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麥收購量大跌背後:政策性收儲全面轉型

  證券時報記者 許孝如 魏書光

  “往年這個時候賣糧的車排長隊,但是今年很少見到了。”安徽省阜陽市一家糧庫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不僅在安徽,在全國六大小麥主產區的河南、河北、山東等地,記者調查發現,大多數國儲倉庫門前,都已不再有往年那樣車水馬龍的熱鬧景象。

  今年全國夏糧減產,而到7月底全國小麥收購量竟然大幅減少33%,市場一片嘩然。為什麽今年收購量下滑如此之大?從證券時報記者多方調研情況來看,主要原因是國儲糧食收購政策的大轉向,加上今年市場收購價格明顯高於托市收購價格,導致河南、河北、山東等主產區托市收購工作推遲啟動。

  小麥有價無市

  在今年小麥主產區的河南、河北、安徽、山東等地,小麥收購量大幅減少。根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的統計數據,截至7月31日,主產區小麥累計收購3696.7萬噸,同比減少1836萬噸,降幅達33%。

  顯然,今年的收購形勢是近十年來最差的。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主產區小麥收購量為7206萬噸;2016年,主產區小麥收購量為7582萬噸,創下歷年小麥收購量的最高紀錄;2014年和2015年主產區小麥收購量均超過6000萬噸。

  為什麽今年的收購形勢如此嚴峻?“今年托市收購總量預計將減少500萬~600萬噸。”卓創資訊糧食分析師張婷婷說。一方面,國家深化糧食收儲制度改革,下調小麥最低收購價;另一方面,今年新小麥產量品質雙降,供給不如往年,再加上農戶惜售,小麥上市以來價格小步走高,不僅使托市收購量減少,其他各類企業收購量和收購意願也不積極。

  “今年4月份,主產區出現大面積倒春寒。6月份,河南、湖北、安徽等地小麥在收獲期遭遇連續降雨,芽麥和毒素超標小麥比例較高,導致市場優質小麥緊缺。”布瑞克農產品集購網研究總監林國發說,“但由於國家歷年儲備庫存充足,整體影響不大。”

  向市場化收購轉型

  小麥減產的同時,國內收儲政策也全面向市場化轉型。5月19日,國家發改委等六部門發布《小麥和稻穀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這是我國13年來首次下調小麥最低收購價格,小麥(三等)最低收購價為1.15元/斤,比2017年下調0.03元/斤。

  同時,與往年相比,今年完善了預案的啟動條件和程式,其中的變化主要有五個方面。一是將政策執行起始時間適當延後,小麥從5月21日推遲到6月1日。

  二是將預案啟動條件調整為“當糧食市場收購價格持續3天低於最低收購價水準時”。

  三是增強預案執行時間彈性,更好地發揮市場機制作用。

  四是將最低收購價糧食的品質標準從國標五等及以上提高到國標三等及以上。

  五是鼓勵糧食企業與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訂單收購、預約收購等方式,建立長期穩定的市場化購銷合作關係。

  托市收購價格沒優勢

  目前,政府在安徽、山東、河南等地都已啟動小麥托市收購,但實際的入庫量並未好轉。由於執行了嚴格的小麥入庫標準,以保證糧食安全,各地糧庫拒收低於標準的小麥;而達到入庫標準的優質小麥,市場價格又高於收購價,農民惜售情緒普遍。

  按照國家小麥最低收購價格,小麥(三等)最低收購價為1.15元/斤。但是,主產區的收購價格為1.24元/斤~1.26元/斤,折合2500元/噸左右,價格遠高於最低收購價。這也導致河南、河北、山東等主產區托市收購工作難以啟動。

  數據顯示,截至8月5日,河南省累計收購小麥65.71億公斤,同比減少99.37億公斤。其中,最低收購價尚未啟動,沒有收購量;按市場價收購65.71億公斤,比上年同期減少6.57億公斤。市場價收購優質小麥7.36億公斤。

  多年來,國儲托市收購一直是小麥主產區收購的絕對主力軍。但是,隨著今年調低小麥的最低收購價,托市收購缺乏價格優勢,收購量下降也在情理之中。

責任編輯:吳化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