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家庭衛生間”遇冷:記者蹲守一小時,多數母子進女廁

楚河漢街的親子洗手間

楚河漢街親子洗手間內部

親子洗手間圖標指示

光谷k11的親子洗手間

薈聚中心的親子洗手間設施完善

武漢國際廣場的母嬰室也具備親子洗手間功能

極目新聞記者 陳凌燕

通訊員 黃潔瑩 高琛琛

媽媽帶著小男孩進女廁所,這樣的情況在生活中挺常見。一方面,是單獨帶男孩出門的媽媽們確實存在現實困難;另一方面,同時如廁的女性們對此則會多少感到別扭。僅最近半年,“如何看待媽媽帶男童進女廁”等同類話題就數次登上熱搜,一次次引發激烈討論。

事實上,解決這一問題的親子洗手間,在武漢出現也有幾年了。近一周來,極目新聞記者專門探訪了武漢多個核心商圈的洗手間,發現親子洗手間的數量仍明顯不足。就算設置到位的親子洗手間,也因為種種原因而顯得有些尷尬。

探訪

親子洗手間不足 市民知曉率不高

對於城市居民來說,遛娃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商圈。近一周來,極目新聞記者探訪了武漢中心城區的光谷、中南、徐東、江漢路、航空路、竹葉海等商圈,發現配備親子洗手間的商圈不足三成。它們的名稱也多種多樣,有的叫“家庭衛生間”,有的叫“家庭洗手間”,有的叫“第三衛生間”。還有的只有圖標,比如母與子的圖形。

這些親子洗手間的面積、配置各不相同。楚河漢街的親子洗手間硬體條件較好,不僅面積寬敞,還有兒童裝飾,配有兒童款的站式小便池、坐式小馬桶和帶門的小隔間,並按兒童身高設置了洗手池和鏡子。薈聚中心的親子洗手間合並了親子、母嬰等需求,設有童車停放區、哺乳區、換尿布操作台、兒童用的站式小便池和坐式小馬桶,洗手台還有成人、兒童兩種高度。

按2016年住建部新修訂的《城市公共廁所設計標準》要求,城市中一類公廁須有第三衛生間。而商業區、重要公共設施、重要交通客運設施區域、公共綠地的公廁,都屬於一類。

但記者探訪發現,很多市民沒有注意到除男女廁所外的第三衛生間,也不知道它的具體用途。

“家庭衛生間,沒用過。”市民楊女士告訴記者。她每個周末都會帶兒子逛商場,看到過母嬰室,但沒注意到親子洗手間。“除了男女廁所,有時也見過第三個廁所,但不知道是幹什麽用的。”楊女士說。

大部分商圈目前還未能將親子洗手間作為標配,只能在部分樓層或普通衛生間的部分區域設置。這種配置上的不確定性,也造成了市民對它的了解不足。

觀察

記者蹲守一小時 多數母子進女廁

上周末,記者在楚河漢街一處洗手間的休息區蹲守。1小時內,有7位媽媽帶著3-6歲不等的男童來上廁所,其中6位媽媽將男童帶進了女廁,僅一位媽媽使用了親子洗手間。

明明有設計可愛、設施齊全的親子洗手間,為什麽媽媽們不用?記者表明身份後,3位媽媽接受採訪並陳述了理由。

帶著3歲兒子的李女士表示,她的兒子年齡還蠻小,進一下女廁所應該不要緊,等他大一點就會用親子洗手間。

帶著6歲兒子的胡女士不好意思地說,其實是她自己要上廁所,但是這裡人來人往,她不敢把兒子單獨留在外面,只好帶他進了女廁。

帶著4歲兒子的陳女士表示,她本來想帶兒子去親子洗手間,但它是半開放式的。“你看,它的牆只有半人高,外面這麽多人來來去去的,要伢當著這多人上廁所,我覺得還不如帶他到女廁所。”陳女士說。

問題

設計配置存短板 大大影響使用率

記者探訪時發現,目前已有的親子洗手間中,有些不能滿足大人、孩子同時如廁的需求。對於單獨帶孩子出門的媽媽們來說,如果自己也要上廁所,將兒子帶進女廁所,顯然更方便、更安全。

部分親子洗手間在設計細節上也存在不足。比如,有的環境不夠私密,有的位置偏僻或距成人洗手間較遠等。

一名保潔人員告訴記者,她負責的責任範圍內就有親子洗手間,但使用的人不多。因為親子洗手間通常設計為供一個家庭使用,人少時往往空著,人多時又不夠用。“小伢上廁所哪能等咧?所以如果已經有人在用,大人就會帶伢去女廁所。”保潔員說。

還有一些母嬰室兼具親子洗手間的功能。比如金禾中心的母嬰室十分寬敞,內設衛生間,但由於外面只有母嬰室的指示牌,非哺乳期的媽媽們很少進來。住在附近的劉女士說,她以前不知道該母嬰室有這些設施,還是刷媽媽群才得知的,之後才偶爾帶兒子進來使用。

