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帶爸留學》:真實的留學生活,難道都如此狗血?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帶著爸爸去留學》播出過半,情節也是愈發刺激。男主角黃小棟,這位“專業坑爹二十年”的孩子,動不動就讓自己老爸“細胞死一半”。這不,由於無故曠課面臨被開除風險,教授建議他延期一年畢業,又讓老爹焦頭爛額了……

而在前面的劇情中,就已經出現了黃小棟考試不及格、朱露莎請求武丹丹幫自己作弊的情節,以及經常缺席課業,遲交作業的林颯,也曾面臨著學業危機。

在感情方面,主人公們也是各種“你追我趕”,時而“滄海難為水”,時而“錯誤的時間遇到了錯誤的人”,家長和處於青春期的孩子,都身處各自的感情漩渦中,遇到諸多不順利。

難道真實的留學生活就是這樣?

劇中這樣狀況百出的留學生生活,本質上並不是因為去留學而產生的,而是在出國之前沒有處理好。劇中的家長,人到中年,帶著感情危機,而四個留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帶著家庭中隱藏問題,再加上青春這出熱血中帶有狗血的成長故事,如此這些匯集到一起,產生了核彈級的化學反應,導致劇情看起來極為跌宕起伏。

在一定程度上,劇中父母與獨生子女的關係、獨生子女的生活與精神,其實是對現實問題的放大和折射。

1

黃家父子

初到國外“大眼瞪小眼”,是因為……

這對相愛相殺父子,是電視劇中的兩位主要人物。孫紅雷飾演的黃成棟,是一個沒有遠大志向甚至沒有權威的父親,他做了二十年的圖書館管理員,連黃小棟都調侃他是loser。電視劇一開始,這對父子的對話就預示著著兩人的關係:中國式“操心”老爸+叛逆且不懂得感恩的孩子。

黃成棟其實是典型的直升機式家長,對孩子無微不至的愛固然值得感動,但這樣很容易導致巨嬰的產生。起床鬧鐘也要爸爸來設定,結果爸爸這邊出個意外,他們就只能“大眼瞪小眼”了。

在孩子遇到槍擊案這樣危險之後,父親更是做起了“貼身保鏢”,這樣的愛而成了束縛兒子的枷鎖,也造成了父子衝突。劇中,他在自我犧牲與付出之後,遇到兒子不懂事,就會講一些帶有滿滿的情感綁架式思維的台詞,比如“你有沒有良心”。

父母再不容易也要給孩子空間,過度關注反而會導致孩子缺乏自主性,孩子永遠長不大,不省心的孩子背後總是有一個太省心的家長。這趟留學過程,黃成棟在陪伴兒子的過程中也慢慢學會了如何與兒子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做一個更好的父親。

2

劉家母子

犧牲八年,資深陪讀處境real尷尬……

陳凱文的母親劉若瑜為了孩子長期犧牲自我,作為一個資深老練的“陪讀媽媽”,她放棄了國內的事業。8年來,她將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壓在了陳凱文的身上,“從那往後起的每一天,我活的不是我自己,隻活你。”陳凱文如何背負得起這樣沉重的責任,重壓也讓他變得越來越叛逆。

在收到丈夫的離婚協議書後,劉若瑜情緒崩潰,對凱文說:“我都是為了你才走到今天這步的,你知不知道。”兒子轉口反問到:“我讓你來陪讀了嗎?我求你來了嗎?”產生這樣的結果,真是令人唏噓。

陳凱文並不是不懂事,他對母親的心理是“又愧疚又厭惡,心裡一愧疚反而更加厭惡了。” 他不知道如何與母親相處,導致展現出一副不需要、不在乎、不關心的態度。

經過幾番折騰,在之後的劇情中,陳凱文對他已經另有家庭的父親表示,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就要在父母身邊待著,而等孩子翅膀硬了,家長就要學會放手。而雙方之間,一定不能缺少的就是彼此尊重。

3

武家

“作女”背後,其實就想要點“熱乎氣兒”

武丹丹出國之後,才知道自己的父母離婚了,簡直世界觀崩塌,感覺親生父母完全不關心自己。再加上初到國外,孤單又不適應,做出了各種叛逆的行為。她家庭條件優渥,但是父母只是一味地滿足她的物質需求,缺乏心靈的撫慰。

雖然她的一系列舉動讓人很無語,但是也有不少人表示,遇到這種情況,一下子難以接受,產生叛逆行為也很正常。這樣長大的小孩也挺辛苦的,要面對不負責任的父母,也正是不負責任的家長,養出了這麽擰的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良好的家庭關係影響著孩子對人際關係處理的狀態,人與人之間應該保持怎樣的情感,應該用什麽情緒去表達,什麽是正確的處事態度,恰恰是所謂的“性格培養”。而反之,處在惡性的家庭關係中,則很難體會到這些。

4

朱家

“我一輩子就指望你了”,讓人性格扭曲

最近,朱露莎的人設崩塌也屢屢被吐槽,朱露莎喜提“討人厭家族C位”。留學過程中,她不僅在學習上出現問題,求同學作弊幫自己,事情暴露後,還想甩鍋給對方。而且在感情、生活方面有諸多不理性的舉止,讓關心自己的人受到了傷害。

然而,這樣的人設背後,其實是恐懼、怯弱、逃避、自私的集合體。她家庭條件並不好,父母賣了房子供她出國讀書,本身就壓力很大,再加上父母完全不關心她的生活,隻關心成績,導致她性格畸形。

在她遇到問題向父母哭訴時,爸媽只會說,好好學習就行,哭有什麽用。這種家長不會給予孩子讚揚和肯定,反而是取笑、挖苦、打擊,這種對她的傷害後勁十足。在朱露莎眼裡,自己所做的一切,或許只是不想讓父母失望罷了!

這樣的家長,只是把孩子當作改變命運的工具,在孩子身上加以高分、名校的負擔,只會教條式地講大道理,反而形成一種阻力。而且,他們的口頭禪便是“你要理解父母的不容易”,其實只是他們發現自己做錯了,並不想承認而已。

以上狗血的留學生家庭故事,事實上折射了當下很多父母的教育問題,包含了兩代人的痛和成長。

其實,已經有眾多研究證明“時刻以孩子為中心”這樣的模式對孩子今後的成長有諸多不利。家長和孩子,是彼此人生中的重要一部分,但不是全部。家長們應該給孩子尊重與愛,同時也不應該淪為孩子的附屬品,給自己的生活注入持久的活力,才是給孩子的動力。

看都看了,mark一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