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黑科技發源地,盤點國內外大公司「未來實驗室」

矽谷的科技巨頭有個優良的傳統是,在從宿舍和車庫搬到總部大樓後,一般會優先組建新的研發團隊,為公司尋找下一個互聯網浪潮 —— 在日新月異的科技領域,有 Google 的崛起就會有 Yahoo 的沒落,科技的浪潮永不會平息。

在雄厚的財力和技術的支持下,這些半公開的大公司實驗室往往會成為黑科技的溫床和科技行業的驅動引擎,甚至是行業革命的導火索。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來細數一下國內外科技巨頭們的「未來實驗室」。

▎谷歌:X 實驗室

Google X 是 Alphabet 的前身 Google 創立的半公開的研發部門。作為 Google 於 2010 年 1 月成立的研發部門,在經歷數年的發展之後,2015 年 10 月 Google 重組為 Alphabet 時 Google X 被改組為獨立的子公司,X。

在成立之後的短短數年間,Google X 主導研發了大量前沿項目,包括 Google Glass、Project Loon、Project Wing,以及 Waymo 等項目。

超現實的個人設備 —— Google Glass

在 VR 和 AR 還未成為主流研發方向之前,Google X 在 2013 年 4 月舉行的 Google I/O 上推出的 Explore 版 Google Glass 讓還在被智能手機浪潮衝擊的世界窺見了可能是下一代個人助理智能設備的雛形。

Google Glass 主要以語音、手勢和體感方式操控,通過搭載的 Android Ice Cream Sandwich,用戶可以實現諸多 Android 智能手機所能實現的功能。Google Glass 配備了反射式棱鏡顯示屏,能夠以擴增實境的顯示方式將畫面直接投射到用戶視網膜。它支持 Wi-Fi 和藍牙傳輸協定,同時內建骨傳導耳機。

即使量產數量有限(購買機制為邀請製,且不面向國內發售)而且售價高達 1500 美元,但是 Google Glass 一推出就備受推崇,當時的國外以及國內極客無不以擁有一部 Google Glass 為傲 —— 即使第三方應用非常匱乏。

雖然封神 2013 年最佳科技產品,但是和 Google X 研發的其他產品一樣,Google Glass 最終沒能逃脫被砍的命運(Google Glass Enterprise Edition 在 2017 年 7 月被復活,但是復活之後僅面向企業級市場)—— 缺乏第三方開發者開發專用的應用是 Google Glass 最終被砍的理由之一,但是不少人認為它過於超前的理念造成的倫理價值觀衝突才是埋葬它的最重要的原因。

用氣球照亮世界的每一個互聯網死角 —— Project Loon

Project Loon 是 Google X 主導的又一個激情高於利益的項目。它計劃通過高空超壓氣球在海拔 18km 的平流層組建起無線網絡陣列,為地面基地台無法覆蓋的偏遠地區的民眾提供速度與 4G LTE 網絡相近水準的無線互聯網連接。

偏遠地區的民眾通過安裝在房屋上的專用天線與所處位置附近的高空氣球通信,氣球將接收數據在平流層氣球網絡中傳遞並最終傳輸至地面數據中心並返回數據。

通過與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合作,Google Loon 的 Project Loon 項目團隊會追蹤大氣風層數據,並通過調整部分氣球的高度以借用大氣風層將氣球靈活部署至全球任意位置。Google X 為每一個氣球上都配備了太陽能電池板為氣球供能,因為 Project Loon 的氣球成本極低,所以氣球幾乎不需要被回收至地面進行維護。

貨運無人機項目 Project Wing

不是電商平台,也並非快遞公司,但是 Google X 比絕大多數的電商平台和快遞公司都更早關注「無人貨運」這一領域。早在 2014 年 8 月 Google 就已經公開了 Project Wing 貨運無人機計劃,而 Google X 實際進入這一領域的研發時間還要再往前推進兩年。

Project Wing 從一開始立項時,就已經將研究方向確定為貨運用途無人機。通過 Project Wing,Google X 計劃將自動飛行技術和 Google 地圖結合起來以解決偏遠地區甚至是城市終端貨運的難題。

Google X 希望 Project Wing 的量產機型的飛行能效更快,所以 Project Wing 原型機能夠實現兩種不同的飛行姿態:在起飛和投放貨物階段,無人機以垂直姿態飛行來保證穩定性,而在運輸階段,無人機將以水準姿態飛行提高能效。

