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醫生說:產後不想未老先衰,格外注意八件事,不然月子白熬又遭罪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媽媽在經歷生產之後明顯感覺到身材走形,氣色也不似當年少女模樣了。

同時由於哺育寶寶需要充足的營養和奶水,孕婦往往在剛剛生產後就大吃大喝,各種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給產婦生產後本就臃腫的體型以「毀滅性的打擊」。

其實不用太擔心。坐月子對於女性而言,是改善體質的大好時機。

為了生寶寶我們女性的身體機能平衡都被打破,產後身體又在自動地不斷尋找新的平衡點,

因此,月子期可以說是一個女人調理體質的最佳時期。

產後時期,媽媽的身體就好像一個打開的大門,可以把懷孕時積累的多餘的積水和毒素排出體外,

如果產婦的月子坐得好,讓身體尋找到一個新的更高的平衡點,

產婦就有可能比懷孕前更健康、更美麗哦。

抓住黃金期,科學坐月子

一,產後恢復盆骨

在生產完成之後,新媽媽們要注意自己盆骨的恢復情況,如果在坐月子的時候出現了恥骨痛的情況,就說明盆骨還沒有恢復好。至於為什麼要在產後注意盆骨的恢復?應該如何恢復盆骨活力?產後盆骨恢復的重要性

骨盆主要的功能是支撐身體的結構,同時保護子宮和膀胱。構成盆狀底部的是一層肌肉,稱為骨盆肌肉。骨盆肌肉分為3層,即較內部的一層、中層與外表的一層,由恥骨連至尾骨,並穿過兩邊的髖骨。

骨盆肌肉中,共有3個出口。一是由膀胱延伸出來的尿道出口,位於前方;另一是由大腸延伸出來的肛門通口,位於後方;第三則是子宮延伸出來的陰道口,位於中央。

在骨盆外層肌肉的出口處形成一個環,稱為括約肌,括約肌能使這些出口緊密地密合,特別是在腹部用力的時候,當笑、咳嗽或打噴嚏的時候。

在懷孕期間,骨盆會支撐胎兒、胎盤,以及擴大的子宮內一些額外液體的重量。分娩過後,這些肌肉會極度擴張而脆弱,因此,要使它們恢復強健的狀態,就要儘可能運動這些肌肉。

有些女性裂傷或會陰切開術後,會擔心緊縮這些肌肉會導致疼痛的發生。其實這種擔心完全是沒有必要的,當用力緊縮並放鬆這些肌肉的時候,可增強此處的血液循環,並促進癒合過程。當運動時,對這些傷口並不會造成任何傷害,因此很好儘快地展開運動。

應如何恢復盆骨活力?

產後盆骨恢復的方法

產後儘早活動:

剖腹產後儘早下地活動,對骨盆的恢復,緩解恥骨疼痛有一定的協助左右。剖腹產後的1到2天內,新媽咪不管是用餐還是如廁都必須要在床上進行。如果身體狀態良好,在剖腹產手術後24小時左右,有些媽咪就可以下床活動了。儘早下床活動還可以幫助腸蠕動,減輕腹脹,以及預防血管栓塞。以後每天都可下床適當活動,不過由於傷口尚未癒合,前2-3天會比較不舒服,活動時可以使用腹帶支托傷口,以減輕傷口疼痛。

骨盆運動:

骨盆運動需要在產後兩周以上方可進行。骨盆運動有助於骨盆及其肌肉恢復。媽咪雙手著地,跪撐。把其中一隻腳舉起,然後往後伸展,要感覺到自己的臀到腳踝有伸展的感覺。左右腳輪替5次。

二,剖腹產的產後傷口護理

因為剖腹產手術傷口範圍較大,完全恢復的時間大約需要4-6周。

1、新媽媽在手術後多散散步。散步能幫助新媽媽儘快恢復胃腸系統功能。

2、每天一定要查看腹部切口,並給傷口消毒。再次在手術後1周內,每天測量兩次體溫(如果新媽媽自我感覺身體不適,應增加測量體溫次數)。

3、最後術後兩周內,避免腹部切口沾濕,新媽媽可用濕毛巾擦浴,惡露未排乾淨之前一定要禁止盆浴。

產後傷口發炎怎麼辦?

