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美貿易戰 歐盟怎麽辦?

  中美貿易戰,歐盟怎麽辦?

  來源:秦朔朋友圈 作者:黃昆 

  中美貿易戰爆發以來,從爭端態勢上,歐洲和日本的地位和態度漸漸微妙起來,頗有當年楚漢爭霸時韓信“為楚則楚勝,為漢則漢勝”的意味。據美國彭博新聞社報導,世貿組織(WTO)在4月5日公布的檔案顯示,歐盟和日本要求和川普政府一道,向WTO投訴中國歧視性的技術授權規定,稱美中爭端與他們有“很大的貿易利益”關係。而歐盟方面則宣稱,其向中國出口的高科技產品總值300億歐元,向中國直接投資合計1800億歐元。

  美中大動乾戈進行貿易戰,鷸蚌相爭,歐盟就會漁翁得利嗎?恐怕實際的情況並非那麽簡單。歐盟會做出什麽選擇?

  4月23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到訪美國,這是馬克龍就任後第一次訪美。4月27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在華盛頓與美國總統川普會面。法國和德國長官人相繼訪美,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求美國對歐盟鋼鐵和鋁製品永久豁免關稅。結果不盡如人意。

  中美貿易戰,歐盟也沒好過到哪裡去

  中美貿易爭端爆發以來,雙方火力逐漸更新。作為世界貿易中的第一大和第二大經濟體,兩國爆發貿易爭端,甚至更新為貿易戰,對整個世界貿易而言都足以引發巨大震動。世界貿易組織(WTO)4月12日發布的年度預測報告估計,今年全球貨物貿易額預計增長4.4%,顯著高於2008年全球危機爆發前的3%平均值。但是,美中兩國的貿易對立,有可能對全球貿易的增長構成不利影響。

  根據德國知名財經媒體《經理人雜誌》在線4月24日的題為《世界貿易指數下降,對此默克爾應當緊急與川普談中國》的文章中寫道,世界貿易指數(Welt-Handelsindex)是德國科隆資本市場分析研究所(IfK)計算並常態發布的,相比於四周前的79.2已經下降到當前的77.7。在美國挑起與世界其他國家的貿易爭端之前,該指數還接近85,之後就在一路下行。

  世界貿易指數,來源於科隆資本市場分析研究所(IfK),查伯博士繪製。

  科隆資本市場分析研究所(IfK)資產管理部主任馬庫斯·查伯(Markus Zschaber)認為其中的聯繫非常清楚,這種狀況的背景就是人為的,事實是,由於美國以及其他國家的措施,引起中國相應的反製措施,所造成的對全球商品和服務交流的攻擊將可能顯著地拖慢全球化和世界貿易的繁榮。

  查伯認為罪魁禍首除了美國總統,沒有其他人。其目的無非就是強迫中國降低關稅水準,否則他將繼續提高美國的關稅水準。根據查伯的計算,目前美國的平均關稅水準大約只是歐洲的一半,而中國的關稅水準大約是歐洲關稅水準的一倍。因此這種差距對美國而言是巨大的。

  根據IfK的研究,中美兩國的貿易爭端會威脅德國公司的利益,尤其是對那些在中美兩國都非常活躍的公司。查伯認為,德國企業在中美兩國均有上千家分支機構和合資公司,兩國市場相互徵收關稅因此不可避免也會影響德國的經濟。

  他的研究還顯示,僅僅是寶馬公司和戴姆勒公司就將會比美國的汽車生產商更強烈地感受到中國的懲罰性關稅的威力。相比較其競爭對手通用汽車、福特和菲亞特克萊斯勒公司,寶馬公司和戴姆勒公司輸往中國的成車要比輸送到美國的要多得多。