雖然發現了母嬰室的新用途,但劉女士表示,她不會主動探尋其他地方的母嬰室。“大部分母嬰室隻提供換尿片、哺乳的功能,條件這麽好的不多。而且,哺乳的媽媽們更需要母嬰室,我們不應該跟她們搶資源。”劉女士說。

反應

女孩家長反對多 男孩家長分歧大

女廁所出現男孩,廁所裡的女性能接受嗎?記者隨機採訪了20位單獨上廁所的女性,她們都表示,曾在女廁所遇到過小男孩。其中,11人表示“雖然不舒服,但也沒辦法”;4人表示“震驚並且會生氣”;2人表示曾直接向男孩的媽媽表達不滿;3人表示要視男孩的年齡而定,“那種五六歲甚至更大的,肯定不能接受。”

記者查看網上的相關熱議發現,女性對這一現象的包容度,不僅著眼於男孩進女廁所的行為本身,有的更看重孩子的表現和家長的態度。有網友稱,有小男孩從門縫偷看她上廁所;有網友對一些男孩在女廁所大聲吵嚷、拍門等行為“不能忍”……這些“熊孩子”會讓她們失去包容的欲望,而家長的縱容更讓她們氣憤。如果家長能主動規範孩子的行為,比如讓他們不要四處亂跑、保持安靜,多數女性也願意理解媽媽們的不易,接納空間上的讓度。

對於男孩上女廁所,女孩的媽媽們態度更為鮮明強烈。“從小我就告訴女兒,男女有別,上廁所要看清楚標牌,不要走錯。結果倒好,女廁所裡動不動就進來個男孩。”一位媽媽說。希望武漢盡快普及親子洗手間,讓它成為公共設施的標配。

而男孩家長的態度,出現了兩極分化。一些有兒子的媽媽表示,就算看到了親子洗手間,仍然會帶年幼的兒子進女廁所。一位媽媽說:“一個人帶伢出門蠻累的,有好多事要操心,顧不過來去試這些新東西。”

另一些男孩的媽媽則表示,她們為了解決孩子在外上廁所的問題操碎了心。6歲男童的媽媽“魚丸”說:“兒子4歲後,堅決不肯再進女廁所了。如果找不到親子洗手間,就只能讓他自己去男廁所,我守在門口,很尷尬。”

專家觀點

男童屢進女廁 或致性別混淆

男童進女廁問題引發的熱議,不僅涉及這一行為本身,還包括習慣訓練、心理健康等多個方面。

親子洗手間的周轉時間,往往比普通洗手間長。因此,有媽媽表示,由於小孩“不能憋”,所以遇到親子洗手間需要排隊時,她會帶兒子去女廁所。

對此,武漢兒童醫院腎內科主任王筱雯表示,有尿意當然最好不憋,但是也不至於幾分鐘都忍不了。家長心疼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膀胱本身有一定的彈性空間,正常情況下,偶爾等幾分鐘也不會有什麽問題。

另一類爭執集中在性別教育和心理健康方面。男童出入女廁所,會不會導致性別混淆、會不會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會不會引起成年後的行為偏差?有人認為,那麽小的男孩根本無所謂;也有人覺得,現在的孩子更早熟,這一問題必須嚴肅對待。

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兒保科主任汪鴻對此表示:“性別是社會屬性的一種,孩子對自己有性別的辨識和行為,對今後的生活和工作影響很大。因此,性別意識的養成是非常重要的。一些研究發現,1歲半到2歲之間,有些孩子已經會使用‘男’‘女’這類詞匯。1歲半以上的孩子自主選擇玩具時,已經存在男、女的不同,比如男孩會選擇汽車、飛機,女孩更喜歡裙子、娃娃。一般而言,2歲的孩子使用‘男’‘女’概念時,不僅僅是一個名稱,而是已經有了種類的劃分意識,雖然還比較簡單片面,但語言發展與思想和思維分類的功能有明顯關係,所以,2歲的孩子就已經有了性別意識。”

汪鴻也遇到過男孩進女廁所的情況,她發現,孩子和當時在廁所的女性都有些別扭。她說:“所以,即便是小孩子,也要建立性別意識,家長和社會都要為此做出更多努力。如果不能給孩子一個穩定的性別意識觀念,可能對他們未來的行為產生一定影響。醫學上有一些性別意識錯亂的病例,這對患者和家庭、周圍環境都是不利的。”

多位專家呼籲,隨著社會不斷進步、經濟不斷發展,親子洗手間越來越成為一種“剛需”,希望武漢加速普及。專家們還建議家有男寶的家長們,更多地接受、使用現有的親子洗手間。只有使用的人多起來,親子洗手間的數量和品質才會有更多提升,也才能讓更多孩子和家庭受益。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