產後傷口恢復可能會遇到「小插曲」。有的媽媽是覺得傷口快要癒合了就不用消毒了,有的媽媽覺得自己出院半個月了彎腰下蹲撿東西沒事了,結果這些行為引起了傷口的感染和撕裂。

如果順產的傷口出現腫脹、疼痛、硬結時,遵循醫囑服用抗茵素,局部採用1:5000高錳酸鉀溫水坐溶浸泡傷口,每天2次,每次10-15分鐘。也可以用清熱、解毒、散結的中藥(請中醫開藥)煎液請洗傷口也有很好的效果。如果有條件的可在家中用檯燈進行局部理療,但須注意不要燙傷。

剖腹產後傷口發炎應該視傷口狀況而定,如果傷口發炎處較小,可以考慮使用口服抗生素治療。如果傷口發炎處較大,則必須考慮口服抗生素外,要施行傷口擴創手術,勤換藥,及後續的傷口重新縫合手術治療。

三,產後子宮恢復

在過去的懷孕的40周裡,子宮為了容納尊貴的小「客人」的成長,在荷爾蒙的作用下,會變得溫厚、柔軟、血液充足,形成一個空心大肉球。所以,要想恢復到懷孕前的狀態可不是那麼容易的,需要媽媽的悉心呵護。下面給您推薦幾種幫助產後子宮恢復的方法

首先你要放心絕大部分媽媽生完寶寶後都能順利恢復。不過,要想恢復得又快又好,還需要媽媽們努力做工作哦!

妙招一:及時排尿

產後,醫生常常會囑咐媽媽要儘早排尿,一般在產後4小時小便。因為在分娩過程中,膀胱受壓、黏膜充血、肌肉張力降低、會陰傷口疼痛。不習慣於臥床姿勢排尿等原因,都容易發生尿瀦留,使膀胱脹大,妨礙子宮收縮而引起產後出血或膀胱炎。

妙招二:產褥期別「賴床」

老人都講究分娩後要臥床,怕受涼。不過,產後6~8小時,媽媽在疲勞消除後最好別「賴床」,第二天盡量下床活動,這樣有利於生理機能和體力的恢復,幫助子宮復原和惡露的排出。

妙招三:哺乳刺激

刺激乳頭也能幫助子宮收縮。因此,不妨在產後讓寶寶儘早吃母乳,只要寶寶一吸吮,子宮就會收縮,寶寶頻繁地吸吮、頻繁地產生這種反射刺激,會使子宮的恢復加快。沒有餵奶的媽媽,也可以採取按摩乳房或是熱敷乳房的方式,刺激乳頭。

妙招四:別當臟媽媽

分娩後沐浴,對媽媽來說有益無害。如果是正常分娩,沐浴能使外陰傷口及周圍的細菌不易停留,還能促進外陰傷口血液循環,有利於傷口癒合。如果是剖宮產,而且採取的是皮膚橫切口、皮下縫合的方法,那麼沐浴時水是絕對不會進入傷口的。只要在傷口表面敷一塊紗布,不讓水直接衝擊傷口即可。當然,傷口畢竟是很嬌嫩的,所以沐浴完畢後,傷口應該重新換藥,切勿用濕毛巾在傷口上來回擦。

四,母乳餵養

母乳餵養分為兩個時期,一個是純母乳餵養時期,另一個就是奶粉餵養時期。而對於「母乳餵養需要喂水嗎」這個問題,就要根據這兩個時期看判斷了。一般來說,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在出生前幾個月是不需要喂水的,而奶粉餵養或者是母乳和奶粉混合餵養的寶寶就需要適當喂水。

母乳餵養多久喂一次合適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嬰兒在出生六個月內最好是隻吃母乳,不需要添加其他的食物和液體,不需要喂水。」這句話明確的告訴了我們兩個非常重要的知識:第一,母乳中含有寶寶出生六個月之內所需的全部營養,寶寶能夠非常容易的吸收和消化,在六個月內的母乳品質非常高。

純母乳餵養是不需要喂水的,而混合母乳餵養需要喝水,那麼母乳餵養多久喝水比較合適呢?喝水的最合適的時間應該是在兩次哺乳之間,也就是說,當媽媽給寶寶餵奶之後過一會就可以給寶寶喂點水,不過要注意的是喂水量不要太多,適當就好。

母乳餵養的寶寶不需要額外喂糖水

有的地方習慣給嬰兒餵食糖水,這種做法其實是錯誤的。母乳含有嬰兒6個月內所需要的六大類全部營養素,即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和水。這些營養素利於嬰兒消化吸收,其品質隨著嬰兒生長和需求的增加而不斷地相應變化。糖水含有一定的能量,這會影響嬰兒對母乳的需求量,進而造成母乳分泌量的減少。此外,糖在腸道酵解產酸還會引起腹脹和腹瀉,提高嬰兒患消化不良和其他疾病的風險。