  事實是否真的像查伯所研究的那樣,中美貿易爭端對德國到底有什麽影響呢?對這個問題,德國舉足輕重的國家級媒體《南德意志報》在4月9日的一篇題為《德國外貿趨弱》的文章中報導說,今年2月,德國出口下降3.2%,是三年來最大降幅。如果美國和中國繼續相互孤立,將在世界範圍內形成保護主義的惡性循環。德國工業聯合會的約阿希姆·朗(Joachim Lang)警告說,這將使世界經濟的整體發展勢頭受到削弱。

  德國慕尼黑Ifo經濟研究所研究專家加布裡爾·費伯麥爾(Gabriel Felbermayr)估算說,如果所有的懲罰性關稅都予以落實,沒有任何一方是贏家。美國和中國單單在2018年的國民生產總值就將減少0.1-0.2%。歐洲企業看起來似乎有點像漁翁得利——如果被免除在懲罰性關稅之外,那麽歐洲企業在中國市場上比美國企業有優勢,在美國市場上比中國企業有優勢。但與此同時,如果美國和中國的國民經濟萎縮,那麽他們整體的購買量也會減少,歐洲企業的訂單也隨之下降。

  如果美國5月1日開始向之前豁免的歐洲國家和南美國家徵收懲罰性關稅,而所涉及的國家針鋒相對予以報復的話,歐洲的經濟將遭到更強的波及。這位慕尼黑Ifo研究所的經濟專家預計德國將會產生40億歐元的經濟損失,而整個世界將會有近700億歐元的損失。這個還沒有計算美國和中國之間的懲罰性關稅所造成的影響。

  歐盟發布對美報復性關稅草案

  關於這個問題,德國主流媒體《世界報》的題為《歐洲人將會成為中美貿易戰中的第三個倒霉蛋》的文章也有分析,中美貿易爭端,最終受害的並非僅僅是美國的農業從業者和中國相關行業的從業公司。歐盟也可能成為間接的倒霉蛋。布朗擔心,最終,歐洲、加拿大等等會成為愚蠢的第三方倒霉蛋,因為美國農民會得到扶持,那麽歐洲加拿大等國家的農民在全球市場上就會更加缺乏競爭力:川普的貿易政策可能會把所有人都拉進一場衝突的漩渦,最終,每個人都是輸家。

  事實上,《世界報》所擔心的問題也得到其他德國媒體的證實,據德國《薩克森報》4月7日刊登的一篇題為《中美貿易爭端將會劇烈波及歐盟》的報導對該問題同樣作出了詳細的分析。文章作者、該報駐布魯塞爾記者米爾婭姆·摩爾(Mirjam Moll)採訪了柏林德國經濟研究所所長馬塞爾·弗雷茲策爾(Marcel Fratzscher)。弗雷茲策爾擔心,歐盟無法保護自己,只能控制損失的規模。他認為,如果中美動真格打起貿易戰,歐盟也會受傷,在未來5年內就會出現經濟增長下滑,失業率上升,德國也會受到牽連。受到影響的可能包括機械製造、汽車工業等等。

  華盛頓將會在五月初就向中國徵收懲罰性關稅舉行聽證會,最終決定將會在5月22號做出。歐洲議會貿易委員會主席朗格(Bernd Lange,隸屬於德國社民黨SPD)推測,最終結果如何,取決於更新如何繼續,如果華盛頓的“理性力量”不能成功讓川普起碼減弱其政策的話,那麽就可能出現災難性的後果。

  另外美國針對所有貿易夥伴在鋼鐵和鋁製品的懲罰性關稅也不會讓歐盟好過到哪裡去。在鋼鋁關稅談判過程中,美國沒怎麽出聲,德國和歐盟卻頻頻發出極其鷹派的“回應”。表面上看,強硬姿態只是為了爭取更加有利條件的手段,但實際上,在應對美國針對鋼鋁製品徵收懲罰性關稅的問題上,歐盟和中國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形成了“唇亡齒寒”的關係。美國向歐盟開出豁免鋼鋁關稅的條件包括歐盟對美出口鋼鐵維持在2017年水準,以及歐盟承諾對中國“鋼鐵傾銷”采取措施,並同美方在更多貿易議題上開展合作。儘管美國是尋求歐盟作為其對華貿易戰的盟友的姿態,但是歐盟在尋求美國繼續豁免鋼鋁製品關稅的問題上仍然是要仰美國人的鼻息。這從四月底法德兩國長官人相繼訪美都沒有取得預期成果可以很清楚地觀察得到。在一向注重利益的國際政治中,涉及中美貿易爭端問題,歐盟所看重的主要還是其自身利益,因此不會也不敢輕易地倒向任何一方。

