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夏春:印花稅提升疊加科技股回調,港股還能買嗎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者 夏春,成亞曼

  近期,美債收益率飆升導致全球資本市場動蕩。儘管周二和周三晚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頻頻為通脹風險降溫、強調寬鬆政策不變,對美股起到了短暫的“托市”作用,但隨著美債長端收益率再度急升,美股特別是納斯達克仍然承壓。

  開年以來漲勢強勁的港股也難逃美債收益率的衝擊。而且,在周三盤間,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發布的最新財政預算案當中,決定提交法案將股票印花稅稅率由現行的買賣雙方各付0.1%,上調至0.13%。該消息更是加劇了恆指的下挫,跌幅接近千點,失守三萬點。

  其中,港交所股價應聲斷崖式下跌,日內跌幅一度超過12%,到下午收盤時收窄至9%以內。該消息也“嚇跑”了北水,2月24日南下資金淨賣出量達到近200億港元,為港股通創立以來新高。

  市場對該消息非常意外,但諾亞研究在1月中旬就指出,香港的自由黨等建制派已在提議政府提高股票印花稅、博彩稅、汽車首次登記稅,並研究引入物業資產增值稅。2月初,香港最大建制政黨建議開征物業增值稅和遺產稅,目的都是抑製貧富差距的擴大。

  我們分析認為,在這些提議中,提高股票印花稅是最可能被采納的,也是對香港金融中心地位衝擊最小的。

  印花稅提升對市場的影響

  市場對港股印花稅的提升反應如此劇烈,無外乎兩個原因:一是成本的提升對交易形成利空;二是港股從無提升股票印花稅的先例,對市場的衝擊也無歷史參考。

  從全球來看,港股的印花稅不算最高,例如英國股票買方需要支付0.5%的印花稅。而相對A股來說,港股印花稅是較高的。當然,也有美國、德國、日本這些國家早已取消了股票印花稅。

  此次印花稅提升30%,短期對港股是有實際衝擊的。交易成本的上升將打擊短線交易的南下資金和電子程式化做市商的積極性,降低整體流動性。而對於長期資金和交易頻次較低的投資者,所增加的交易成本對投資決策影響是有限的。因此,加印花稅更多的還是衝擊信心的問題,市場需要一定時間消化。

  市場反應劇烈主要因為這是港交所第一次提高該稅率。從1993年以來,港股印花稅率經過三次下調,從0.15%下降到0.1%,而過往印花稅的調整並未改變港股的整體走勢。這次是首次提升了印花稅,市場當然會比較謹慎。

  印花稅提升的深層原因

  香港回歸後,一直信奉“財政保守主義”,對經濟發展預期往往不及實際表現,導致政府對經濟民生的財政支出不足,在教育投入上更是落後其他發達經濟體。加上土地價格持續上漲,香港財政處於盈余狀態長達15年之久,2017-2020年連續三年財政儲備超過兆港元,財政實力在全球位於前列。

  但在過去一年,港府為應對疫情以及紓困而大幅增加開支,加上將要推行的稱作“明日大嶼”的填海計劃總投資至少要6000多億,而且超標的可能性很大。政府預計未來3-4年將連續出現赤字。

  今年為了給企業減負,港府將減免企業利得稅、商業物業差餉和商業登記稅,收入將因此分別減少10.5億、34億和30億;為了給市民減負,將寬減薪俸稅和住宅物業差餉,政府收入將分別減少114億和116億。

  而股票交易印花稅是政府的一個重要收入來源,約佔5%左右。近幾年該收入約300多億,提升30%就是增加100多億。因此,這100多億新增的印花稅也是杯水車薪。

  這背後可以看出,港府對於加稅還是在通盤考慮,小心推敲,謹慎推進的,僅采納了影響最為溫和的股票印花稅,而不會去采取殺傷力非常大的資本利得稅等稅種。

  香港建制派政黨主張通過加稅來調節貧富差距並增加政府收入,其實也是全球的大趨勢。在貧富差距加大、民粹升溫、疫情衝擊的環境中,全球很多政府可能不得不考慮應對該問題。

  拜登競選的核心政治主張也是對富人和大企業加稅,只是現在還沒有啟動。而為了應對疫情,各國的財政赤字達到歷史新高,加稅也有助於拓展財政來源。接下來是否有更多國家和地區進行效仿、來提升股票印花稅等稅項,值得我們關注。

  24日一則新聞廣泛傳播,說美國證監會規費將從2月25日開始調低。這則消息被拿來與同日港股印花稅的上升做鮮明對比。事實是,美國證監會並非在昨天發布的該消息,而是在1月15日已經宣布了調低本財年的費率(fee rate)。它與香港印花稅的機制是完全不同的,因為美國證監會每年都會審視和調整該費率,以保證收到的年度總交易費用收入大致穩定。由於2020年開始市場交易量大,因此決定下調2021年的費率。可見,該消息並不能被拿來證明美國開始了降稅趨勢。

  除了關注印花稅,港府此次的財政預算案當中也提出了對個人的補助(包括每人5000港幣購物券)、為小企業提供幫助、支持就業的計劃等,大體方向與拜登的財政紓困方案相似,將有助於推升私人消費、幫助受疫情衝擊的行業和個人。

  同時,此次財政預算案也提出了關於推動新能源汽車的方案,包括電動車稅務寬減、充電樁建設等,預計將會有利於新能源汽車的推廣。

  應對後市的策略

  回到股票市場,在周三港股印花稅消息之前,美股和港股已經處於承壓狀態,科技等板塊有顯著回調。究其主要原因是受到通脹預期急速升溫,以及監管的一些表態的衝擊,市場情緒發生轉變,總體比較緊張。

  同時,在通脹和經濟復甦預期下,市場出現結構性的風格切換,資金從此前領漲的科技板塊輪動到金融等其他板塊,導致科技股回調壓力增大,近期美國納斯達克、港股科技股、國內新經濟股下跌基本上都是這個邏輯。另外,我們看到特斯拉股價受到比特幣價格波動以及盈利不佳的拖累而下跌更為顯著。

  關於後市發展,我們認為長端收益率的抬升將繼續造成市場波動,但只要寬鬆貨幣政策沒有超預期收緊、實際通脹率還處於低位,就還不足以終結美股和港股牛市。儘管部分資產的確存在所謂“泡沫”,但技術指標上看,港股和美股仍在合理買賣區間。

  我們還是需要回到K型反轉的邏輯,建議大家繼續“啞鈴策略”,也就是一端配置受益於商業模式轉變的醫藥和科技等成長股,一端配置受益於全球經濟復甦的價值、周期和小盤股,特別是以大中華和亞太市場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在此過程中,需要保持一點耐心。

  最後提醒大家注意的是,雖然昨天港交所股價大跌,但昨天也是港交所發布業績的日子。去年港交所收入大漲了18%,淨利潤更是增長23%之多,均創下歷史記錄。儘管港交所對印花稅上調表示“感到失望”,但相信港交所還是非常有底氣的,例如已有的科技股等稀缺標的、即將迎來的大批中概股回歸、以及正在檢視的第二上市制度等,應當足以保證港股市場的活躍度和吸引力。

  作者夏春是諾亞控股首席經濟學家,成亞曼是諾亞國際研究副總裁,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本文作者介紹:諾亞控股首席經濟學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