母乳餵養需要喂水的特殊情況

當寶寶處在特殊缺水時期時,還是要喂適量的水。比如嬰兒發生高燒、腹瀉發生脫水情況時,或服用了磺胺藥物,必須另喂些溫開水以補充體內水分的丟失。

每一個媽媽和寶寶都有它的特殊性,如果寶寶很愛出汗,家裡非常悶熱,通風不利,媽媽本身就不愛喝水,就要考慮適當給寶寶喝水。

小編提醒各位,除了純母乳餵養,其他人工餵養或混合餵養的寶寶一定要適當喂水。另外,寶寶過了6個月之後,也要在兩餐之間適量補充水分,這不僅對寶寶的健康成長有好處,也對將來寶寶斷奶有幫助。

五,產婦的個人衛生

傳統上認為:產褥期不能洗澡、不能洗頭,怕因此受風受涼留下病根。實際上這種認識是不合理的。

1、「月子」裡產婦的會陰部分泌物較多,每天應用溫開水清洗外陰部。勤換會陰墊並保持會陰部清潔和乾燥。惡露會在大約產後4個星期至6個星期乾淨。

2、一般產後一周可以洗澡、洗頭,但必須緊持擦浴,不能洗盆浴,以免洗澡用過的髒水灌入生殖道而引起感染。6周後可以洗淋浴。

3、居室內經常通風,室內溫度不可太高,也不可忽高忽低。過去常有將門窗緊閉,不論何時產婦都要蓋厚被的說法,這是十分危險的,尤其是在夏季,極易造成產婦中暑。但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坐月子期間要避免身體直接吹到電扇的風。

②開冷氣時不要將風口對著產婦,並將室溫設定在攝氏25~28度左右是最適宜的。

③坐月子期間衣服若因排汗量過多而濕了,一定要馬上換乾的衣服;冬天時床邊準備睡袍,半夜起來餵奶要立刻穿上,才不會受風寒。

六,產後腰部護理

俗話說,十個產後媽媽,九個腰痛纏身!由此不難看出,許多新手媽媽對產後腰部護理的忽視,以至於出了月子後,腰部不適的現象越來越嚴重。

腰部支撐著整個上半身,它擔負著人體一半的運動量,也是人體運動最複雜和活動最多的部位之一,在不正確運動或超負荷運動時它很容易受傷。

產後新手媽媽們,在照顧寶寶方面希望試試親力親為,但是在不斷的「高壓」負重下,腰部承受了過大的壓力,以至於常常出現腰酸、腰脹和腰痛的情況。因此,產後腰部護理刻不容緩,媽媽們在生完寶寶之後就應該開始對腰部特別照顧。可以藉助一些好物來幫助減少腰部用力。

七,產後及時管理腹部

產後收腹很重要,不管是順產還是剖腹產。產婦剛生產完,肚子變得鬆懈,及時使用收腹產品,可以防止內臟下垂,同時對於產後惡露的排凈、腹痛的緩解、產後子宮、產道的修復都有良好的效果。"

八,產婦忌產後性生活過早

婦女從受孕到分娩,身體各器官都有很大變化,產後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尤其是生殖系統變化最大,而且在分娩過程中多有或輕或重的損傷,因而更需較長的恢復時間。 一般來說,產後4~6周內應禁止性交。因為這段時間內陰道壁內粘膜較為軟弱,易受損傷,性交時易發生陰道裂傷和出血不止。同時,子宮尚未完全復原,性交時易將細菌帶入而引起子宮內膜炎及其附屬

器官的炎症。另外,分娩時給外陰、陰道等造成的損傷,也會因過早性交而延遲癒合,甚至引起感染。因此,正常的婦女,在產後4~6周內應避免性交。丈夫也應了解這一點,暫時克制自己。即使是子宮和陰道壁經過4~6周已復原完好,產後的性生活中也應象新婚初夜那樣謹慎小心。最好在開始時使用避孕藥膏或乳脂等潤滑劑來潤滑陰道,以順利進行性生活。

婦女在產褥期過後進入哺乳期,一般可以恢復正常的性生活,但因哺乳期母親要給嬰兒餵奶,大量營養物質通過乳汁餵給乳兒,能量消耗很大,理應好好休息。所以,為了母親的身體健康及嬰兒的生長髮育,性生活不要過頻。一般情況下,每周過性生活2~3次:或者每周性生活1~2次更適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