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國產醫療機器人企業集體發力 打破進口壟斷局面

醫療機器人 每經記者 張明雙 攝

伴隨著人工智能興起,起步較晚的國產醫療機器人正在加快發展,逐步擴大應用場景。5月26日,第十一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在武漢光谷發布本土健康企業的7項最新成果,首先推介的便是武漢蘭丁公司的宮頸癌檢測智能機器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大會現場了解到,多家企業正在推廣醫療機器人,應用範圍涵蓋胃鏡檢查、腹腔手術、美容抗衰等,並且已有成熟產品進入國內醫院,打破進口機器人在醫院應用的壟斷局面。

多家企業推出醫療機器人

據主辦方介紹,“LANDING”機器人通過篩查樣本撥片進行自動化診斷,每月有108萬例的樣本檢測能力,效率遠遠超過人工。目前,武漢蘭丁公司與阿里巴巴的合作,使“LANDING”機器人在中國各地基層終端收集的大量細胞特徵參數及數據,在雲平台上完成分析診斷工作。

科技顛覆想象力,機器人在醫療領域的應用範圍更加廣泛。《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多家企業在生物產業大會上重點推介醫療機器人產品。

患者吞下一粒膠囊,在胃裡變成機器人進行螺旋式掃描,將檢查影像實時傳輸至醫生電腦,這便是安翰光電技術(武漢)有限公司研製的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該公司展位負責人程先生介紹,目前全國已有1000多家醫療機構應用了膠囊胃鏡機器人,包括三甲醫院、大型體檢中心等,涵蓋專業醫療和常規健康體檢領域,年消耗量達50萬粒。

據了解,這粒膠囊僅重5g,但包含了80多項科技創新專利,集成400多個精密元器件。上述負責人表示,在檢查方面,胃鏡機器人可以替代傳統的電子胃鏡,不過電子胃鏡可以做小型的腔鏡手術、切片等,膠囊機器人還不具備這些功能,但在進一步研發中。

蘇州康多機器人有限公司則在大會上重點推介腹腔鏡手術機器人系統,該公司展位負責人張輝介紹,這款手術機器人由醫生控制台、支撐臂、手術器械三部分組成,通過機器人操作可以起到防止手抖、放大病灶視野等精確治療的效果。

其實,在“機器換人”更新過程中,國產醫療機器人起步雖晚,但發展很快,不少上市公司將其作為下一風口進行布局。

2015年,製造裝備公司楚天科技(300358,SZ)表示正在研發醫藥機器人和醫療機器人,一年後,首台醫藥無菌生產智能機器人下線,步入醫藥裝備4.0時代;2017年11月,科大訊飛(002230,SZ)研發的醫療機器人“智醫助理”通過臨床執業醫師綜合筆試,目前已進入合肥基層衛生中心,輔助全科醫生進行診療;2017年,埃斯頓(002747,SZ)收購美國Barrett 30%股權,全面進軍康復醫療機器人市場,並計劃與Barrett共同出資在中國境內成立一家新的合公司。

國產機器人擁有成本優勢

在多家企業布局的背後,是醫療機器人巨大的市場潛力。普華永道中國發布的《醫療機器人巨集觀應用趨勢與研究方向》顯示,2014年,全球醫療機器人的市場價值是26億美元,到2020年預計會達到76億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會促使高品質醫療需求的增長,而醫療機器人正好有出血少、精準度更高,恢復快的優勢。整個發展趨勢顯示醫療機器人市場潛力巨大。

目前,國內醫院的醫療機器人仍依賴進口,最為廣泛應用的就是美國直覺外科公司製造的達文西手術機器人,2016年國內手術量突破1.5萬台。

但是,進口醫療機器人價格昂貴,使得醫療費用也居高不下,如一台達文西機器人在國內售價2000萬元左右,附帶長期的耗材費用。

“進口機器人就算不用,一年的保養費都得80~100萬元,每天開機費用就達1萬元左右。”張輝表示,國外的機器人設備,主要包括維修費、保養費、耗材費等費用,所以價格居高不下。

隨著國產醫療機器人發力,這一局面有望打破。此前,楚天科技研發的醫藥無菌生產機器人定價500萬~600萬元,而國際同類機器人定價800萬~1000萬元左右。

張輝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國產醫療機器人的優勢是小型化、便捷化,還有國內的服務體系,針對三甲醫院、縣級醫院等機構,可以實現分級應用,因此價格應該會比進口設備低一半左右,降低醫療成本。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