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打嗝打出屁,燃燒牙結石?龍原來是這樣噴火的!

用身體操控自然元素是人類最渴望的力量之一,比如張口吐出河流、呼口氣就成了風暴。

相比從消化道噴射液體和氣體,嘴裡噴火這個技能顯得尤為詭異:燃料從哪兒來?怎麼點火?沒有燒傷危險嗎?

在(假裝)採訪了眾多文藝作品中的噴火龍後,我們得到了一份噴火完全指南,並加以了深度應用的思考。

打個甲烷嗝

在遵循絕大多數生物學規律的情況下,我們認為龍噴火是通過呼吸完成的,而不是因為吞了噴火槍。

所以我們要搞明白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龍的呼吸怎麼為火提供燃料?

人呼出的氣體裡,大部分是氮氣、二氧化氮和水汽,這些東西都不能點燃;但人類的消化道有能力出產可燃氣體,腸道細菌分解食物後產生氫氣和甲烷,只不過它們都從消化道的末端出去了。

是的,屁能點著,不上圖了丨Giphy

因此,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是,龍的消化道大體上和人類相同,只不過腸道細菌生產的氫氣和甲烷被消化道中的囊狀器官儲存,就隨便先叫它「燃燒囊」吧。燃燒囊的出口在口腔裡,在有需要的時候,龍會用這裡的氣體「打一個嗝」——這就是噴火所必需的可燃物。

這裡可能就是燃燒囊的出口丨底圖:quora匿名用戶

嚼石起火

從文藝作品來看,龍在吃人的時候並不吐骨頭,其中原因現在很難用解剖學解釋,但咱們可以類比一下——鳥類有時會吞食一些小石子,以幫助消化道磨碎食物,龍吃人的時候連肉帶骨一起吃,很可能也是出於助消化的考慮,甚至在吃人較少的時候,也會嚼些石頭作為替代品。

被馴服的龍可以吃葡萄丨newyx.net

拉斯維加斯內華達大學的生物學家Frank van Breukelen提出過一種假象:龍咀嚼石頭的時候,其中的燧石要是碰到了之前吃進的鋼鐵(比如遇難者的盔甲和寶劍),就會迸出火花,龍只要此時動用燃燒囊打個嗝,就能從嘴裡呼出火焰來。

和吐火表演一樣,龍的火焰是嘴邊「呼」出來的,而不是從喉嚨發射的,畢竟喉嚨是個脆弱的結構,燒不得丨giphy

根據《權力的遊戲》和《哈利波特》中的記載,龍在許多地區都有分布,所以我們可以推斷,由於吞下的石頭成分不同、消化道菌群有差別,各地的龍會噴出顏色不一的火焰,或許獸醫還能從火焰顏色判斷龍的健康狀況。

Giphy

燃燒吧,我的牙結石

假設龍和騎士的戰場風平浪靜、龍也有足夠的肺活量,但不是所有戰鬥都有足夠的時間讓龍立刻吃一口岩石,所以燧石的儲存很重要,引火材料必須隨時儲存以防不時之需,而龍牙就是挺好的燧石儲存裝置。

在咀嚼岩石時,燧石粉末會殘留一部分在龍牙根部和龍牙縫裡,時間一長,很可能會以「牙結(燧)石」的形態存在,這樣一來,發動火焰技能的冷卻時間會短得多。

播放GIF

這算突變丨Giphy

那麼問題來了:暴露在火中的人類牙齒會在約200攝氏度到400攝氏度之間炸裂,而甲烷火焰的溫度在900攝氏度到1500攝氏度之間,自然界還沒有什麼動物的牙齒能在這樣的高溫中保持堅固耐用(烤瓷牙除外,但我們這裡不考慮龍牙醫的問題)。

播放GIF

但沒人規定一副牙齒得用一輩子啊!

老鼠、松鼠等嚙齒類動物的牙會不斷生長;鱷魚和鯊魚用牙強度大、牙齒損耗多,換牙更快,大白鯊一輩子甚至能長出10000多顆牙。由此推斷,龍也應該是不斷換牙的生物,牙齒確實會在甲烷火焰中燒壞掉,但過不了多久就會長出新的牙齒來替代,牙不是個需要擔憂的問題。

層層疊疊的鯊魚牙齒和預備牙齒,龍牙應該是相似的結構丨wikimeida commons,上傳者YZX

龍牙結石有隱患、龍牙更換很快,所以從與人類相處的角度來說,如果要長期與龍共處並維持存活,一定記得定期給龍洗牙,去除噴火龍的點火裝置,以免它想起來就噴火。

播放GIF

洗完牙,乖巧無害丨Giphy

直擊龍火bug

火是龍的主要武器,但它用起來並不順手,有bug可循。

首先,龍火的燃料是氣體,如果龍在有風的氣象使用噴火技能,火焰很可能直接被吹翻過去,燒傷龍臉(儘管那張臉已經像被燒過了);其次,因為可燃氣體需要從嘴邊燃燒囊源源不斷供向口腔,所以龍在噴火時候為了誤吸甲烷和氫氣(那可都算作是屁),不得不屏住呼吸,噴一會兒歇一會兒,否則會因為大腦缺氧而頭暈。

播放GIF

Giphy

因此,在捕捉野生龍的時候,建議攜帶以下強力武器,在龍換氣瞬間準備還擊:

至於為什麼要捕捉龍,淺層次的原因是酷,深層次來說,可以用人類浪費的大量糧食來餵養,將剩菜轉換為清潔的火力資源,比燃燒煤炭和石油更加環保,相信龍可以經過馴養而成為一種具有經濟價值的火用牲畜,為節能行業作出一定貢獻,而且真的有人好像在著手做了。

參考資料:

2.http://why-sci.com/dragons/

3.https://www.sciencenews.org/blog/scicurious/build-dragon-fire-science

4.Observations on dental prostheses and restorations subjected to high temperatures: Experimental studies to aid identification processes,G.Merlati,P.Danesino,C.Savio,G Fassina,The Journal of forensic odonto-stomatology 20(2):17-24 · December 2002

一個AI

別讓AI說了,AI編不下去了。

本文來自果殼,謝絕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果殼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