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以TV名義下最大賭注 暴風集團核心財務數據越發菜色

  以TV名義馮鑫押下最大賭注 暴風集團核心財務數據越發菜色 | 財報AlphaGo

  投資時報

  蘇慧 

  從早先的互聯網內容端口“暴風影音+AI”到“四塊屏(PC、手機、VR、TV)戰略”,再到“All for TV”,三年時間幾次戰略轉向使得資本市場愈發狐疑。而在該公司一季報中,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又下降79.27%至-0.3億元

《投資時報》記者  蘇慧《投資時報》記者  蘇慧

  最近一年時間,貼在馮鑫身上的標簽愈來愈多。

  作為暴風集團(300431.SZ)創始人、董事長兼CEO,他原本就對公司未來發展的重大戰略及決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原上市公司董事會秘書離職後,被聘為代董秘的馮鑫還需履行信披及對外溝通職能;而最近,難捨情懷的馮鑫又做起了產品經理—這被定義為其從業25年後“自己做的產品”,並為它代言。

  多重職務集於一身,當然有利於馮氏將自身理念以最快速度傳遞,但從另一個側面,或許也是一種無奈。

  毫無疑問,登陸資本市場,特別是經過“股價過山車”及“樂視風波”兩次暴風雨般洗禮,馮鑫及其治下的集團正不斷高調向外界釋放利好資訊。如今,“All for TV”,成為其最新戰略出口。

  “如果TV業務在2018年底達到盈利預期並符合相關要求,上市公司考慮尋求進一步增持股份,謀求整體注入上市公司。暴風TV其他股東持有的少數股權注入上市公司,將會為股東創造更大價值,實現暴風業務的徹底轉型。”馮鑫如是說。

  結局會如想象般美好嗎?

  目前來看暫無法下此判斷。

  《投資時報》記者注意到,從上市公司業績方面考量,除營業收入有所攀升外,暴風集團其他盈利關鍵指標均處滑坡狀態,出現如此情況的原因皆與全力投入互聯網電視業務有關。

  有分析人士表示,暴風集團All for TV的結果即是“收獲了規模、丟失了利潤”。而孱弱的現金流情況目前來看無法保證公司在TV方面持續投入,同時其融資之路也並不順遂。而最大的麻煩是,來自傳統電視品牌的衝擊令互聯網電視品牌市場份額愈來愈小。

  事實上,這可謂是一次巨大的賭博。從早先的互聯網內容端口“暴風影音+AI”到“四塊屏(PC、手機、VR、TV)戰略”,再到“All for TV”,三年時間數次戰略轉向,使得資本市場對暴風的未來充滿狐疑。但有人還是押下了所有籌碼。

  馮鑫自然堅信“未來的勝利”。他預計依靠AI,暴風影音2018年目標增加1億元資訊流收入將可能達成;暴風TV將於2019年實現盈利;而暴風魔鏡2018年即可實現盈利。

  只是不知,該盈利將以何種方式實現。

  5月23日,馮鑫傾情代言的暴風電視新品發布會上,他親選了兩段電影以饗觀者,一為《天堂電影院》,一為《肖申克的救贖》,影片結尾安迪與瑞德終得重逢,這一刻,音樂響起,海闊天空。這一刻,相信馮鑫也感覺到了他的幸福。

收獲規模 丟失利潤收獲規模 丟失利潤

  自上市以來,暴風集團的營業總收入呈逐年上升趨勢。

  Wind數據顯示,2015至2017年其總營收從6.52億元增至19.15億元,走勢可圈可點。不過,在2016年實現152.62%同比增幅後,2017年暴風集團這一增長幅度僅為16.25%,尚且不足2016年的零頭。

  而從營業利潤來看,其增長遠不如前者那麽好看。同樣是2015至2017年,暴風集團營業利潤從1.61億元降至-2.56億元。其中,2016年其營業利潤同比增長為-343.24%。

