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道教戒律中的養生觀

[摘要]道教十分重視戒律。作者指出,持奉戒律不僅有倫理道德的作用,而且也有養生保健的意義。道教戒律為道教徒制定了一套順應天時的生活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的行為,從而幫助他們長生久視。

道教戒律是約束道士思想言行,防止「噁心邪欲」、「乖言戾行」的條規。《洞玄靈寶玄門大義》一書解釋道:「戒,解也,界也,止也。能解眾惡之縛,能分善惡之界,防止諸惡也」。從這可以看出,道教戒律對道教徒的人生修行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

《赤松子中誡經》書影(資料圖)

同時,道教戒律也和養生存在這重要的關聯性。「養生」這個詞最早出自春秋戰國時的《管子》,意思是保養生命。在古代,道教和中醫一致認為「精氣神」是人之本源,要想延年益壽,必須保護這個人身重三寶,從而起到保養生命的效果。

道教的《玉皇心印經》中就有:「上藥三品,神與氣精」的觀念。道教的戒律主要是則通過一種微妙的方式,潛移默化地改變一個人的行為,以調和炁體。戒律以節慾保精、調養神氣、約束行為等方式,幫助道教徒達到長生久視的目的。

以最為基礎的道教五戒為例。《道藏·老君戒經》中講:「故殺戒者,東方也。受生之氣,尚於長養,而人犯殺,則肝受其害。盜戒者,北方之氣。太陰之精,主於閉藏,而人為盜,則腎氣受殃。」

王常月祖師在復興龍門派時,就十分注重戒律(資料圖)

「淫戒者,西方也。少陰之質,男女貞固,而人好淫,則肺受其沴。酒戒者,南方火也。太陽之氣,物以之成,而人好酒,則心受其毒。語戒者,中央土德信,而人妄語,則脾受其辱。五德相貴,不可虧缺。」

我們可以看出,道教提出了五戒對應五氣、五氣對應五髒的觀念。道教認為只要奉行五戒就能保護五臟;反之,「此物戒失一,則命不成」。

《雲笈七籤》卷三十八《說戒》說:「身死神逝,喻之如屋。屋壞則人不立,身敗則神不居。當製念以定志,凈身以安神,寶氣以存精。思慮兼忘,冥想內視,則身神並一,身神並一,近為真身。此實由宿世本行,積念累感,功濟一切,德蔭萬物。」

道門戒壇(資料圖)

因此,道教戒律多種多樣,如想爾九戒、五戒、十戒、碧玉真宮大戒規、孚佑帝君十戒、智慧上品大戒、智慧閉塞六情上品戒、智慧度生上品大戒、三洞眾戒文、三壇大戒等。

道士們依照著戒律的方式來修行生活,長此以往,能夠做到形神合一,能夠使自我控制行為,通過攝養身心做到養生長壽,並且讓自己健康的一種生活狀態。

比如《形勢解》中說:「起居時,飲食節,寒暑適,則身利而壽命益;起居不時,飲食不節,寒暑不適,則形累而壽命損。」《內業》中講:「饑飽之失度,乃為之圖。飽則疾動,飢則廣思,老則長慮。」

起居時,飲食節,寒暑適(資料圖)

可見道教奉持戒律也有著養生保健的理念。故此,孫中山先生曾對宗教戒律給予很高的評價。他說,宗教戒律可以彌補國家法律之不足。我想其中不止是因為宗教對於人民的道德約束,也有養生的一部分觀念潛藏在其中。

現今的人們,對於養生一詞過多局限於「食療」、「葯膳」或者「運動」,忽略了最根本對於精氣神的保養。在此希望更多人,能夠依照道教戒律而行之,規範自身。讓自己進入修行狀態、洗凈鉛華的同時,也能達到養生的目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