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海底撈VS呷哺呷哺:“火鍋雙雄”沒有終點的開店競賽

如今的張勇也許不再將賀光啟視為對手,但賀一定把張作為自己趕超的目標。

張、賀二人分別執掌著國內兩大知名連鎖火鍋品牌——海底撈和呷哺呷哺,兩家公司都在香港上市,一家市值1400億,一家140億。

也許,很多人光顧過這兩家火鍋店,也感受過兩家完全不同的風格,但作為一個食客,你知道他們是怎麽賺錢的嗎?

這,就是今天斑馬消費要告訴大家的事。

規模:海底撈=10個呷哺呷哺

從規模上來看,如今的呷哺呷哺(00520.HK)與海底撈已不在一個重量級。

上表可見,海底撈的增長勢頭更加凶猛,照這個趨勢下去,兩家公司的差距會越拉越大。

呷哺呷哺也有做大的野心。過去幾年,公司定下擴張目標,到2020年要開1000家店,實現百億營收和十億淨利潤。從截至2018年末的情況來看,要在兩年後要想全部實現以上目標,應該還有很大難度。

企業規模、盈利能力、品牌效應等多種因素疊加影響,目前海底撈(06862.HK)市值1400億港元,呷哺呷哺140億港元。

經營:開店競賽

對連鎖餐飲企業來說,要想維持持續增長,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多開店。

2018年,兩家公司都加快了開店速度。其中呷哺呷哺新開店195家,開店速度遠超過去兩年。公司表示,今年要繼續保持新店開拓速度,千店目標有望提前實現。

海底撈2018年在香港上市,開店速度更加凶猛。全年新開店200家,門市總數達到466家。

客單價和翻台率是評價餐飲企業的兩項重要指標。2018年海底撈客單價101.1元,同比微增;呷哺呷哺的客單價為53.3元,同比增幅超過10%。

呷哺呷哺客單價的提升,主要得益於品牌、產品升級,以及高端子品牌“湊湊”規模的逐漸擴大。

值得一提的是,“湊湊”2018年收入5.56億元,同比增長374.9%,經營利潤從2017年的虧損2500萬元,到實現盈利6500萬元。

翻台率海底撈繼續維持在5次/天,這從海底撈餐廳門前排隊等位的狀況可見。海底撈2018年新開了200家店,翻台率不受新開店的影響,足以說明其品牌影響力。

呷哺呷哺的翻台率最近幾年持續下降,從2016年的3.4降至2018年的2.8,主要就是區域拓展和新開店的影響。

同店銷售額方面,呷哺呷哺已連續下跌,其中河北地區下跌9%,2018年同店銷售額整體下跌2.1%,比上年有所好轉。

海底撈在這一指標上依然整體保持增長,一線以及三線以下城市增幅超過10%,二線城市增幅稍小只有4.3%,海外市場則有所下跌。

在加速開店的同時,兩家企業也都在盡可能地拓展業務邊界。

兩家公司都在財報中重點提及了外賣業務,儘管該板塊對整體營收的貢獻尚有限。

2018年,海底撈的外賣收入3.24億元,同比增長47.9%,訂單量從2017年的70.3萬單升至108.7萬單。

呷哺呷哺目前的外賣收入僅有1600萬元,但公司持續看好火鍋外賣市場,並在2018年加碼該業務,並專門推出了外賣業務品牌。

火鍋店賣調料也算是順勢而為。2018年,海底撈的調味品和食材銷售收入1.54億元,呷哺呷哺也賣了5700萬元,呷哺呷哺有意加大在這一板塊的布局,計劃推出自有品牌調味品。

在業務拓展方面,海底撈借助品牌影響走得更快,已推出自有品牌啤酒以及乳酸菌飲料。

員工:在海底撈上班更賺錢

餐飲是勞動密集型行業,幾乎所有的環節都需要人來完成。海底撈以服務著稱,因此,對員工的依賴更重。

從上表可以看出,海底撈員工的人均薪酬(含各項福利)遠高於呷哺呷哺,高薪酬對員工的激勵也是顯而易見的。海底撈2018年近30%的營收都拿來支付員工薪酬。

或許也是意識到了人力資源成本過高的問題,公司開始探索新技術在餐飲行業的運用。2018年海底撈在北京開出了首家智慧餐廳,後廚用機械臂自動傳菜、鍋底製作也實現了配鍋機流水線作業、傳菜也用上了傳菜機器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