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電商賣菜戰場轉移 深圳成大熱競技場

從 “ 風 口 ” 到 “ 風 向 ”

“你買的菜到了”,生鮮電商領域如今又現“新”風口。近期,美團買菜、盒馬菜市、餓了麽買菜、蘇寧菜場相繼開業,而叮咚買菜和樸樸超市則於近幾月相繼獲得新融資。電商賣菜,有一個共同特徵:通過前置倉,瞄準社區,在30分鐘內為1公里或1.5公里內於線上點單的消費者送貨。

而巨頭玩家紛紛搶灘的電商賣菜,也在悄然轉移著競技場:從上海、福建等地區轉向深圳。記者獲悉,開創前置倉模式的每日優鮮將華南總部遷入深圳,盒馬新業態盒馬菜市將在深圳落地,而主打前置倉模式的樸樸超市預計將於6月至7月進軍深圳市場。電商們緣何齊齊角力深圳?本土菜市開啟的電商轉型之路,成效幾何?

看中深圳城市化水準高、難尋社區賣菜店

零售業界達成共識,今年的深圳將是大熱競技場。知情人士透露,從每日優鮮華南總部的遷移,不難瞧見今年華南市場重點的轉變。而背靠大資本的樸樸超市也要走出福建,首戰進駐深圳,前期計劃在深圳布局30個前置倉。“目前,整個深圳市場都躍躍保欲試,大家都在搶深圳的前置倉。各大資方今年也會在深圳進一步動作,華南今年的主戰場在深圳”,某資方機構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深圳市場的哪些特點,吸引了一眾玩家搶灘?業內人士指出,深圳作為各大新業態的試驗田,除了有年輕多元、接受度高的消費者,更特殊的原因在於深圳沒有密集分布的菜場。

深圳作為城市化水準高的大都市,在菜場配備上相對稀疏,“北京有很多的‘夫妻店’,它們就藏身在各大居民樓裡,街坊鄰居出門買菜非常方便。而深圳,這種小型‘夫妻店’很難看到,市民要麽是到大型商超去買菜,要麽就選擇到臨近的周邊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資深採購人黃華告訴記者,深圳人工作生活節奏快,上班族很難花出大把時間精力去完成日常生鮮的採購。

走訪深圳的菜市場,在各區的大型農貿、農批市場,各色水果生鮮攤位密集分布。所謂的夫妻小店、社區小店等模式,很難在深圳這樣的城市裡找到。不過在上沙、下沙、水圍等城中村裡,還能看到不少賣菜小店的身影。

而農貿市場還面臨著另一個問題,那便是時效性和髒亂差的衛生狀況,衛生狀況不佳經常被市民詬病。深圳市經貿信息委表示,今年深圳擬保留全市327個農貿市場並進行重點升級改造,改造總面積117 .84萬平方米,預計市級財政總補貼資金約52251萬元。

電商賣菜還要解決盈利模式

主打前置倉的生鮮電商,被多家互聯網巨頭看好。而前置倉這樣的模式,並非當下才有。早在2014年,每日優鮮成立,並布局前置倉,建立起“城市分選中心+社區前置倉”的二級分布式倉儲體系。自此,通過前置倉實現極速配送的生鮮電商模式翻紅了。

電商賣菜,覆蓋最後一公里,實現20分鐘輕鬆送達。這比盒馬鮮生、超級物種覆蓋3公里、30分鐘送達的新零售模式還要快,讓盒馬等“新零售們”都頗感壓力。盒馬鮮生的創始人兼C EO侯毅曾表示相當認可“菜場+A pp”的模式,從3公里配送變成1公里,打通最後一公里路,物流成本能省兩元。“中國消費市場足夠大,消費升級需求旺盛,以‘一套武功打天下’難以適應新的發展階段。”因此,盒馬今年也從單一的標準會員店模式,孵化出F2、小站、菜市、m ini等不同業態。記者從知情人士獲悉,盒馬菜市確定落地深圳。

前置倉的模式本質上是,用200平方米- 300平方米的面積,承載10余個生鮮大品類2000多個SK U商品。前置倉追求的就是大店的規模化和小店的便利性的結合,是大和小之外的第三條道路,那就是近而全,又有品質,這也幾乎就是新零售的終極目標。

前置倉的玩法雖然形成共識,但如何依托這種模式實現電商賣菜、賣生鮮的盈利,還是個待解的問題。相較於建設大型門市,前置倉的成本更低,除了核心溫控系統的安裝,需要的人手也相應更少。“但隨著搶佔前置倉的人越來越多,拿下好區域、好地段的投入自然就水漲船高。而另一個影響盈利的問題則是營收,簡言之就是訂單數量。”某生鮮電商相關負責人指出,雖然前置倉在體驗上優勢很明顯,但是對於平台方來說運營難度極大。

