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男性疾病的困擾,攝護腺炎的病因

攝護腺炎(prostatitis)是指由多種複雜原因引起的,以尿道刺激癥狀和慢性盆腔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攝護腺疾病。攝護腺炎是泌尿外科的常見病,在泌尿外科50歲以下男性患者中佔首位。儘管攝護腺炎的發病率很高,但其病因仍不是很清楚,尤其是非細菌性攝護腺炎,因此其治療以改善癥狀為主。1995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制定了一種新的攝護腺炎分類方法,I型:相當於傳統分類方法中的急性細菌性攝護腺炎,Ⅱ型:相當於傳統分類方法中的慢性細菌性攝護腺炎,Ⅲ型:慢性攝護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綜合征,Ⅳ型:無癥狀性攝護腺炎。其中非細菌性攝護腺炎遠較細菌性攝護腺炎多見。

二病因

只有少數患者有急性病史,多表現為慢性、攝護腺炎、複發性經過。I型及Ⅱ型攝護腺炎主要致病因素為病原體感染,致病菌以大腸埃希菌、克雷白桿菌、變形桿菌及銅綠假單胞菌為主,病原體隨尿液侵入攝護腺,導致感染。病理解剖證實攝護腺炎病變一般局限於外周帶,此處腺管與尿流垂直線逆向開口於後尿道,易致尿液反流,而中央帶及移行帶腺管走向與尿流方向一致,不易發生感染。

攝護腺有多達15~30條導管開口於精阜兩側,攝護腺上皮又有很強的分泌功能。腺體較小而分泌功能較強,以及管道狹窄,使攝護腺在多種因素影響下產生導管受壓和閉塞,很容易引起充血和分泌物淤積,從而為感染的發生創造了條件,這也是導致攝護腺炎容易複發的組織學基礎。性生活過頻、過多手淫,久坐,騎車、騎馬、酗酒、過食辛辣、感冒受涼等都可以成為其誘發因素。

Ⅲ型攝護腺炎發病機制未明,病因學十分複雜,存在廣泛爭議。多數學者認為其主要病因可能是病原體感染,排尿功能障礙,精神心理因素,神經內分泌因素,免疫反應異常,氧化應激學說,下尿路上皮功能障礙等。IV型攝護腺炎缺少相關發病機制的研究,可能與Ⅲ型的部分病因與發病機制相同。

攝護腺內尿液反流可能對各類攝護腺炎的發生均具有重要意義。最近研究發現尿液的尿酸鹽不僅對攝護腺有刺激作用,還可沉澱成結石,堵塞腺管,作為細菌的庇護場所。這些發現可以闡明攝護腺炎綜合征其實是多種疾病的共同表現,而且臨床表現複雜多變,可產生各種併發症,也可自行緩解。

三臨床表現

I型攝護腺炎常發病突然,表現為寒戰,發熱,疲乏無力等全身癥狀,伴有會陰部和恥骨上疼痛,可有尿頻、尿急和直腸刺激癥狀,甚至急性尿瀦留。

Ⅱ型和Ⅲ型攝護腺炎臨床癥狀相似,多有疼痛和排尿異常等。不論哪一類型慢性攝護腺炎都可表現為相似臨床癥狀,統稱為攝護腺炎症候群,包括盆骶疼痛,排尿異常和性功能障礙。盆骶疼痛表現極其複雜,疼痛一般位於恥骨上、腰骶部及會陰部,放射痛可表現為尿道、精索、睾丸、腹股溝、腹內側部疼痛,向腹部放射酷似急腹症,沿尿路放射酷似腎絞痛,往往導致誤診。排尿異常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排尿不暢、尿線分叉、尿後瀝滴、夜尿次數增多,尿後或大便時尿道流出乳白色分泌物等。偶爾並發性功能障礙,包括性慾減退、早泄、射精痛、勃起減弱及陽痿。

