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英山:生態大縣“綠中淘金”

論人口和經濟總量,英山在全省、在黃岡都是小縣,但論生態資源,英山是不折不扣的大縣。

地處大別山國家地質公園、森林公園核心區,森林覆蓋率達到73%;全年空氣優良天數360天左右,空氣綜合品質進入全省前六——連續三年,英山當選“中國百佳深呼吸小城”。

優良生態的另一面,是縣域經濟規模偏小、發展不夠。

如何找準未來發展定位?英山縣委認為,綠水青山是英山最大的發展紅利,要進一步提升生態保護的品質水準,圍繞傳統產業做好轉型更新和融合發展,走出一條縣域經濟“綠中淘金”的新路子。

英山

不僅守住綠色,還要讓綠意更濃

走進英山,讓人印象最深的是綠色。山野間、路兩旁,一片鬱鬱蔥蔥。

雖然早已是全省森林大縣,但英山人抓植樹造林、退耕還林絲毫不放鬆。近3年,全縣累計新增森林面積11萬畝,森林覆蓋率以每年近1個百分點的速度持續增加。

“不僅要守住綠色,還要讓綠意更濃。”該縣林業局副局長陳濤介紹,2015年,根據縣人大“一號議案”,英山決定封山育林5年,全面禁止木材商業性采伐,讓森林休養生息;加強森林撫育,對十幾萬畝樹種單一的森林進行林相改造,增加混交林、彩色林種植,讓英山的森林變得更健康、更美麗、更優質。今年,結合省政府布置的精準滅荒任務,英山再為綠色發展按下加速鍵。他們堅持滅荒與發展林業產業相結合,大量種植油茶、金銀花、木本藥材、銀杏等經濟作物,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最大化。“未來3年完成精準滅荒39975畝,到2020年,英山將不再有5畝以上的荒地。”陳濤對英山的綠色未來充滿信心。

治山不忘治水。白蓮河水庫跨英山、羅田、浠水三縣,是鄂東最大的水庫,英山位於上遊。為治好這片曾被汙染到劣五類水質的湖水,英山人上演了“魚米之鄉不養魚”的故事。

8月14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來到白蓮河水庫邊的英山縣方家咀鄉。該鄉有24個行政村,其中17個是庫區村,耕地面積15300畝,水域面積則有20000畝。以往,方家咀是遠近聞名的“魚米之鄉”,客人來了最常見的招待就是全魚宴——水柯瑞養的魚。2013年起,白蓮河水庫整治工作啟動,方家咀鄉70座攔庫壩、212道網閘和6045口網箱全部拆除。

不能養魚,部分村民轉而養雞,一時間水庫沿岸畜禽養殖場遍布,糞汙四溢流進水庫。“蒼蠅成群地扒在天花板上,一到吃飯的時候,蒼蠅直往鍋裡、碗裡掉。”髒亂差的環境,讓村民也苦不堪言。

今年,英山縣痛下決心,全面整治畜禽汙染,擠出5000萬元資金補償養殖戶,對白蓮河水庫周邊500米範圍內實施禁養。三個月內,方家咀鄉拆除了禁養線內的80家養殖場,還白蓮河一湖清水。

記者在水庫邊看到,往日的養雞場已經平整複綠,新種的芝麻長勢正盛。遠處的白蓮河碧波蕩漾。方家咀鄉黨委書記段水準說,生態環境好了,一些客商紛紛上門洽談旅遊投資項目。

傳統產業的高品質“蛻變”

中藥材是英山的傳統產業,捧回過“中國中藥材之鄉”的金字招牌。和其他傳統農業一樣,也曾面臨大而不強的窘境。

傳統農業產業如何變成優勢產業?英山縣委書記陳武斌說,堅持農業供給側改革,從一味追求數量,向品質型轉變;向科技要效益,走綠色發展之路。

北京同仁堂湖北公司設在哪裡?不在武漢,也不在黃岡市區,而是在英山縣的石頭咀鎮。這裡聚集了包括同仁堂、九州通等國內知名藥企在內的一批中藥材公司,成為遠近聞名的“中藥材大鎮”。

8月15日,記者在該鎮的吉利中藥材有限公司加工車間看到,工人們正忙著加工銷售到台灣的茯苓。總經理余建中說,公司牽手湖北省中醫研究院,大幅提升了中藥材的育種和種植水準。去年,公司的“英山楚吉牌”茯苓取得了國家質檢總局授予的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證書。有了這張“護身符”,產品出口到日本、韓國等地,出口已佔公司總收入的兩成。

