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拚多多營收大增25倍,高增長還能持續嗎?

拚多多上市後的第一份財報很好看,尚未能體現上市後以及假貨風波的影響。擺在它面前的至少有兩個問題:假貨問題如何解決?幫助其迅速長大的C2B模式是否能持續有效?

本文由無冕財經原創並首發,作者:陳澗,編輯:梁爽,設計:甄開心,編輯助理:陳悅珊

上市40天,拚多多的一舉一動,還是能輕易成為話題中心。

 

8月31日,拚多多發布的2018年二季報顯示,雖然其虧損仍在持續,但總營收、GMV(商品總額)、活躍買家數等都出現大幅增長,其中總營收約為27.09億元,同比大增2489%;在截至二季度的12個月裡,其GMV為2621億元,同比增長583%。

 

即使主要業績數據的表現足夠亮眼,不過上市後深陷輿論危機的拚多多,仍免不了被置於放大鏡下。

 

由於二季度財報體現的是上市前的業績,有業內人士認為,拚多多能維持高速增長不足為怪,市場更關注的是上市後的表現。

 

事實上,對於電商拚多多而言,除了假貨問題是其發展過程中繞不過的坎之外,另一方面,幫助其迅速長大的C2B模式是否能持續有效,也是拚多多能否維持高速增長的關鍵因素。

 

可以預想的是,外界都等著分析拚多多的三季報,拚多多會害怕嗎?

 

營收繼續狂奔

 

業績如何,看資本市場的“臉色”就能知曉。在8月31日發布財報後,拚多多股價在當日美股盤後上漲超過5%,次日大漲近8%。

 

今年二季度,拚多多的多項主要指標維持高增長態勢,其中表現最好的當屬營收。

 

根據二季報,拚多多二季度總營收約為27.09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幅度將近25倍。而這一數據與上一季度相比,增幅也達到96%。相較於兩大巨頭,拚多多的營收增速令人豔羨。根據各家數據,阿里巴巴營收同比增長56%,京東營收同比增長31.5%。

 

▲拚多多2018年二季度財務表現。

 

分析財報不難發現,拚多多的營收增長與在線服務表現突出密切相關。後者主要由在線行銷服務和傭金費構成,今年二季度,在線行銷服務營收為23.71億元,而去年同期僅為3210萬元;傭金費收入約為3.38億元,同比增長366%。

 

靚麗的營收掩蓋不了拚多多仍舊虧損的現實。根據二季報,在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歸屬普通股股東的淨虧損約為6.73億元,去年同期約為1.07億元。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拚多多公布了手頭的現金流狀況,截至今年6月30日,其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共計90億元。因此,在財報發布後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上,拚多多財務副總裁徐湉表示,平台擁有強勁的現金流,“財務淨虧損符合我們的預期”。

 

除了手握巨資外,拚多多不懼虧損的底氣可能更多來自GMV、活躍買家等表現情況。

 

數據顯示,在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前12個月,拚多多的GMV繼續膨脹,達到2621億元,同比增長583%;活躍買家數為3.436億,較去年同期增長245%。此外,今年二季度平均月活用戶數為1.95億,同比增長495%。

 

在面對分析師提問時,董事長兼CEO黃崢表示,“對於未來的交易額增長情況,公司有信心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同時也預計今年6月之後用戶數會進一步提升。”

 

▲拚多多的運營數據。

 

此外,拚多多的財報中還透露出一個有趣的數據,二季度活躍買家平均年消費額為762.8元,與去年同期的385元相比增長了98%。即使與阿里巴巴每位活躍買家8731.9元的年均消費額差距較大,但客單價翻倍的事實,可能與外界普遍所稱的拚多多靠“消費降級”崛起似乎有些許不同。

 

整體而言,拚多多在經歷此前幾個季度的爆發式增長後,開始進入高速增長的軌道。

 

堅定打假

 

對外界而言,比拚多多二季報更受關注的,可能是令其陷入輿論質疑的假貨問題。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相較而言,拚多多的三季報會更令人期待,大家都想知道,經歷一輪爆發式的負面輿情危機後,拚多多會受到怎樣的影響。

 

而對拚多多來說,打假關乎未來。

 

從7月26日登陸美股迎來高光時刻,到迅速墜入輿論漩渦,對三歲的拚多多也許有些始料未及,但問題不容回避。拚多多也知道“存在於過去的問題不應該繼續存在於未來”。

 

▲拚多多股價走勢。圖片來源:東方財富網。

在輿論危機爆發後,拚多多迅速製訂針對平台上偽劣品和仿製品的解決方案,並將這一次的行動稱之為“雙打行動”,主要針對潛伏在平台上近幾百萬件的劣質品。

 

8月22日,拚多多公布階段性的清查結果顯示,僅8月2日-9日期間,平台已強製關店1128家,下架商品近430萬件,批量攔截疑似假冒商品鏈接超過45萬條。

 