  中美貿易互懟,歐盟不敢亂站隊

  中美貿易戰爆發以來,歐盟就一直是中美都拉攏的對象。作為傳統西方的重要組成部分,歐美實際上並非鐵板一塊,而且上文已經分析過,美國發動貿易戰,部分實際上也有針對其西方盟友的意圖,歐盟內部如德國等對美國有巨大貿易順差的國家,日子也並沒有好過到哪裡去。歐美內部利益犬牙交錯,外加川普與歐洲長官人的私人關係某種程度上並沒有前任的美國總統們做得好,尤其是川普在德國總理默克爾訪美期間“公開拒絕握手門”以及參加北約峰會時粗魯地推開人流衝到前面的鏡頭更是讓人印象深刻。

  川普參加北約峰會推開人流衝到鏡頭前場景

  川普宣布對鋼鐵和鋁徵收懲罰性關稅,針對的是所有貿易夥伴。然後他開始給一些國家,比如墨西哥和加拿大免除關稅,之後是歐盟,最終剩下的國家中主要是中國受到影響。美國與貿易夥伴因為出口貿易引發的一場爭端,早就上升到了另外一個層面。在歐盟商品對美順差的問題上,川普將提高北約盟國軍費開支的要求與徵收關稅威脅混為一談。在與中國的你來我往的相互角力中,美國人也間接地把毫不相關的爭議話題混在一起。

  德國工商協會(IHK)的發言人托比亞斯·哈瓦斯(Tobias Havers)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中美貿易戰只有輸家沒有贏家。“我們比較擔憂,貿易戰的危險確實存在,但我們希望參與雙方最終能夠清醒地意識到,這場戰爭到最後只有輸家。就在幾個月之前,中國和美國還表態稱將繼續深化經濟合作。對於許多美國產品來說,中國是一個重要的銷售市場。而且美國也需要依賴從中國進口商品。除此以外,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主。如果中美雙方在相互製裁的螺旋上不斷上升,最後誰都不會是贏家。對於我們德國本地的經濟來說也是如此,因為德國和這兩個國家的經濟聯繫都非常緊密。”

  哈瓦斯接著說,“對於中美貿易戰,好像沒有人能從中獲益。世界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一是由美國和中國貢獻的。兩國經濟關係的負面發展會給世界經濟的走勢帶來風險。如果像中國這樣的出口大國把貨物大量轉運至歐盟的話,會導致市場的嚴重位移,甚至有可能導致歐盟采取保護措施。這一系列事件都不符合自由國際貿易精神以及德國的經濟利益。在供給和價值鏈全球化的今天,經濟發展需要可靠而優秀的政策架構。單方不能打破這種架構。而且這樣做還會帶來模仿效應的風險,也就是說可能會導致其它國家也奉行地方保護性政策,加大貨品和服務流通的阻力。”

  作為德國商會的發言人,哈瓦斯的話顯然是含糊其辭,指望略陳弊端,息事寧人。

  德國主流財經媒體《經濟周刊》刊發題為《川普的貿易戰注定要失敗》的文章,認為這場把歐洲也拉下水的貿易戰根本不能讓美國獲得更為公正的中國市場準入。“美國總統既沒有一個明確可以實現的戰爭目標,也沒有準備一份讓美國能夠及時從貿易戰中脫身的策略。這位商人政客的腦中有著經濟上完全不理智的想法:貿易逆差意味著美國受損,貿易順差則意味著美國在國際貿易中獲益。”

