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當你遠去,“青稞夢”的種子在發芽……

◎ 科技日報記者 張琦

明年,西藏自治區即將迎來和平解放70周年。然而,“青稞王子”尼瑪扎西卻沒等到這一刻。

兩個月前,因為一場意外的車禍,他永遠地離開了雪域高原和他最愛的青稞。

時光回轉, 2011年7月20日,時值西藏自治區和平解放60周年,科技日報記者在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見到了時任副院長的尼瑪扎西。

白雲繚繞的山腳下,如波浪般隨風起伏的青稞田裡,剛參加完慶祝大會的尼瑪扎西一身深色西裝,脖子裡還掛著沒捨得摘下的參會胸卡。

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院長尼瑪扎西 。科技日報記者 周維海攝

聊起青稞,面容黝黑的尼瑪扎西掩飾不住地興奮勁兒。儘管已經是下午5點,他還是帶著科技日報記者快步走進齊腰深的青稞試驗田裡。

隨手抓起一兩個黃澄澄的青稞穗,尼瑪扎西細細地向記者講述起青稞的前世今生。

2011年7月20日,科技日報記者採訪尼瑪扎西。科技日報記者 周維海攝

作為藏區獨特的農作物,青稞與藏區農牧民的生活息息相關。然而即便是風調雨順,青稞還是可能因長勢過盛而出現倒伏等各種病症。

“如何提高青稞單產?如何進行品質改良,讓高原同胞吃上更品質更好的青稞?……”尼瑪扎西告訴記者,自1985年大學畢業後,他就與青稞結下了不解之緣,這些問號也一直都是他研究和努力的方向。

由於地理和歷史等原因,西藏科技基礎條件差,人才和技術缺乏,曾嚴重製約了先進、實用技術信息的傳播和人才隊伍的培育,這曾讓尼瑪扎西憂慮不已。科技人才,無疑是支撐西藏未來農業發展的關鍵。他告訴記者,“4年前,我們還沒有從事生物技術的科研人員,生物技術設備也可以說是零,科研項目都必須與內地科研院所合作進行。”

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科研人員在青稞試驗田裡。科技日報記者 周維海攝

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科研人員在青稞試驗室做研究。科技日報記者 周維海攝

2007年開始,科技部與西藏自治區開始共建西藏自治區青稞種質改良和犛牛繁育重點實驗室。作為實驗室的時任負責人,尼瑪扎西欣慰地告訴記者,“如今,我們獲得的用於科研實驗條件改善的資金已接近1億元,生物科研隊伍也增加了4個博士和5個碩士”。

蹲得下身、沉得下心。時至今日,在他的帶領和感召下,團隊成員已經先後選育出了20多個春青稞優質新品種(系),他選育的新品種“藏青2000”成為西藏青稞的主推品種,佔青稞種植總面積的一半以上,惠及雪域高原的數十萬農民。

尼瑪扎西雖然不幸離去了,但他的“青稞夢”卻已化成一粒粒種子,在雪域高原發芽,生長……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張爽

審核:王小龍

終審:冷文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