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春季潮濕!83歲老中醫:3種祛濕方法,徹底遠離濕氣,擺脫肥胖

又到了春天,我們在盡情的享受春天帶來的溫暖和溫潤,萬物在春天的濕濕季節中生根發芽,俗不知濕氣已經慢慢的浸入我們的體內,接下來我們分享一下在春天防濕,祛濕的幾種方法。

濕氣的5種具體表現,你佔了幾個?

1、齒痕舌和白苔舌

2、小腹贅肉多

3、大便溏稀不成形

4、上「斑」族

5、面部油光

春季3大濕氣「剋星」,早吃早用,早日告別濕氣!

1、薏米紅豆粥

材料:薏米30克,紅豆15克。

做法:把薏米洗凈浸泡20分鐘,把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水用猛火煮開,改慢火煮至薏米爛熟即可,酌加冰糖,早晚分服,連續7天。冰糖煮的時候就放進去,甜味會滲透進去。

注意事項:鯉魚與紅豆同煮,兩者均能利水消腫,在用於治療腎炎水腫的時候效果很好,正是因為利水功能太強,正常人應避免同時食用,盡量隔幾個小時再食,是否可以同食,因人的體質不同而異。

2、龍稥祛濕——最有效最徹底的祛濕方法

組方:茯苓,龍涎香,丁香,藿香,薏苡仁,艾絨,花椒,砂仁,人蔘,香薷等。

解析:①《中醫寶典》裡面有記載茯苓,可健脾化濕,有一兩茯苓一兩金的民間說法,最治濕氣。

②龍涎香《黃帝內經》記載是「補氣之物」可滋補身體,調和身體的陰陽之氣,幫助身體補中益氣,恢復健康,還可使人心情平靜,起到寧心安神的效果。

③丁香,藿香,健脾滲濕的能手,對於脾虛,濕氣患者有奇效。花椒,砂仁,驅寒散濕,可以去除身體裡面淤積的寒濕之氣。

④最後配上「中藥之王」人蔘,藥材之間互相補益,讓濕氣無處可逃,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直接取下一個放在神闕穴處。

⑤通過神闕穴運行全身十二經脈,令身體多年的濕氣排出去,預防濕氣再生,保身體康健。

使用方法:每天取一個直接貼在肚臍眼上,晚上睡覺的時候貼上,隔天早上取下就可。

功效:肚臍是人體的神闕穴,連接著身體的十二大經脈,通過貼敷肚臍,可將祛濕貼中的藥效通過肚臍傳輸到身體的十二經脈,將身體內淤積多年的濕氣徹底的逼出來,使得濕氣無處可藏,達到徹底祛濕的目的。

3、艾葉浴足方艾葉煮水泡腳

艾葉浴足方:艾葉 50 克。將艾葉放入沸水中煎 煮約 15 分鐘,待水溫稍低後, 就可以把腳放入藥液浸泡,每 次浸泡 15~20 分鐘,水涼後可 加入熱水。

功效:每天晚上用艾葉煮水泡腳。因為艾葉有溫經散寒之功,泡腳後可以輔助去除體內寒濕,幫助恢復身體。泡腳以微微出汗為宜,不要大汗,因為大汗傷陽,得不償失。

祛濕要注意這2點:

1、堅持運動,越懶越要運動

少動、飲食不節製及壓力大,都會造成濕留體內。而運動可以緩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試試快走、慢跑、瑜伽、太極等健身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2、避免居住潮濕環境

在生活中,還要注意生活環境的變化,一般來說,居住的環境要是過於潮濕,可能會造成濕氣進入身體。

特別是在春天、夏天,濕氣會更加嚴重。居住的環境最好不要是地下室,更不要直接睡在地板上,地板上的濕氣較重,會容易造成濕氣進入身體,造成四肢酸痛。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