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肝硬化時的生化指標異常有哪些?

肝硬化時的生化指標異常有哪些?

(1)膽紅素代謝:靜止型肝硬化患者血清膽紅素大多正常或輕度升高。約半數以上患者活動性肝硬化血清膽紅素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結合膽紅素與總膽紅素均有升高。

(2)轉氨酶:肝細胞受損時,肝細胞內ALT與(AST)逸出,血清ALT與AST升高。ALT在肝細胞漿內合成,而AST在線粒體內合成。肝細胞損害較輕時,以ALT升高較為顯著;當肝細胞嚴重壞死時,肝細胞內線粒體破壞,則AST可高於ALT。

(3)蛋白質代謝:肝功能明顯降低時,清蛋白合成減少,同時因庫普弗細胞功能減退,不能清除血循環中內源性或腸源性抗原物質(後者刺激B細胞產生大量免疫球蛋白),因此血清中清蛋白降低而球蛋白升高,清蛋白與球蛋白比例(清/球比例)降低或倒置。

(4)膽鹼酯酶(CHE):肝硬化失代償期CHE活力明顯下降,其降低程度與血清清蛋白大致平行,若清/球比例倒置伴CHE極度降低則提示預後不佳。

(5)脂肪代謝:在肝功能代償期,血中膽固醇多正常或偏低。在失代償期,總膽固醇,特別是膽固醇脂常低於正常水準。在肝硬化代償期或失代償期,空腹和餐後血清結合膽酸均高於正常值。

(6)凝血酶原時間(PT):絕大多數凝血因子在肝內合成,當肝功能明顯降低時,凝血因子合成減少,PT則延長。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的凝血酶原時間多正常,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時間可延長,活動性肝硬化或肝功能嚴重失代償的患者則明顯延長。

(7)甲胎蛋白(AFP):肝硬化時AFP也可增高,活動性肝硬化患者增高尤為顯著,AFP增高表示有肝細胞壞死和再生。當肝功能好轉後,AFP逐漸下降至正常。AFP(正常值≤20μg/L),長期增高應考慮癌變,一般100μg/L以上時即有參考價值,400μg/L以上對原發性肝癌診斷更有參考價值。

(8)膽汁酸:膽汁酸是膽汁的主要成分。肝硬化時,膽管失去正常的解剖學結構,導致不同程度的膽汁淤積,膽汁酸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