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滴血檢查肺癌已成為現實,再也不用為肺部結節是否為惡性而發愁

肺部小結節之所以讓人談之色變,是因為其中有一定幾率惡性可能性,而由於其直徑和體積較小,無法通過有創檢查取到其成分來確定性質,讓一些患者寢食難安,隨著檢查手段的提高,從血液中檢查DNA的技術讓準確判斷小結節性質成為可能,今天我們來談談一滴血檢查肺癌的可能性。

如今隨著健康意識增強,體檢的普及,肺結節非常多見。從影像學來講,X光或者CT上直徑3公分以上稱為腫塊,3公分以內稱之為結節,一般情況下,病灶直徑<2 cm的稱為肺內小結節,直徑<5 mm的稱為微小結節。普通X光基本上很難發現小結節,除非靠近胸膜周邊,利用X光肺小結節檢出率只有0.1-0.2%,而胸部CT肺小結節檢出率超過80%,肺部薄層掃描甚至能發現1毫米的微小結節。

由於肺癌的高發,很多人一聽說肺小結節,就會聯想到肺癌,其實絕大多數肺小結節都是良性的。初次體檢發現的肺部小結節,80-90%都是良性。所以肺部小結節並不等於早期肺癌,肺內炎症、結核、真菌感染等疾病都會形成結節。因此肺內的小結節性病灶,可能的診斷可以說是多種多樣,良性的包括炎性假瘤、錯構瘤、結核球、隱球菌感染、硬化性肺細胞瘤等。惡性的則可能是原發性肺癌或肺內轉移癌。有少部分良性病變,長時間之後也可能轉化為惡性。

肺結節中有一種特殊類型,磨玻璃結節,磨玻璃結節是一個影像學概念,指在高解析度CT上表現為密度輕度增加,呈雲霧狀密度陰影,但其內支氣管及血管紋理仍可顯示。磨玻璃結節可見於腫瘤、感染、局部出血或間質纖維化等。相比較而言,磨玻璃結節惡性幾率略高,實性小結節惡變率7%,磨玻璃結節惡性率為18%。結節的位置(上葉)、大小、CT值以及形態(空泡、胸膜凹陷、支氣管充氣征、血管形態改變)對鑒別良惡性肺小結節有很重要的價值。

對於肺小結節的隨訪要求是,≤5 mm的微小結節建議每年複查1次;>5 mm的磨玻璃小結節建議每半年複查1次,連續3年複查後,如果結節無明顯變化,仍建議每年複查CT。>8 mm的小結節,每3個月複查,必要時抗炎治療,對持續存在並增大的結節採用PET、穿刺活檢,和(或)手術切除進一步評價。

事實上,很多人遠遠無法滿足於複查隨訪來判斷結節性質,有些患者即使在複查CT提示肺部結節沒有變化的情況下,仍然難以放心,隨時都會想到自己是否得了肺癌,而醫生模稜兩可的解釋,讓患者更加無所適從,這時候從循環血液中檢測腫瘤DNA的技術應運而生,既有可能成為早期肺癌篩查的殺手鐧。

很多人不知道,DNA並不是完全包在細胞中的,有很多DNA由於細胞的凋亡、分泌而在血液中流淌,所謂的循環腫瘤細胞DNA就是體內腫瘤細胞死亡後釋放入血液的DNA,正常人血液中不可能存在這樣的DNA,如果檢測到血液中有一定數量的腫瘤DNA就要高度懷疑患者是否患上了腫瘤,並進一步鑒定肺部結節的良惡性。

其實關於這項檢測的設想早就有人提出,但由於基因測序技術的缺陷,一方面價格昂貴,一方面檢測效率的低下,一直無法實現,但隨著下一代基因測序技術的問世,這兩方面都已經被克服,使一滴血檢測腫瘤成為現實,目前準確性和敏感度都已經達到較高水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