此外,拚多多還通過更新技術手段來抑製山寨、假冒商品的出現,比如使得消費者的搜索結果指向正規品牌,促使“傍名牌”商家無利可圖而主動停止此類行為,相關的山寨商品詞庫每天都在更新。另外,拚多多還開設舉報郵箱,呼籲消費者、社會公眾等舉報侵權商品線索,加強清理的精準度。

 

目前,拚多多的清查仍在持續,近日已經向上海長寧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報送36家涉嫌違法商家資訊,後續將根據清查結果,繼續向監管部門報送資訊。

 

同時,拚多多方面透露,在幫助一些商家建立品牌,為他們提供直接獲取用戶的管道,並將協同政府相關機構,加速這些商戶的商標申請和注冊。

 

在目前情況下,“雙打行動”對拚多多十分必要,但另一方面,拚多多需要面對逾3億用戶與百萬商家之間的平衡問題。

 

事實上,針對平台上可能出現的假冒、劣質商品等情況,拚多多很早就制定了“假一罰十”、“劣一罰三”的處罰規則。但在認定售假、商品描述不符和虛假發貨等方面,商家對拚多多存在不滿,這也導致账戶被凍結、账戶餘額和保證金被扣款後,拚多多一度陷入“靠罰款盈利”的質疑當中。

 

2016年至2017年,拚多多被部分商家起訴,今年6月,甚至有一些商家到拚多多總部進行維權。假貨治理之難可見一斑。

 

對於拚多多要如何面對打假引發的商家反彈問題,黃崢曾在上市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這是必經的階段,不能被跳躍。而對於商家與消費者間的平衡問題,他認為並不存在真正的平衡,商家本身也是本著消費者滿意做生意。

 

假貨是行業問題,即使是巨頭阿里巴巴,也仍在打假方面進行著艱難努力。黃崢表示:“這是一場艱苦的鬥爭,但我認為我們的立場是非常堅定和清晰的。”

 

向終極模式前進

 

相較於打假的漫長和艱苦,拚多多在商業模式上的深化和推進更為迅速。

 

從提交招股書到發布二季度財報之後,“Costco + 迪士尼”開始頻頻出現在黃崢口中。雖然外界更多將對標Costco看成是拚多多講給資本市場的一個故事,但黃崢顯然是來真的。

 

即使他承認拚多多仍處在搭建Costco平台的早期階段,但基於此前有別於電商巨頭的C2B反向定製模式,拚多多正在進行其中最重要的供應鏈品質的改造和提升,一旦這種提升能廣泛滿足平台上的消費者,實現Costco這種終極模式不是沒有可能。

 

事實上,拚多多在供應鏈品質上的提升,已經有了一個極好的樣本。

 

2016年末,國家級貧困縣山西臨縣的黃河灘棗遭遇銷售難,當地的大學生村官鞏文斌無奈之下,向拚多多求助。後來,在拚多多的幫助下,毫無網店運營經驗的村民,通過拚多多的平台,在3個月內通過70萬筆訂單,售出2000噸灘棗。

 

此後,拚多多將這種扶貧助農模式推廣到全國。

 

根據拚多多今年1月份發布的《2017拚多多扶貧助農年報》,其一年投入34億元,銷售183.4萬噸農貨,催生9億多筆扶貧訂單;在730個國家級貧困縣,扶持起4.8萬商家,帶動其年銷售額增速超過310%。

 

實現精準扶貧是一方面,對拚多多而言,更重要的是再次驗證其模式的有效性。

 

行業分析人士認為,傳統電商沿用網店扶貧,農貨只能等待被動搜索,既起不到多少效果,還讓大量投入變成沉沒成本。

 

而在拚多多的模式下,在供給側,通過C2B預售聚集海量訂單分拆給產區,精準到貧困戶;在需求側,3億用戶接力分享的社交力量,讓農貨訂單裂變式增長。

 

在此過程中,拚多多也順勢介入到供應鏈上遊。

 

作為在拚多多上發展起來的新農人商家,“羊踏菜園”深有感觸。其負責人蔡志雄表示,拚多多模式能夠提供數據指導和預售支撐,並引導貧困地區對品類進行優化種植,“過去一年我們對更多的貧困戶種植作物進行調整,幫助他們科學、生態種地,平均每戶能增收3000元以上。”

 

據拚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透露,拚多多今年將深入500個農業產地,聯合第三方嚴苛選品,幫助農戶以最小的成本,將農貨品牌化。而對於整個供應鏈條上的薄弱環節,“我們還將聯合第三方一起來投資解決,解決產地好貨運不出的問題。”

 

而為了這一計劃,拚多多今年預計投入100億元的平台行銷資源,培育如蔡志雄一樣的1萬名新農人,推動更多的產地和農民建設起生產標準、品質標準等,讓農產品“優質優價”。

 

黃崢此前在接受《財經》採訪時曾說過,“供應鏈更新將是我們很長時間內的戰略重點”。現在看來,這一戰略正在穩步、堅定推進中。

版權聲明

本文由無冕財經原創,版權歸無冕財經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