  “要贏得貿易戰,可沒有像川普所說的那般容易。它更像美國2003年對伊拉克發動的軍事冒險,直到15年後的今天華盛頓依然沒有脫身。而歐洲,是否能夠像當年的伊拉克戰爭那樣,與這場貿易戰保持距離?這非常值得懷疑。如果歐洲想要在暫時擱置的美歐鋼鋁爭端之後,與華盛頓達成持久的和平,就不得不給川普以一定的回報。歐洲固然也是中國不公正貿易的受害者,但是歐洲人必須努力讓這場衝突降溫,防止這場貿易戰失控更新,引發上世紀三十年代那般的全球性經濟衰退。要實現這一目標,唯有進行艱難的談判。化解貿易衝突,需要的是規則。在鋼鐵、鋁材等許多領域,WTO早已製訂了規則,只是這些規則應該得以實施。這點尤其針對中國:北京必須明白,國際貿易不是單向的,而是雙方互相做生意。川普要求中國在市場準入機制方面提供對等待遇,這是正確的。問題在於,貿易戰作為手段,只會取得相反的效果,對美國乃至全世界造成損害。”

  該文雖然似乎態度明確,但是言辭之間,仍然是要歐洲應當努力為中美貿易衝突降溫,防止貿易戰失控更新,因此主張按照世貿規則舉行談判。

  在德國埃森出版的《西德意志匯報》同樣關注了歐洲在中美貿易戰中的角色。該報以《並非慶祝的理由》為題,指出川普在最後一刻將歐洲的鋼鐵、鋁材產品排除在關稅懲罰之外,這固然是歐洲外交的階段性勝利,但是歐洲現在還不是這場爭端中的贏家。

  “從歐洲、德國政界幾個星期以來的表態來看,現在已經有了一個歐洲層面上的共識:川普以國家安全為由推行的貿易保護主義是對世貿組織規則的侵犯。……歐洲固然可以歡慶階段性外交勝利,但是決不能丟失大局觀。要是美國開始搞封閉,歐洲必須在長期層面上更多地轉向東方。”

  在歐盟官方層面,針對中美貿易戰,實際上早在本月初就有了相關表態,歐盟將獨立審查美國所計劃的對中國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做法。歐盟強調,(美國針對中國)所采取的措施必須始終符合世貿組織規定框架。歐盟不支持有悖於世貿組織法規的任何措施。

  四月下旬,歐盟兩大核心國家法國和德國的長官人馬克龍總統和默克爾總理相繼在一周之內造訪白宮,十分引人注目。不過目前來看,川普表面上營造了與兩國長官人的親密友好形象,但是實際上可以說兩國長官人此次造訪美國並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成果。川普與馬克龍鏡頭前親昵的諸多舉動瞬間被馬克龍在美國國會的犀利演講打了耳光。而川普與默克爾雖然舉行了大約兩個半小時的會面,雙方就貿易問題、伊朗問題、國防開支和環境保護等問題舉行了會談,但是對德國來說,最重要話題是美國暫時豁免德國和歐盟的鋼鋁進口關稅隻到4月30日,就德國期望的長期豁免,默克爾在會談後隻說“(美國)總統會作出決定。”她還說,德國已削減了對美貿易順差。但川普覺得還不夠,她表示能夠理解。甚至直接可以說默克爾此次訪美實際上是兩手空空,德國經濟界已經難以掩飾默克爾此次造訪美國的失望和擔憂。

  歐盟在全球權力博弈角逐中盡顯弱勢

  德國前總理施密特在談及德國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歐洲一體化問題時,曾經有過一段著名的論斷:德國對於歐洲而言太大,但是對於世界而言又太小。在當今的世界政治格局中,能夠稱得上是“global player”的國家無疑非美國、俄羅斯和中國莫屬。雖然歐洲一體化進程進行了有超過半個世紀之久了,但是無論在政治領域,還是經濟,軍事領域,歐盟似乎難以稱得上能夠與中美平起平坐,更遑論單個的歐盟國家了。歐盟對於歐洲而言或許很大,但是對於整個世界而言,還是弱小了一點。

