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厲害了!大學生以共同一作在PNAS發表論文,直博北大

“能繼續在實驗室裡做科研,是一種幸福。”

7月11日一大早,穿著白大褂的田廣梅就在北京大學的實驗室裡開始了當天的RNA提取實驗,她熟練地將組織塊放入研缽中,加入少量的液氮後再迅速研磨,重複三次後,將組織樣品放入試劑中,用電動勻漿機充分均漿……

田廣梅

這個熱愛科研的女生從大二開始,便在江漢大學參與到科研中,在衣藻纖毛基因的研究上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以共同第一作者在美國科學院院報上發表研究論文,參與申請了8項專利,獲得了免試推薦攻讀北京大學博士生的資格。自上月底在江漢大學參加完畢業典禮後,田廣梅就一頭扎進了北大的實驗室裡。

1 大學生被免試推薦直博北大

“衣藻是單細胞真核生物,纖毛是突出於細胞表面的細胞器,存在於人體的大部分細胞中。纖毛缺失可能引發人體一些疾病如多囊腎病、不孕不育症等。”田廣梅是江漢大學2015級生命科學學院園藝專業學生,從大二起就在學校的系統生物學研究院,跟著胡長峰老師課題組研究起了衣藻纖毛。

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科學家就發現轉錄調控對纖毛的組裝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轉錄調控纖毛組裝的作用機理一直困擾著大家。田廣梅所在的課題組以衣藻為模式生物進行了研究,去年4月,在世界四大名刊之一的PNAS(《美國科學院院報》)雜誌在線發表了研究論文,第一次報導單細胞真核生物轉運站錄調控纖毛相關基因表達的分子機理,還定義了一類全新的轉錄因子,解決了困擾本領域近半個世紀的科學問題。

在這篇論文中,胡長峰老師為通訊作者,田廣梅作為大學生,與其他兩位老師一起成為該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此外,她還就此研究,參與申請了8項專利。由於在本科期間的突出科研成績,在江漢大學系統生物學研究院王衛華等老師推薦、指導下,田廣梅獲得了直接攻讀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錄取資格。事實上,江漢大學暫無保送資格,她的直博北大則開啟了先河。

2 每天呆在實驗室14小時以上

自從初中接觸到生物學以後,田廣梅便被各種形態各異的細胞生物所吸引,萌生了想要深入了解這些生物的想法,大學更是毫不猶豫地走進了實驗室。3年來,她過著三點一線的生活,每天除了上課和睡覺,其余時間都待在實驗室。她幾乎沒有周末和寒暑假,經常早上6點多便去到實驗室,晚上11點多才離開,平均每天在實驗室呆14個小時以上。

為了篩到想要的突變體,田廣梅連續幾個月,每天從早上一直篩到晚上。大二時,有十幾個同年級同學和她一起在實驗室。漸漸的有人放棄了退出了,到了大三還剩下4位同學。到了大四就只剩下她一人。看到同學們紛紛離去,她也曾動搖過,但想起自己的理想,還是選擇了堅持。

在田廣梅看來,做科研就像挖寶藏一樣,可能你走了很久還是一無所獲,但當你成功的那一瞬間是很激動的。“當我做一個實驗失敗了七次時,我也想過放棄,也感到深深地無助。”她坦言,每一次發現一個問題並改正,當完善了所有的細節時,第八次實驗成功後的喜悅,讓她領略到了科研無法言說的美妙。

3 做一個質樸而有用的人

“她很勤奮刻苦,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總呆在實驗室裡,每天一直呆在最後,很沉著地不停地做著實驗。”江漢大學教授胡長峰是田廣梅的導師,一路見證了她的所有付出。

“可能女孩子做科研會很辛苦,但只要是做自己喜歡的事,再枯燥也覺得有意思。”選擇科研,是跟從田廣梅的內心,她始終保持認真嚴謹的學習態度,爭取把課堂效率提到最高。她認為,只有腳踏實地地努力,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盡量把效率提高,才能省下更多的時間用到有價值的事情上。在感到疲憊枯燥是,學會調節是很重要的。她經常在出去散心、聽聽音樂來緩解內心的苦悶。

談及到大學生做科研早不早時,她表示,學習知識不存在早晚,大學生開始做科研,一點也不早。“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直到她從江漢大學畢業的前夕,依舊在抽空繼續研究。目前已經在北京大學呆了近一個月,依舊是三點一線,教室,寢室,實驗室,日複一日。“做一個質樸但對社會和國家有作用的人。”她表示,希望自己能夠繼續保持一顆平常心,堅定信念,繼續走好科研之路。

本文來源:楚天都市報 記者:賀俊 通訊員:呂洪雁 實習生:賈培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