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去死一死,大家別擔心」| 一起趕跑抑鬱

社交信息暴露於了抑鬱

文 / 涼爽

微博網友@走飯 是2012年離開的這個世界的。

「我有抑鬱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沒什麼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離開,拜拜啦。」

截止到2018年12月22日,最後一條微博有十萬轉發,一百五十萬的留言,七萬的點贊,還有很多人還在底下留言。不過她永遠都不會回復了。

抑鬱症這個是一個永談不衰的話題。永遠有人會抑鬱,永遠有人不了解抑鬱症,永遠有人罹患抑鬱症。

德國奧爾登堡大學生物心理學博士李世佳(影歌)曾說,「很多人常常把抑鬱和抑鬱症相混淆——這導致當人們想到抑鬱症時,腦中浮現的都只是日常生活的難過悲傷情緒,卻不理解抑鬱症實際上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精神類綜合征。」

抑鬱、焦慮本是人類正常的情緒,如果持續兩周以上的嚴重抑鬱時,影響到學習、工作和生活,這些被積累的負面情緒就演變成抑鬱症,或者變成重性抑鬱障礙。

《丈夫得了抑鬱症》

抑鬱症的陷阱,為什麼是我?

抑鬱症是一種非常複雜的疾病,抑鬱症的原因歸納如下:

1、遺傳

單一可控制「抑鬱症」的基因不存在,是多種基因的相互作用導致了抑鬱。父母罹患抑鬱症,子女患抑鬱症的概率會變大。但確實存在抑鬱體質,抑鬱的體質的特點是感受外界信息失調。他們的父母也多是感受失調的,大概率存在人際交往困難,家庭關係不和諧,親子交流少等的問題。這種後天環境也加重了孩子的抑鬱傾向。 如果經歷了第一次抑鬱症發作,有可能會反覆發作,其後代患抑鬱症的風險更高。

2、不健康的環境

包括應激事件(重大疾病、死亡、失業失戀等)和不當的家庭環境。我們無法改變自己的遺傳基因,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應對壓力的能力、人際關係能力,讓自己內心變強大去對抗抑鬱。

3、一些可能會增加患抑鬱症的風險的藥物

除此之外,抑鬱情緒易於傳染,通常發生在伴侶之間,女性的抑鬱症診斷率大約是男性的2-4倍。其實男女抑鬱症的發病率相差無幾,只因為男性不善於覺察和羞於表達情緒。

注意你的社交形象,你抑鬱了

一項發表在EPJ數據科學雜誌上的研究說,只需要根據Instagram和其他社交平台上的信息,就可以識別一個人是否有抑鬱傾向。預測準確率高達70%。

《Instagram photos reveal predictive markers of depression》

有一些發現:

1、患有抑鬱症或有抑鬱傾向的人,更偏愛模糊褪色或者「黑白灰」等暗色系的照片;而非抑鬱用戶則更喜歡色彩明亮豐富、清晰的照片;

2、抑鬱用戶更喜歡用黑白濾鏡,非抑鬱用戶更偏愛彩色濾鏡;

3、有抑鬱傾向的用戶,更喜歡發布含有人臉特寫的照片,照片中的人數比非抑鬱用戶少很多;

4、抑鬱患者或有抑鬱傾向者發布的照片,收穫的評論數要比非抑鬱用戶多,但非抑鬱用戶獲得的點贊會更多。

雖然這個手段作為抑鬱症的診斷是不準確的。但是抑鬱症和抑鬱傾向人群的社交好友可以通過這個簡單方式,辨別出抑鬱傾向,適時地發出友好的安慰,對陷入抑鬱深淵的他們伸出了曙光性質的雙手。

我們對抑鬱症的無知,是抑鬱者的絕望之處。

尤其是「微笑抑鬱症」,他們表明看起來健康、開朗、友善(具有表演性質),可能過著令旁人艷羨的生活,但是他們在「熱鬧」過後會更加孤獨寂寞。我們不了解「微笑抑鬱症」,所以當有人出現異常行為甚至自殺時,他們的親屬朋友無比震驚。

→ 藏在微笑背後的抑鬱(點擊題目可讀)

抑鬱症的藥物是如何緩解抑鬱的?

無論是輕度、中度還是重度,抑鬱症一般常用的方法是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

對於病情較輕的抑鬱症患者建議心理治療,若病情發展至中度、重度,可使用抗抑鬱藥物減輕其抑鬱癥狀,緩解其自殺或悲傷絕望情緒,但仍需結合心理治療。傳統治療藥物有三環類藥物,如多塞平、去甲丙咪嗪及阿米替林等。近年來,抗抑鬱藥物有了新發展,出現了如靶類藥物、羥色胺再攝取藥物 ( SSRI) 等藥物。

藥物控制的是機體內的相關激素(如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和受體、改變突觸間隙內的濃度來控制抑鬱情緒。臨床藥物治療一般用舍曲林、度洛西汀、文拉法辛等。某些藥物可能有高血壓、肢體震顫及出汗等不良反應,氟西汀在治療期間可產生噁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及眩暈、頭痛等不良反應,但程度較輕微。

照顧好抑鬱症患者

有研究發現,處於輕度抑鬱狀態的人,比其他人有較差的自我安慰和自我修復能力,更容易看到真實的世界,也就是他們更加敏感,更容易感受到四面八方的焦慮。

別想著自己一個人去戰勝抑鬱,或者害怕別人不理解和鄙視。別怕,我們會幫助你。

記住,抑鬱症是可以治療的。社會關心和支持有助於抑鬱症患者的康復。請多慰問他們,邀請他們去看電影、吃飯(儘管一開始可能會遭到拒絕),細心聆聽他們,請勿指責他們,並且鼓勵他們堅持治療。

微笑抑鬱症 | 藏在微笑背後的抑鬱

雙相情感障礙 | 我們應該知道,什麼是躁鬱症

抑鬱症患者 | 一位抑鬱症患者的內心獨白

消退抑鬱 | 為什麼說運動能夠減緩抑鬱情緒?

抑鬱與貓 | 抑鬱的人,別養貓?

Reference

1、薑芳, 全繼平, 鄒春蘭. 抗抑鬱藥物研究進展[J]. 臨床合理用藥雜誌, 2017, 10(21):168-169.

2、馬麗娜. 抗抑鬱藥物研究進展[J]. 醫學綜述, 2011, 17(24):3777-3779.

3、南方都市報:抑鬱是正常情緒

4、張瑞潔. 別讓抑鬱打敗你[M].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015.

5、Instagram photos reveal predictive markers of depression

—— 今日作者 ——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