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吳建平:發展互聯網要搞好關鍵核心技術

吳建平,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他認為,互聯網技術在中國的發展,基本經過了技術準備、跟蹤學習和追趕創

新三個階段。 

攝影/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吳建平表示,要構建網絡太空,電腦體系結構CPU、作業系統、互聯網體系結構很重要,關鍵核心技術搞不好,互聯網就是建在沙灘上。

中國對互聯網體系結構的研究仍不夠

新京報:你從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進行電腦網絡技術研究,見證了互聯網進入中國並發展壯大的過程,你認為,中國互聯網技術發展主要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吳建平:互聯網技術在中國的發展,基本經過了技術準備、跟蹤學習和追趕創新三個階段。

1994年之前,中國的科技人員基本按照當時的ISO/OSI電腦網絡體系結構獨立開展研究,經歷了十幾年的時間,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

1994年互聯網進入中國後的前十年左右,中國都處於跟蹤學習的階段。我們基本上用從國外買來的互聯網路由器等核心設備,學習著搭建國內互聯網。

2000年前後,隨著下一代IP協定IPv6的誕生,國際上開始研究IPv6下一代互聯網。在跟蹤學習的基礎上,中國科技人員積極建議國家抓住IPv6下一代互聯網的發展機會,盡快在互聯網關鍵核心技術方面追趕上去,爭取在某些領域有所創新。

2004年起,在中國互聯網應用蓬勃發展的同時,IPv6下一代互聯網關鍵核心技術研究也逐漸深入,並在某些方面走在國際前列。2005年前,世界3000多個IETF國際互聯網標準只有一個是中國大陸科技人員牽頭完成的。而今天,8000多個IETF國際互聯網標準中,有100多個是中國大陸科技人員牽頭完成的。

新京報:中國互聯網技術發展目前狀況如何?存在哪些問題?

吳建平:總體來說,中國在互聯網關鍵核心技術方面還是剛剛起步,特別是對互聯網核心關鍵技術研究的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

可以說,電腦體系結構CPU、電腦軟體作業系統和互聯網體系結構這三個關鍵核心技術對於目前的網絡太空安全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這三個關鍵核心技術搞不好,互聯網的大廈就是建立在沙灘上。

目前,我國對互聯網體系結構的研究和重視程度遠遠不如其他兩個核心技術。多年來電腦體系結構CPU和電腦軟體作業系統已經在國際上形成了幾個相對獨立的技術和產業生態。但互聯網體系結構必須實現這些產業技術和生態之間的互聯互通,需要世界性的技術和標準合作。

IPv6顯著拓展互聯網地址太空

新京報:你一直強調IPv6的發展布局,相比IPv4,IPv6將帶來怎樣的變革?

吳建平:首先,IPv6擴展了互聯網的IP地址太空。八十年代初期,設計互聯網的用戶規模是1000萬,而IPv4的地址規模是2的32次方,約40多億IP地址。根據互聯網在發達國家的實踐,5個IP地址才能支持一個互聯網用戶。那麽IPv4互聯網最多支撐8億用戶。與IPv4相比,IPv6的地址太空有了極大的擴展,IPv6的IP地址規模是2的128次方。

同題問答

過去五年互聯網行業讓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麽?

吳建平:印象最深的是國家對互聯網治理的一系列論述非常重要、非常正確、非常及時。

展望未來五年,你認為世界互聯網技術會有哪些發展趨勢?

吳建平:未來五年,互聯網和下一代互聯網依然會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引擎。中國最近提出的一些概念和國家戰略部署,例如“互聯網+”是非常好的,互聯網和各個產業融合發展,才能發揮出它的巨大生命力,才能把互聯網做大做強。

但還有一些製約互聯網發展的技術挑戰亟待解決,比如,互聯網體系結構的可信問題等。

新京報記者 王俊 許雯 編輯 張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