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每天只需兩件事,語文成績一定好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和學習工具,如果語文學不好,其他學科也會大受影響。但是,對於小學生來說,如果學前基礎並不扎實(毫無指責之意,畢竟不是每個家長都有這個意識),一入學面對眾多的學科,不少生字,各科作業,各項活動,就會應不暇接,手足無措。而沒有經驗的家長,往往不是幫孩子分析原因,尋找辦法,卻盲目地往校外輔導班送。再加上很多孩子本身還有不少體育藝術類興趣班要上。這樣下來,孩子沒時間,疲於應付,效果卻並不佳。

語文的學習秘訣在於積累,不是短期之功,同時,語文的知識多,包含大量的生字、詞語、句子、文章,有時候感覺真沒有那麽多時間投入,究竟怎麽能少花時間,還學習好呢?

聲明:此處不探討語文綜合素養,而是狹隘地指學校教育。

我的方法很簡單,就兩招:

一、讀課文。

二、寫生字詞。

一般來說,學校裡的教學,除了特別短的課文,每篇課文會上2課時(高年級會上2-3課時),第一課時的任務主要是讀通課文,學習生字,第二課時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課文。也就是說,一篇課文一般是學習兩天。課前會提前布置學生預習,預習任務,一二年級從讀課文開始,逐漸加入圈字劃詞,查資料等(高年級預習任務更多更複雜)。

說說怎麽操作。

一、讀課文。這裡指的是出聲音,大聲朗讀。每天5分鐘足夠(當然,能堅持10分鐘更好)。我對學生讀課文的要求:大聲、正確。

大聲,是培養自信和個人魅力。

正確,具體是指:不添字、不漏字、不換字、不回讀、不讀破詞。是要練習朗讀的能力,認真的習慣。

看看一年級的課文,有的很短,5分鐘能讀10多遍。

一年級下冊的課文,課文也不長。

二年級的課文,也不算長。

二年級下冊的課文,已經有點兒長了。這時候再說每天讀課文,有的孩子已經堅持不了了。別看5分鐘,認真堅持下來的人並不是那麽多。

有的人朗讀能力比較弱,底子也不好,讀長課文難以堅持,怎麽辦?讀一段。一篇課文找一二段比較難的、重點的,反覆讀,直到讀正確為止。

關於讀課文的好處,曾有一篇文章,附在下面

大聲朗讀的神奇功效

大聲朗讀有許多神奇的功效,首先,它對語文學習有十大好處:

一是有利於開發右腦。因為大聲讀實質是朗讀者在自我欣賞自己的聲音,久而久之,有利於形象思維能力的自我培養。

二是能改變人的性格。性格內向者往往發出的聲音也很小,如果所有人都能堅持大聲讀課文及其它文章、書籍,很容易使人愛講話,性格也就隨之而變。

三是有利於人體會到辯論、爭論的價值,這是更好的、高品質地參與未來的事務的一種素質。

四是有利於改變落後生,大多數的落後生的突出表現就是不會大聲讀課文,大聲讀不好課文,從大聲朗讀開始訓練,許多落後生能在讀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思考力。

五是大聲讀,因為腦神經處於極度興奮狀態,這本身就能刺激人深入理解文章、書籍。

六是大聲讀需要集中精力,大腦處於“排空”狀態,有利於記憶材料。

七是大聲朗讀文章是語感形成的必走之路,可以這麽說,沒有真正的大聲讀文章,就不會有什麽真正的語感。

八是大聲讀文章有利於“詩性美”的再現。每篇文章、書籍都有著“詩”的美,都有著作者美的靈感,而大聲讀,可以將這種美還原。

九是大聲讀有利於其它學科的學習,比如數學的解題如果有了大聲讀,效果一定更好,需要廣泛深入思考、記憶的學科如果運用了大聲讀,學習效率一定會很高。

十是有利於提高寫作能力。大聲讀他人作品是學習的過程,大聲讀自己的作品實質是修改完善的過程。

其次,它對我們的身心健康十分有益:

人在大聲朗讀時,副交感神經會加強工作,大腦得到放鬆,心情也就爽快了。朗讀可以降低血壓。據測定,朗讀20分鐘可以使全身增加10%的熱量消耗,持之以恆可得到減肥功效。高血壓病人在朗讀時血壓還會降低。

朗讀潮流現在正風靡日本列島,有關朗讀的民間組織也如雨後春筍般地增多起來。人在朗讀時,70%以上的神經細胞參與大腦活動,超過默讀和識字,相當於大腦的“熱身體操”。如果長期堅持,反覆練習朗讀,能強化人的記憶和提高人注意力,進入興奮的學習狀態,增強學習效果。

朗讀有這麽多好處,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二、寫字詞。每篇課文都有一些要求會寫的生字,和詞語。但是從學新課,到複習,很多同學都寫不全對。

怎麽練習呢?每天寫10分鐘,把學過的字詞抄寫一遍。雖然隻寫一遍,但是一定要認真寫,既練了字,又鞏固了記憶,一舉兩得。前面學過的怎麽複習?滾動複習。比如:每篇課文學習兩天,可以一天寫學的新課的生字詞,另一天複習前面學過的字詞。

比如下圖,是三年級下冊要求掌握的詞語表,每課只有十幾個詞語,抄一遍也就10分鐘。

就這兩招,每天15分鐘,足以應付學校裡的語文學習,成績還不賴!關鍵在於,你要去做,每天做(周末可以適當休息)。學習不在時間的長短,而在於有效。真堅持了,一定有效果!

*來源:中國教育報(zhongguojiaoyubao)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