IV型攝護腺炎無臨床癥狀,僅在有關攝護腺方面的檢查時發現炎症證據。

四檢查

1.直腸指診

I型攝護腺炎直腸指診可發現攝護腺腫大,壓痛明顯,局部溫度增高。需注意的是急性攝護腺炎時忌做攝護腺按摩,以防感染擴散。

Ⅱ型和Ⅲ型攝護腺炎直腸指檢可了解攝護腺大小、質地、有無結節、有無壓痛及其範圍與程度,盆底肌肉的緊張度、盆壁有無壓痛,按摩攝護腺可獲得攝護腺液用於實驗室檢查。

2.攝護腺液(EPS)常規檢查

EPS常規檢查通常採用濕圖片法和血細胞計數板法鏡檢,後者具有更好的精確度。正常攝護腺液沉渣中白細胞的含量在高倍顯微鏡的每個視野應低於10個。如果攝護腺液的白細胞數量>10個/視野,就高度可疑為攝護腺炎,特別是攝護腺液中發現含有脂肪的巨噬細胞,基本可確診攝護腺炎。但是有些慢性細菌性攝護腺液患者的攝護腺液中白細胞數量可能<10個/視野;另有部分正常男性其攝護腺液中白細胞數量>10個/視野。因此,攝護腺液中白細胞的檢查只是攝護腺液細菌學檢查的輔助方法。

3.尿常規分析及尿沉渣檢查

尿常規分析及尿沉渣檢查可用於判斷是否存在尿路感染,是診斷攝護腺炎的輔助方法。

4.細菌學檢查

常用兩杯法或四杯法。這些方法尤其適用於在抗生素治療之前。具體方法:收集尿液以前囑患者多飲水,包皮過長者應將包皮上翻。清洗陰莖頭、尿道口後,患者排尿並收集尿液10ml;繼續排尿約200ml後收集中段尿10ml;然後停止排尿,做攝護腺按摩並收集攝護腺液;最後再次收集尿液10ml。將各標本分別做鏡檢和培養,通過以上標本細菌菌落數量的比較,可鑒別是否有攝護腺炎或尿道炎。

5.其他檢查

攝護腺炎的患者可能出現精液品質異常,如白細胞增多,精液不液化,血精和精子活力下降等改變。

超音波檢查可以發現攝護腺回聲不均,攝護腺結石或鈣化,攝護腺周圍靜脈叢擴張等表現。

尿流率檢查可以大致了解患者排尿狀況,有助於攝護腺炎與排尿障礙相關疾病進行鑒別。

五診斷

根據患者的病史、癥狀、直腸指診、攝護腺液檢查及四杯試驗等檢查結果,可作出診斷。由於攝護腺炎往往繼發於體內的其他感染灶,如尿路感染、精囊炎,附睾炎及直腸附近的炎症,因此診斷攝護腺炎時,必須對泌尿生殖系統及直腸進行全面檢查。

六治療

首先要進行臨床評估,確定疾病類型,針對病因選擇治療方法。對疾病的錯誤理解、不必要的焦慮以及過度節慾會使癥狀加重,因此應解除患者思想顧慮。攝護腺炎可能是一種癥狀輕微或全無癥狀的疾病,也可能是一種可自行緩解的自限性疾病,也可能是一種癥狀複雜,導致尿路感染、性功能障礙、不育等的疾病,對患者的治療既要避免向患者過分渲染本病的危害性,也要避免對本病治療採取簡單、消極、盲目偏重抗生素治療的態度,應採用個體化的綜合治療。

1.抗菌治療

攝護腺液培養發現致病病原體是選擇抗菌藥物治療的依據。非細菌性攝護腺炎患者若有細菌感染徵象,經一般療法治療無效,亦可適當採用抗菌藥物治療。抗菌藥物的選擇需注意攝護腺腺泡與微循環間存在由類脂膜構成的攝護腺-血屏障,從屏障妨礙水溶性抗生素通過,大大降低治療效果。當有攝護腺結石存在時,結石可成為細菌的庇護體。上述諸因素構成了慢性細菌性攝護腺炎治療上的困難,需要較長的療程,且容易複發。

