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真菌引起的疾病該如何治療?

一、真菌的科普及種類介紹

真菌疾病的發展過程及科普

各位觀眾朋友大家好,今天談談真菌性疾病,真菌既不是動物,也不是植物,它是一種與細菌、病毒類似的微生物,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在科學上證明有10萬種以上的真菌,一些真菌對人類生活有益的,如食用的蘑菇,發酵用的酵母等;而一些對人類生活是有害,其中可感染人類導致疾病有三百多種。根據侵犯人體的部位,真菌感染可分為深部真菌病和淺部真菌病。深部真菌病指侵犯人體皮膚深部組織、體內器官或系統引起的疾病,常見的有孢子絲菌病、、肺部真菌感染、真菌敗血症等。淺部真菌感染僅侵犯皮膚、毛髮和指(趾)甲,引起的這一類疾病,非常常見,主要有頭癬、體癬、股癬、足癬及甲癬,這些淺部真菌病對我們的生活品質有很大的影響。

我們要知道真菌的感染是否導致疾病與多種因素是有關的,主要包括:真菌的種類、機體的遺傳易感性、機體免疫功能、皮膚屏障功能、機體菌群的失調等等,只有在多種情況下,它才會導致這種情況的發生。

生活中常見的淺部真菌疾病種類

淺部真菌病非常常見,我們每個人都知道的「腳氣」就是一種淺部真菌病,也稱「足癬」。常見的淺部真菌病可從頭到腳,包括「頭癬、體癬、股癬、手足癬、甲癬、花斑癬等等」。

我國頭癬基本分為四個類型,即黃癬.白癬、黑點癬.和膿癬,在建國後我國曾全國範圍內消滅頭癬,現在已經比較少見,偶有我們會看到白癬和膿癬,這多數和寵物密切接觸有關。

體股癬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淺部真菌病,多數發生於免疫功能低下或衛生條件不好的人群,目前大量的病人長期免疫抑製劑或者長期激素、以及患有長期糖尿病甚至是愛滋病等人群,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出現這種體癬和股癬。

甲癬是甲部感染皮膚癬菌或者是真菌引起的一種指甲的疾病,我們把它稱甲真菌病。甲真菌病多數由於長期的手足癬,逐漸侵犯入甲板導致,它的具體表現為甲板會變厚,然後甲板會變粗糙,甲板的顏色變得不再光澤,二甲板與甲床會出現一定的分離,甚至是甲板下面會出現一些碎屑。甲癬臨床的常見類型,有淺表型、遠端側位甲下型、近端甲下型和全甲毀損型。

其他淺部真菌病還有手足癬、花斑癬、癬菌疹等。

二、腳氣科普及認知誤區

腳氣到底是什麼(科普)

手癬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非常見的,在皮膚科門診所有就診人群中,比例也是佔到了前幾位,尤其是足癬。足癬可互相傳染,多數患者由於在泳池、浴室光腳,或穿一些公共拖鞋,導致足癬的傳染,家人之間的接觸傳染足癬。足癬以中青年發病菌佔多數,兒童老年患者會少見一些,它主要跟這種長期穿不透氣的鞋,甚至是活動比較多這種真菌局部繁殖導致的,常見的足癬包括有:水皰型,它主要表現為在趾間及足底處可見針頭至粟粒大的深在性水皰,皰壁較厚,乾燥後轉為鱗屑;趾間糜爛型,好發於第三第四,或者第四與第五的腳趾間,局部容易潮濕多汗,皮疹表現為開始是浸漬的,因瘙抓或揉擦後局部這種浸漬的表皮會脫落,露出潮紅濕爛面,患者感到非常的癢,並且腳的臭味比較重;還有就是鱗屑角化型,好侵犯全足,皮損表現為鱗屑,角質增厚,粗糙變硬,容易出現皸裂。

患者對於淺部真菌的誤區有哪些

足癬,是一種疾病,很多百姓認為足癬是人體向外排毒的一種表現,如果足療治療好後人不能排毒因此會生其他的疾病,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

用醋泡腳可以治療足癬,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這是由於既往有採用10%醋酸外用治療足癬,因此認為食用醋泡腳有效,食用醋中醋酸濃度僅為4%,因此達不到殺菌的作用,並且醋酸對真菌殺滅作用不強,因此效果也是非常有限了。

還有一種錯誤觀念就是認為足癬治不好,事實上只要能堅持用藥並且注意衛生,足癬是可以根除的,足癬治療包括合理選擇口服或外用藥物,注意衛生包括勤洗腳、勤換襪、勤換鞋,避免交叉感染,這樣足癬是可以根治的。

三、治療方法及藥物列舉

常見淺部真菌疾病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淺部真菌病,包括足癬、體足癬、手癬,一般採用局部療法為主,患者需要耐心,要堅持較長時間的用藥。對一些甲癬、頑固性足癬、嚴重這種膿癬等患者,建議可以口服一些藥物,我們常用的口服藥物主要包括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治療中尤其注意這種淺部真菌病的護理與預防,主要注意點包括:

1. 鞋襪穿著要講究,乾燥透氣常消毒,避免穿過緊而不透氣的鞋襪,選用棉襪,這樣可以消除皮膚癬菌增殖的條件,另外定期對鞋襪進行消毒和晾曬;

2. 毛巾拖鞋不共用,指趾甲要勤修剪;避免使用公用鞋襪、毛巾及其它的洗澡浴具,尤其家庭的公用拖鞋,人與人之間不要互相的來穿。

3. 沐浴洗足用噴淋,有菌場所勿赤足;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澡,沐浴或洗腳時請用淋水方式; 避免在容易接觸到真菌的地方去光腳,如游泳池、更衣室、或者是在浴室。

4. 寵物患癬免接觸,人若感染早治療;避免接觸皮膚患真菌疾患的寵物;人若感染了真菌,要早期治療,並且堅持治療,避免這種淺部真菌病的傳染和擴散。

醫院經常建議的治療藥物例舉,藥效分析

一般淺部真菌病的外用藥物我們臨床上有幾大類,一個是咪唑類、丙烯類、環吡酮類、硫脲類,其中咪唑類是我們用的時間比較長的,也是用的比較多的,主要包括咪康唑、酮康唑、克霉唑、聯苯苄唑、益康唑等等,這種葯應用時間較長,部分出現耐葯;丙烯類主要包括包括特比萘芬、布替萘芬,這一類針對皮膚癬菌感染效果優越,但對念珠菌等引起的效果是比較有限的。第三大類就是環吡酮類,一般用的是環吡酮胺(目前市場用的這種葯比較少見),還有硫脲類是利拉萘酯,另外還有一個是嗎啉類,主要是阿莫羅芬,阿莫羅芬有兩個抗真菌靶點,抗菌譜是較廣,另外這個葯是比較新的,效果還是比較肯定的。但是呢,不管選用什麼抗病毒的葯,我們總體來說患者選擇藥物一定要根據自我療效來選擇,用一類葯建議用一周看看效果,效果較好就繼續使用,如果用藥後效果不好,建議更換另一類抗真菌葯,所有的這種患者可在這幾類抗真菌葯中選擇,一定要選擇對自己效果最好的,堅持用下去,這種淺部真菌病是可以根除的。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