  多特蒙德理工大學經濟政策新聞學教授 亨裡克·穆勒

  關於歐盟在當今全球權力博弈中的地位和處境,多特蒙德理工大學經濟政策新聞學教授亨裡克·穆勒4月22日於法德兩國首腦相繼訪問白宮前夕,在德國知名財經媒體《經理人雜誌》上以題為《德國逐漸讓歐盟遺笑於世》論述到:“德國外貿盈余在本年度接近2800億歐元——遙遙領先位居世界最高。這是一項歷史記錄,但是也是一個巨大的風險。假如美國發動一場世界性的貿易戰,那麽德國可能要比任何其他的大經濟體都要直接受到波及。世界貿易盈余冠軍是極易受傷害的。德國製止災難性的貿易保護衝突的興趣相應地同樣巨大。截至目前川普只是小試牛刀地發出了威脅(布魯塞爾和北京已經做出了針鋒相對的反應)。有可能事情到此為止,但是反彈的可能性仍然巨大。默克爾總理在柏林接待來訪的法國總統馬克龍時談到,歐洲必須是“當今世界的重要一極”。但是在現實中這意味著什麽,以及會在未來產生什麽,仍然是模糊不清的。”

  這個象徵意義究竟是什麽呢?耐人尋味。德國和中國一樣,對美國有巨大的貿易順差,在國防開支,氣候保護,伊朗問題上與川普政府存在顯著的分歧,並面臨著川普政府巨大的壓力。這究竟是為什麽呢?已經進行了超過半個世紀的歐洲一體化不能給歐盟國家提供和美國討價還價分庭抗禮的籌碼嗎?

  針對這個問題,穆勒教授同樣做出了精彩的論述:“歐洲在全球權力博弈中無足輕重。較大的歐洲國家的政府首腦雖然會受到聽取看法的待遇,但是在決定性的政治領域裡是由美國、中國和俄羅斯一錘定音最終定調的。在國際政治中所尊奉的是強權,這主要意味著:從所擁有的權力資源——經濟與金融,軍事,文化吸引力(“軟實力”)中獲得的強勢的談判地位。所有這些領域歐洲原本是可以秀秀實力的。經濟上,歐元區是世界上三大經濟體之一;歐盟總體上是最大的貿易區。身後的文化多樣性和活躍的大都市讓歐洲格外的富有吸引力,就像大規模的遊客旅歐和大量的外國留學生赴歐留學所顯示的那樣。歐盟國家聯合起來似乎也能爆發出巨大的戰鬥力。那麽歐洲缺的是什麽呢?歐洲所缺乏的,是強大的聯合機構。在防務領域,歐洲一直還仰仗著美國的保護。”

  歐洲的政治缺陷是一項根本性的不可測因素。歐洲專家委員會不久前斷言,在歐洲,國家與國家之間缺乏信任,而即使在各個社會內部也同樣如此。面對這樣的歐洲,美國和中國會怎麽想呢?

  總結起來說,歐盟在華有大量的利益存在,中國實際上完全不用擔心歐盟完全站到美國的陣營裡去,對美國實際上也有類似的策略。美國的貿易戰和關稅大棒雖然看似是揮向中國,但是對歐盟未嘗不是有威脅和殺傷力,歐美並非是鐵板一塊,他們自己也是各自心懷鬼胎各打自己的算盤。而由於歐盟在國際政治的二流地位,對於中美兩國,事實上它是誰都不敢輕易得罪。

  鑒於上文分析,中美貿易爭端中,中國對歐盟所要采取的策略應該是有打有拉,防止歐盟一味倒向美國陣營。中國應該呼應歐盟在知識產權保護和歐盟在華企業經營環境的關切,采取措施予以改善。但是同時,對歐盟的後續行動也應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至少爭取歐盟在中美貿易爭端中保持中立

責任編輯:關海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