關注的“圖像的歷史想象”問題做了深入探討,對“圖像證史”的傳統進行了全面梳理。

哈斯克爾以16、17世紀錢幣學家、古物學家,18、19世紀歷史學家、文化史家、藝術史家在這一領域的重要著作為線索,通過考察瓦薩裡、溫克爾曼、黑格爾、布克哈特、米什萊、羅斯金和赫伊津哈等歷史學家的著作與觀點,揭示了“圖像證史”的獨特魅力,同時也指出了其中無法避免的思維和情感陷阱。

弗朗西斯·哈斯克爾,英國著名藝術史家,被譽為20世紀最富有獨創性的藝術史家。

排名不分先後,感謝以上出版社的參與

活字文化

成就有生命力的思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