Project Wing 想要實現商業化運營還面臨著監管的難題,但是 Alphabet 雄心勃勃的計劃是,在未來運營數千架次無人機機群進行快遞包裹終端投放,不只是在偏遠地區,甚至是在環境更複雜的城市。

▎Amazon:Grand Challenge

作為電商領域的巨頭企業,Amazon 在科技領域的探索沒有止境。在上個月,媒體曝光 Amazon 內部存在一個由前 Google Glass 高管 Babak Parviz 長官的「Amazon X」部門 —— Amazon Grand Challenge。

Amazon Grand Challenge 部門由亞馬遜內部人員選拔組成,Amazon 內部每年將舉行「Think Big」創意比賽,在全體員工中尋找出色的創意以為 Amazon 發現下一個重大機遇。「Think Big」的優勝者將獲得 Amazon 高管的面試機會並有可能加入 Grand Challenge 團隊中。

據之前的爆料,目前 Grand Challenge 的在研領域包括醫療和終端運輸。

在醫療研究方面,Grand Challenge 目前正在和西雅圖的弗雷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展開合作,希望能夠在癌症臨床中引入機器學習來提高癌症預防和診治的效果。不僅如此,Grand Challenge 還參與了另外一個醫療項目 Hera,這一項目同樣旨在利用 AI 技術從電子病歷中提取非結構化數據,以分析是否存在被醫生忽視的病患。

除了 Amazon 重點關注的醫療領域,Grand Challenge 在物流運輸領域同樣有所涉足,該項目旨在尋找新的方式來完成 Amazon 包裹「最後一英裡」的投遞,根據之前的爆料,這些新的改變可能包括智能門鎖和汽車備份箱遠程遙控方案。

▎Facebook:Connectivity Lab

Facebook 近年來的一系列收購讓人眼花繚亂,但是事實上這家社交網絡巨頭並非只有靠外部輸血才能保持競爭力,其成立的 Connectivity Lab 在軟硬體研發同樣有非常強的競爭力。正是 Connectivity Lab,產出了 Facebook 高空無人機 Aquila 和新的無線網絡技術 Terragraph。

高空通信無人機 Aquila

Aquila 希望實現的願景和 Project Loon 相似,就是將互聯網帶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2016 年 6 月 Aquila 第一架全尺寸原型機試飛,在成功起飛並飛行 96 分鐘之後降落時不幸墜毀;隨後時隔將近一年之後的 2017 年 5 月,另一架 Aquila 全尺寸原型機成功試飛 1 小時 46 分鐘。

同為「空中基地台」,Aquila 的製造成本遠超 Project Loon。它的設計飛行高度為白天 27000 米,夜間降低至 18000 米。因為完全採用太陽能面板發電驅動螺旋槳發動機飛行,所以為了保持發電功率 Aquila 的翼展達到了 43 米(相當於波音 737-800 客機翼展)。為了降低重量,Aquila 的機身和螺旋槳採用碳纖維複合材料製造,並且捨棄了起落架,最終重量被控制在 399 公斤。

Aquila 可以在平流層持續工作 90 天,通過雷射通訊傳輸數據,帶寬可以達到 1Gbps。在組網之後,Aquila 無人機可以為半徑 80km 範圍內的地面用戶提供互聯網服務。

不過 Aquila 的最終結局並不完美,在剛剛過去的 2018 年 6 月,Facebook 宣布終止 Aquila 項目的研發,Facebook 的「Internet.org」的構想暫時擱淺。

Terragraph

致力於解決全球偏遠地區網絡連接難題的 Aquila 失敗了,但是 Connectivity Lab 的城市網絡傳輸解決方案卻等來了春天。

Terragraph 希望能夠利用 60GHz 公用頻段實現更快的終端網絡傳輸,相比於入戶光纖,Terragraph 高達 1Gbps 的傳輸速率不落下風,而其無線傳輸的靈活性更高、基建成本更低,是理想的下一代高人口密度區域的無線網絡傳輸方案。

因為受限於 60GHz 頻段的高衰減特性,Terragraph 需要在相鄰 200 到 250 米的距離之內部署相控陣天線完成網絡覆蓋。Connectivity Lab 於 2016 年 4 月公布了 Terragraph 多節點無線網絡項目,在 2018 年 5 月,高通剛剛宣布將加入 Terragraph 項目,與 Facebook 合作完善 Terragraph,可能將加速這一項目的商用化進程。

