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演員的誕生2》:吳秀波憑什麽坐在評委席?

前天晚上看了新一季的《我就是演員》。

說實話,演員表現平平,看點不足。

但是導師們的言論還是蠻會博出位。

比如吳秀波。雖然我不知道他有什麽拿得出手的作品,但還是做了導師。

吳秀波在點評左小青和任素汐的時候就對任素汐開火:

“表演究竟是什麽?情感和技巧哪個更重要。”

他的意思很明白,就是任素汐的表演全是技巧。

在一旁邊的徐崢瞪大他閃亮的光頭,和我一樣,一臉疑惑。

顯然,這如果是節目組自己剪輯為了增加話題度,然後引起討論,那成功了。

這裡我們不去揣摩節目組的用心,只針對於吳秀波的一番言論給出我自己的一些評價。

在我看來,演戲情感和技巧都重要,但是技巧明顯要高於情感。

當然,你可以說最高級的演戲是看不出技巧的,裡面都是情感。

這當然是一句有用的廢話。不需要你來理論。

人都是情感的動物,容易被大悲或者大喜的情緒左右。

何況《一九四二》這種大悲劇,作為觀眾,很容易就被演員帶進去了,她們哭,你跟著哭。

說明,你入戲了,你忘掉了角色本身。

能夠讓觀眾忘掉角色,這本身就是演員的一種技巧。

所以你不能把情感和技巧掰開,哪裡有一個演員全身都是技巧,絲毫沒有情感?

她又不是機器人。

任素汐的演戲方式更加的方法派,表演時刻活在角色中。

話劇演員出身,大幕一拉開,你就入戲了,沒有電視劇,電影演員那種隨時還可以喊“卡”的待遇。

所以,你要隨時根據場景來調度自己的情緒,你的情緒哪裡來的?

根據經驗。

你通過不斷的觀察,然後記住它,然後在舞台或者鏡頭前輸出。

所以,情感是在技術後面的。

你沒有任何積累,沒有任何技術性的訓練,你的情感是調度不起來的。

吳秀波接著說:“如果表演是一門技巧,那孩子有技巧嗎?所以表演是什麽?”

這一段話就有點裝x了。

因為你先入為主孩子演戲沒有技巧。

誰告訴你孩子沒有技巧的。

你用一個錯誤的觀點試圖證明一個理論是對的。

那當然是錯的。

所以吳秀波對任素汐說:“我雖然不知道你的經歷,但我知道你不是媽媽,你沒做媽媽吧?”

吳秀波這句話的意思是,你沒有體驗過做媽媽,所以你演不出真實媽媽的情感。

不是一個變態,不是一個殺人犯,那是不是演員沒得演了。

演員最重要的特質就是揣摩。

揣摩讓你的角色才具備可塑性。

所以你看胡先煦和徐嬌,挑戰了《臥虎藏龍》中玉嬌龍和小虎的一段戲。

你會覺得差,為什麽?

章子怡比較直接,說都是模仿。

小演員演大人,那當然是模仿,因為他們即便有一些身體的教育,文化的教育還是有一些欠缺。

詮釋一個角色,不單單是自己的人物性格,還有她對於整個人物在劇中的地位、人際關係等做出理解。

國內很多演員不看劇本,即便看劇本也就看有自己的那幾頁。

這種人能演好戲才見鬼了。

周星馳在《喜劇之王》裡面對此有深刻的理解和展示。

他有很多想法,即便是對著一具屍體。

所以陳凱歌一語中的,你首先是誰,你搞清楚這個問題之後演起來就輕鬆多了。

後來讓胡先煦和徐嬌重新演一遍,果然好很多。

那在短短幾分鐘之內的改變,演員用的是情感還是技巧?

演員根據角色來再創造,所調動的情緒不一樣,演出來的都不一樣。

我們看過那麽多清宮戲,乾隆為例,你看哪個乾隆是一樣的?

全都是不一樣,是因為每個演員根據自己的積累然後輸出一個角色。

這些全都是技巧。

當然我不否認情感的作用,但這原本就是相輔相成,合二為一的事情,就不要強掰開了。

本文系【電影通緝令】獨家稿件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