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帶娃給不給力,全看爸媽會不會演戲

記得在曾經一期《爸爸去哪兒》中,有一個環節是讓爸爸們都裝扮成老爺爺、警察、和尚之類的樣子去找自己的孩子,看看孩子會如何應對這些“陌生人”。比如問孩子:“我把你帶走去少林寺學功夫吧?”“能不能讓小姑娘一個人給我們帶路?”“我給你零食,你要不要帶我去你們家?”

田亮告訴森碟警察叔叔應該是什麽樣

Kimi要帶“老神仙”回家

這不是給自己娃“挖坑”嘛!但這些特意設定的情景,也能“測試”出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面對突發事件的反應。通過這樣跟家長戲劇性的互動遊戲,孩子們能夠學習如何和陌生人互動、建立安全保護意識。

在美國著名幼兒心理學家弗雷伯格的描述中,我們的孩子一定會經歷一段“魔法歲月”的成長時光,孩子的思維在“魔法叢林”和“理性世界”中交替漫步,他們喜歡通過想象來理解世界,並且認為思維可以對世界產生神奇的影響。

所以當我們加入很多的戲劇元素在親子遊戲中,這些貼近生活、可以隨手拈來、具備反差效果的“坑娃遊戲”,也可以幫助孩子在想象和現實世界中搭建一座橋梁,讓孩子學到更多、成長更多,同時也能增添許多“玩中學”的快樂回憶。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幾個簡單的,具備戲劇反差效果的“坑娃”遊戲,材料都是家中很常見的用品,準備起來非常容易,非常適合在家的時候跟孩子玩起來——

遊戲一:蜘蛛網迷宮

遊戲目的:力量訓練、鍛煉身體平衡

準備材料:報紙、舊雜誌,透明膠帶

遊戲步驟:

01

搭建迷宮

這個遊戲準備起來很簡單,但效果卻是非常棒的。我們需要先把報紙或者雜誌剪成寬寬的紙條,並且把紙條接起來。然後把紙條像上圖中這樣、交叉固定在房間裡,讓它看上去就像一個蜘蛛網一樣,這個步驟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動手完成。

02

設定目標

在遊戲的開始,我們要給孩子設定一個遊戲目標,這個目標最好是比他們的能力高出一點點、付出一定的努力可以完成的。比如夠到沙發上的小玩偶、去房間的另一邊拿到一個小汽車等等。

03

約定規則

然後我們要跟孩子約定好遊戲的規則,在這個遊戲中,孩子們需要遵守下面兩個規則:

? 使用鑽爬的方式通過這個蜘蛛網

? 在爬行的時候,不可以碰到紙條

04

配合孩子

在遊戲中,如果孩子提出了新的玩法,我們可以配合孩子的想法。比如,當孩子提出“媽媽,這次輪到你把小玩偶送給我了”,我們也可以試試按孩子說的去玩,不用特意糾正孩子,讓孩子掌握遊戲中的主動權。

萌芽補充:對小朋友來說,蜘蛛網迷宮這個布置是新鮮有趣的,每次玩起來都可以哈哈大笑很久。3歲的孩子對鑽爬這個動作的運用,已經能夠比較自如了。所以這個遊戲可以鍛煉到寶寶肘部和臀部的力量,同時通過肢體的移動、調動大腦進行協調工作。這樣對於他們今後的閱讀、寫作等各種智力活動也會有相當大的幫助。

遊戲二:鬼臉遊戲

遊戲目的:增強自主表達、調節情緒

準備材料:白紙、蔬菜小貼紙(也可以是水果、花朵等簡單圖案)、膠水

遊戲步驟:

01

認識五官

我們可以先跟孩子一起來做做鬼臉,認識自己的五官。我們可以邊做邊問一問:“鼻子在哪裡?”“眉毛在哪裡?”

02

拚貼鬼臉

和寶寶一起用小貼紙拚貼一個鬼臉。在製作的時候,讓孩子放飛想象,充分地自主表達想法。在動手拚貼時可以問問孩子:“這是一張什麽樣的臉?”“這個是茄子嗎?這個是做鼻子嗎?”“這個用玉米做的是眉毛嗎?”

03

糾正錯誤

小一點的孩子在拚貼的時候可能還會出現一些常識錯誤,比如眉毛跑到了眼睛的下面,或者嘴巴跑到了鼻子的上面。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先讓孩子摸一摸自己的眼睛、鼻子,然後問問孩子:“你的眉毛在哪裡?是在眼睛的下面嗎?”通過對照,孩子很快就能把五官擺到正確的位置上去。

04

關於工具

對於2歲多的孩子,我們已經可以逐漸引入安全剪刀、膠水這樣的製作工具,所以整個拚貼的過程都可以讓孩子自己來操作。操作工具也能夠鍛煉到手部的精細動作和手眼平衡。如果小朋友還比較小,也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完成。

萌芽補充:藝術遊戲可以幫助孩子自主表達情緒和喜好,尤其是在“糟糕的2歲”“可怕的3歲”這樣的階段,孩子自我意識萌發,會經常高估自己的能力而遭受挫敗的時候。這樣的遊戲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主感,建立自信。當孩子感到受挫、需要調節情緒時,不妨試一試這個小遊戲。

遊戲三:假裝戲劇(cosplay)

遊戲目的:參與社會學習,感受自我獨特性

準備材料:不需要特別準備

遊戲步驟:

01

給出指令

這個遊戲的內容非常簡單,爸爸媽媽做一個動作,小朋友思考是什麽動作、並且模仿爸爸媽媽的動作。

02

動作講解

遊戲中如果寶寶還不能理解爸爸媽媽動作的意思,我們可以先來簡單的講解,比如:“看媽媽在做什麽?是在喝水對不對?”“這個是貓頭鷹在飛嗎?你可以和貓頭鷹一起飛嗎?”寶寶在理解了動作後,模仿起來就會更容易了。

03

場景設定

我們可以多想一些場景來模仿,比如社會生活類,看書、吃飯、刷牙;也可以是想象動作類,比如飛翔、施魔法、恐龍跑。這樣豐富、新奇的場景會帶給孩子不同的感官體驗,尤其是在做一些有趣的動作時,孩子也會更加投入。

萌芽補充:假裝遊戲是我跟孩子玩的最多的一種,因為不需要特別準備材料,所以也不受時間、地點的約束,在旅途中、等待的時候,隨時都可以跟孩子玩起來。假裝遊戲可以代入的新奇場景很多,我家兩個孩子最喜歡的,還是照顧他們的小玩偶“小羊”的故事,給小羊建房子,給小羊洗澡,哄小羊睡覺等等。時不時給孩子換一些主題,也可以綜合幫助孩子去思考更多社會化場景的運用。

上面三個“坑娃”遊戲,都反映了對親子遊戲的戲劇性和趣味性的重視。給親子遊戲加入一些戲劇性的效果,讓孩子可以玩中學,這本身也是一個很好的成長的機會。

這些被鼓勵的戲劇性反差效果,可以幫助孩子明白,原來想象力在父母的心中是可以被接納,也願意被傾聽的。想象力真正啟發價值的地方,還包括我們能意識到這是一個可想象的戲劇世界,並且能夠進行自我調整,用理性來思考策略,去實現遊戲目標。這些戲劇遊戲,立足於現實狀態,更是真正打開了孩子想象力的盒子。

在戲劇類遊戲中,我們也別忘了很關鍵的一步,就是父母演技要好,互動身段要軟,要足夠入戲,才能夠帶著孩子一起遊走於好玩又有趣的想象世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