目前多主張喹諾酮類藥物如氧氟沙星或左旋氧氟沙星。若無效繼續用8周。複發且菌種不變,改用預防劑量以減少急性發作,使癥狀減退。長期應用抗生素若誘發嚴重副反應,如假膜性腸炎、腹瀉,腸道耐葯菌株滋長等,需更換治療方案。非細菌性攝護腺炎是否適宜使用抗菌藥物治療,臨床上仍有爭論。「無菌性」攝護腺炎患者也可使用對細菌和支原體有效的藥物,如喹諾酮類藥物,SMZ-TMP或單用TMP,與四環素、喹諾酮類藥物並用或間隔使用。如果抗生素治療無效,確認為無菌性攝護腺炎者,則停用抗生素治療。此外,用雙球囊導尿管封閉攝護腺部尿道,從尿道腔注入抗生素溶液反流入攝護腺管,亦可達到治療目的。

I型主要是廣譜抗生素,對症治療和支持治療。Ⅱ型推薦以口服抗生素為主,選擇敏感性藥物,療程為4~6周,期間應對患者進行療效階段性評價。Ⅲ型可先口服抗生素2~4周,再評估療效。同時輔以非甾體抗炎葯,α受體拮抗劑,M受體拮抗劑等改善排尿癥狀和疼痛。IV型無需治療。

2.消炎、止痛藥

非甾體類抗炎葯可改善癥狀,一般使用消炎痛內服或栓劑,中藥使用消炎、清熱、解毒、軟堅藥物亦收到一定效果。別嘌醇能降低全身及攝護腺液中的尿酸濃度,理論上可作為自由基清除劑,還可清除活性氧成分,減輕炎症,緩解疼痛。不失為可選用的輔助治療方法。

3.物理治療

攝護腺按摩可排空攝護腺管內濃縮的分泌物以及引流腺體梗阻區域的感染灶,因此對頑固病例可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時每3~7天做攝護腺按摩。多種物理因子被用作攝護腺理療,如微波、射頻、超短波、中波和熱水坐浴,對鬆弛攝護腺、後尿道平滑肌及盆底肌肉,加強抗菌療效和緩解疼痛癥狀有一定好處。

4.M受體拮抗劑

對伴有膀胱功能過度活動症表現,如尿急,尿頻,夜尿增多但無尿路梗阻的攝護腺炎患者,可以使用M受體拮抗劑治療。

5.α受體拮抗劑

攝護腺痛、細菌性或非細菌性攝護腺炎患者的攝護腺、膀胱頸及尿道平滑肌張力都增加,排尿時後尿道內壓增高致尿液反流入攝護腺管,是引起攝護腺痛、攝護腺結石及細菌性攝護腺炎的重要原因,應用α受體拮抗劑有效地改善攝護腺痛及排尿癥狀,有助於防止尿液的攝護腺內反流,對防止感染複發有重要意義。在Ⅲ型攝護腺炎的治療中也具有重要作用。α受體拮抗劑宜用較長療程,使有足夠時間調整平滑肌功能,鞏固療效,可根據患者的情況選擇不同的α受體阻滯劑,主要有:多沙唑嗪、萘呱地爾、坦索羅辛和特拉唑嗪等。

6.攝護腺按摩及熱療

攝護腺按摩是傳統的治療方法之一,研究顯示適當的攝護腺按摩可促進攝護腺管排空,增加局部藥物濃度,進而緩解慢性攝護腺炎的臨床癥狀。熱療主要利用多種物理手段所產生的熱效應,增加攝護腺組織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有利於效應和消除組織水腫,緩解盆底肌肉痙攣等。

7.手術治療

外科治療可用於反覆發作的慢性細菌性攝護腺炎。攝護腺摘除能夠達到治癒的目的,但是要慎用。由於攝護腺炎通常累及腺體的外周帶,因此,攝護腺電切術(TURP)難以達到治療的目的。TURP能夠去除攝護腺的結石和攝護腺導管附近的細菌感染病灶,有助於降低外周帶病灶的再感染。

8.其他治療

包括了生物反饋治療,經會陰體外衝擊波治療,心理治療,中醫中藥治療等。

治療攝護腺白渡名人李 連. 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