作為英山縣中藥材產業另外一家龍頭企業,湖北巨集圖中藥材科技有限公司邀請深圳津村藥業有限公司的日本專家開展蒼術種植培訓,產品暢銷日本。依托津村公司的技術優勢和市場管道,巨集圖公司大力發展蒼術、柴胡、當歸、梔子、茯苓等藥材種植,在縣城工業園區打造大別山蒼術加工產業園,進一步擴大中藥材加工規模,走上快速發展之路。

英山縣中藥材與繭絲產業辦公室主任熊之曦介紹,中藥材產業圍繞“綠色+道地”特色,推行規範化、標準化種植。鼓勵企業對接湖北中醫藥大學、湖北省中藥材研究所、華中農業大學藥用植物所,組建博士工作站,借腦引智提升科技含量。同時,引進白芨、白前草、七葉一枝花等新品種,探索梔子套種柴胡、瓜蔞套種白芨和黃精種植模式,開展區別化和高效化種植實驗,最終實現產量和品質雙贏。

“一畝藥材十畝田”,好產品帶來良好經濟效益,形成聚集效應。截至2018年7月底,該縣共培育市場主體323家,聯絡藥材種植戶近4萬人。摸索創新出“龍頭企業、合作社、服務站、種植戶”縣、鄉、村、組四級“金字塔”式產業發展網絡,實現了全縣11個鄉鎮2個林場309個村全覆蓋。

“健康英山,藥材之鄉”品牌越叫越響,英山中藥材產業步入高品質發展的快車道。目前,“英”字牌茯苓精片獲國家出口免檢產品,“英山蒼術”、“英山天麻”、“英山石斛”、“英山桔梗”列入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名錄。

目前,英山中藥材種植面積24萬畝,年生產藥材6萬噸,綜合系列產值20億元、利稅過億元。中藥材產業成為英山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也成為精準扶貧的支撐產業。

融合發展激活產業新動能

一筐山裡的生態菜,催生一個年產值3.4億元的產業鏈,帶動7個鄉鎮36個村3萬農民創業致富。這是英山神峰山莊演繹的傳奇故事。

2013年初,在北京創業多年的聞彬軍,回鄉創立神峰山莊,立志發展有機農業帶領鄉親脫貧致富。

行銷出身的聞彬軍獨具慧眼,著手打造“農業+旅遊”的完整產業鏈:上遊,流轉周圍農戶的土地,發展生態農業;下遊,將山莊打造成遊客們“試吃”的體驗地、遊客變會員的引流點;同時在武漢、合肥、南昌等地開設實體店76家,為5萬多名會員提供新鮮農產品。

神峰山莊圍繞“一筐生態菜”,建設旅遊度假村、果蔬家庭農場、先穠食品科技園、物流配送中心,打造環神峰山24公里生態休閑農業旅遊觀光帶及萬畝種養基地,成為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深加工業——直行銷售店——餐飲住宿——交通運輸業——生態農業旅遊觀光業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全產業鏈企業。

近三年公司產值實現三連增,2015年1.7億元,2016年2.2億元,2017年達3.4億元,2018年目標收入過8億元。

神峰山莊的成功,在於通過農業與休閑旅遊等新業態融合,徹底激活傳統農業。

8月14日,記者站在楊柳灣鎮爛柴河村的七仙坪觀景台上看到,1.9萬畝茶園綿延不絕,與遠處大別山融為一體。這是英山精心打造的楊柳灣鎮“茶葉谷”,流轉了周邊的爛柴河、河南畈等13個村的萬畝茶園。

英山縣充分利用當地自然環境的優勢,打造出茶葉谷文化廣場、細屋基旅遊觀景台、爛柴河村茶葉谷核心區、七仙坪觀景台、龍潭河親水長廊等景觀,讓遊客置身茶園特色農業及美麗鄉村的田園風光中,賞茶園美景,品茶園文化。

“茶葉谷”聲名遠揚。每到采茶季,茶葉谷外地遊客如織,沿路停滿了旅遊大巴。遊客的到來,不僅帶動了茶葉的銷售,更引爆了土特產銷售和農家樂。

瞄準茶葉、中藥材、林下經濟、特色種養、有機蔬菜等特色農業,突出“互聯網+”“旅遊+”“生態+”,推進產業深度融合,英山的綠色產業迸發出新活力。(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