▎京東:X 事業部

京東 X 事業部的前身是創建於 2013 年的京東物流實驗室,最開始僅僅是研發機器人以應對高強度作業場景,但是隨著技術優勢在物流環節上凸顯,2016 年 5 月京東正式將物流實驗室改組為京東 X 事業部,其研發集中於改善京東物流體系的項目,X 事業部最為人所知的研究成果是最近被公開的自動駕駛重型卡車和乾線無人貨運飛機。

京東自動駕駛卡車

京東於 2018 年 5 月公布了京東 X 自動駕駛重型卡車。京東的規劃為:2020 年在國內完成自動駕駛重型卡車商業化運營部署,之後完成這款無人重卡物流網絡的組建,覆蓋北上廣和京東七大區域中心。

京東的無人重卡在未來可能將主要承擔高速乾線長途貨運任務,應該不會進入到市區。而為了完善配套設施,京東可能將在高速公路乾線終點建立服務區,人工接管貨運卡車從服務區到物流中心的運輸。

無人重卡的部署可能將成為京東「無人物流」的重要一環。京東的構想是,由自動駕駛卡車完成乾線運輸,由物流中心機器人完成貨物分揀、搬運、拆/碼垛,終端運輸則由無人車和無人機完成。

JDY-800 乾線無人貨運飛機

自動駕駛重型卡車之外,京東 X 還在開發乾線無人貨運飛機 —— JDY-800。

根據公開資料,JDY-800 翼展超過 10 米,巡航高度 3000 米,巡航速度超過 200km/h,續航裡程 1000 公里以上,具備全天候自主飛行能力。JDY-800 的起飛重量為 840 公斤,未來可能將承擔京東一部分的乾線貨運任務,京東計劃於 2020 年完成這款無人貨運飛機的商業化運營部署。

▎小米:探索實驗室 milab

雖然很少站在台面,但是 2016 年 2 月 25 日小米正式成立的探索實驗室「milab」其實至少已經落地了兩款產品:小米 VR 眼鏡和小米 AI 音箱。

VR 眼鏡 / VR 一體機

小米宣布組建 milab 的初衷就是為了蓄力 VR,在成立之後 milab 多次前往 Facebook 總部拜訪 Oculus 團隊,並於 2016 年 8 月公布了由 milab 聯合小米生態鏈公司摩象科技聯合開發的小米 VR 眼鏡。

與之後發布的小米一體機相比,小米 VR 眼鏡更像是 milab 的小試牛刀。這款被官方定義為「VR 玩具」的產品需要插入手機才能使用,隻支持當時部分高配小米手機。因為售價僅為 299 元,小米 VR 眼鏡在國內向初代用戶普及了 VR 這種全新的產品形態。

在 2018 年 5 月底,小米再進一步發布了聯合 Oculus 打造的小米 VR 一體機。它搭載了 2560 x 1440 分辨率的「Fast-Switch」的 LCD 螢幕和高通驍龍 821 處理器,支持 Oculus 衍射光學系統以及無線體感控制器。而在內容方面,小米 VR 一體機可使用已為 Oculus VR 設備適配的「千余款」遊戲和全景影片,小米方面還與愛奇藝、優酷等國內 VR 內容提供商達成了合作關係。

小愛音箱

小愛音箱並非是由 milab 獨立研發,而是經由小米電視、小米大腦和 milab 聯合開發。這款智能音箱搭載波束成形技術,有效屏蔽干擾,實現遠距離聲控,同時內置 6 個數字麥克風,支持 360 度揚聲。

AI 加持的小愛音箱支持語音控制小米生態鏈的智能家居產品,同時小米還發布了小愛音箱 SDK ,第三方開發者可以快速接入為小愛音箱開發更多第三方支持的應用。

像 milab 這樣將主研方向定位於面向終端產品的「未來實驗室」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的互聯網巨頭的實驗室研發的技術和產品更多的是我們難以感知的。然而可能正是這些實驗室常年在幕後默默研發的新技術,推動了產品甚至是社會層面的技術進步。

像 Google X 這樣「沒有 KPI」的實驗室,也許想象才是它們真正的極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