其一,這是由於生鮮訂單的不確定性,導致損耗的不確定性,如何補貨是個難題;隨著前置倉數量不斷增加,這種變動也會給智能預測訂單量帶來新挑戰。其二,由於每個地段的消費者差異,品類運營自然存在差異、價格差異。且不論每個區域有差別,如果做強運營的話,每一個前置倉異塵餘生公里範圍內的情況 都 不 大 一樣。

觀察

本土線下菜市轉型之路多艱

賣菜走向電商化,主動擁抱互聯網成為趨勢。洶湧的電商潮流下,深圳本地的線下菜市場又在走怎樣的一條轉型之路呢?聯手美團、餓了麽等電商平台,成為上面的入駐商家,成為深圳不少菜市場可以見到的轉型路徑。渠道不自建,而是選擇外賣平台進行合作,強強聯手成為當下的新模式。這樣便利的“外賣”模式,對前置倉模式的菜店而言是一個衝擊,“省去了減倉的成本和運營,但是對於菜場商戶而言,和電商渠道合作意味著抽成,對於小本生意的賣菜商戶而言,並不一定是個劃算買賣”,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生鮮市場進入洗牌階段

深圳線下生鮮市場,還有農產品公司這樣的重要一極。生鮮市場進入洗牌階段,中小電商面臨被淘汰的命運,大型國有農產品企業的互聯網轉型也承受著很大的運營壓力。

“選擇自建渠道,搭建電商平台,這樣的高成本投入及強運營的新角色,往往讓走上這條路的農產品公司或者線下生鮮市場,面臨著巨大的水土不服”。從事農產品運營多年的陳震生告訴南都記者。

深圳市農產品股份有限公司是大型國有控股企業,2011年起就將“網絡化”戰略提上議程,旗下“大白菜+”與“海吉星商城”電商平台均為其互聯網轉型之作。然而,大白菜科技有限公司連續多年的營業利潤、淨利潤、淨利潤貢獻均為負值。“海吉星商城”在2018年即處於業務停止狀態。

難點在於把握商品質量

從終端角度而言,傳統的菜市場、超市、生鮮A PP,都有其明確的市場定位。“大白菜+”與“海吉星商城”並非自營平台,平台由各個商家入駐。不同的商家合作的物流服務商不同,這種經營方式,難以把控商品質量。

而“大白菜+”和“海吉星商城”這樣的自建平台,雖然打通了農產品批發市場經營的線上、線下發展渠道,但其平台服務對象複雜,無法在最大程度上同時滿足農產品交易批發商、中下遊零售商及終端消費者三方需求。而反觀生鮮電商的垂直細分卻越來越強化,如每日優鮮、易果生鮮等生鮮電商專注於B2C領域,這種明確的定位和經營模式,使其逐漸在生鮮市場中脫穎而出。

在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年代,市場訴求是更快、更方便,線下批發市場在此方面明顯競爭不過傳統電商。現在的年輕消費者已習慣在網上和手機上購買生鮮,享受足不出戶的便利,天貓、京東、美團等早已建立了強大的存儲體系和物流體系,能保證在最有效的時間內配送。

不僅如此,各種生鮮電商平台的優惠力度也是吸引消費者的很大一項優勢,各種優惠券、代金券、滿減活動等,激勵了年輕消費者的購物欲望,進而加大購物量。業內人士認為,許多菜市場、商超,如果僅僅是將線下業務照搬到線上,加一些信息手段,是明顯滿足不了市場需求的。

本土線下菜市場之路轉型多艱,而線上電商的賣菜之路,盈利模式還有待進一步探索。但線下菜市場,憑借著新鮮的菜品、固定的區域攤位,已經成為深圳人生活中的一部分,短時間也很難取代。而菜場聯手渠道的便利模式,對電商賣菜也是一定衝擊。

深圳成為華南生鮮零售的主戰場,而這場即將揭開新序幕的生鮮戰,毋庸置疑,是個持久戰。

統籌:南都記者陳盈珊 采寫:南都記者 陳盈珊 見習記者 王童

電商賣菜

有一個共同特徵:通過前置倉,瞄準社區,在30分鐘內為1公里或1.5公里內於線上點單的消費者送貨。

開創前置倉模式的每日優鮮將華南總部遷入深圳

盒馬新業態盒馬菜市將在深圳落地

主打前置倉模式的樸樸超市預計將於6月至7月進軍深圳市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