  可以看到,2016年暴風集團在貢獻了最大營收增幅的同時,也貢獻了最大的利潤降幅。當年,其營業總成本為20.15億元,營收難以覆蓋成本,繼而造成營業利潤同期虧損。2017年,這一虧損趨勢有所收窄,其當年營業利潤也得以實現33.19%同比增幅。

  更加不樂觀的數據從暴風集團2018年一季報中傳遞出來。當季,該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3.87億元,同比下降13.7%;實現營業利潤-1.14億元,同比下滑9.57%;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0.30億元,同比減少79.27%。

  在關鍵比率上,2018年一季度該公司ROE進一步下滑至-2.8%,銷售毛利率僅為6.02%,銷售淨利率下挫至-22.06%,資產負債率依然維持65.18%高位。

  關鍵盈利指標持續下挫,對於上市公司造成的壓力不言而喻。出現如此狀況的根源,正來自公司對TV業務的持續投入。

  對於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增速小於營業收入增速,暴風集團向《投資時報》記者強調,“主要原因是公司布局暴風電視業務仍處於業務拓展期,為積累用戶,積極開發新產品,加大市場推廣力度。通過多維度的銷售策略,進一步搶佔互聯網電視業務,導致成本費用增加,從而影響了公司整體利潤水準。”

  至於2018年一季度主要財務數據出現部分下滑,主因是傳統廣告業務收入下降。為此,該公司寄希望於“依托海量用戶持續推進暴風各項互聯網影片業務的資訊流更新,不斷提升用戶體驗增加用戶黏性,增加公司廣告業務收入”。

  儘管2018年初才對外宣布All for TV戰略,但自2016年開始,暴風TV的營收規模已經取代廣告收入,成為公司的第一大營收來源。

  暴風集團年報顯示,公司業務收入主要來源於廣告業務、暴風電視硬體收入、網絡付費服務三個核心板塊。2016年,來自商品銷售(暴風TV業務)的收入為9.17億元,佔營業收入比例為55.68%。時至2017年,這部分收入已達12.83億元,佔營業收入比重攀升至67.02%,毛利率為-7.15%,同比上一年度增長8.14%。

  不過,增收不增利的狀況讓眾多投資者頗有微詞,甚至認為,其高調明確TV業務並強調今年可能盈利,主要“取決於財務手段”。

  針對投資者種種詰問,暴風集團回應稱,“目前暴風TV業務為公司發展重心,戰略逐漸進行更新和聚焦,核心市場和用戶群聚焦家庭互聯網市場,聚焦互聯網電視業務。同時TV業務規模增長迅速,取得了較好成效,2018年一季度,公司並表範圍內的暴風電視產品虧損同比減少45%,TV單台平均銷售單價同比提升8%,累計聯網終端數增加23%,日活比約60%。”

  看重哪個數據,看來上市公司與投資者並不一致。

  內憂外患

  顯然,電視業務如今已經撐起暴風集團營收規模的半邊天,且虧損有收窄趨勢。但從更大範圍的競爭來看,其規模優勢並不顯著,甚至呈處處掣肘之勢。注意,這還是在樂視TV處於最困難時期,且小米TV始終未能發力情況下出現的情境。

  “2017年互聯網電視市場份額目前只有10%,外資品牌佔有15%,國產彩色電視品牌仍然是主力,佔有75%市場份額。”去年年末,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在“2017中國平板電視行業大會”上做出上述分析。

  他進一步指出,互聯網電視品牌出現如此情況離不開五方面的變化:其一,缺乏有效供應鏈,自身沒有話語權;其二,主要依靠資本融資,產品製造能力幾乎為零;其三,上遊面板長周期高幅度漲價,自身體量不足以承壓;其四,信任危機引發用戶謹慎購買,造成惡性循環;其五,產品內容同質化嚴重,缺乏創新,盈利模式脆弱。據他判斷,2018年互聯網電視市場份額將進一步萎縮。

  外部太空有限僅是一方面。從暴風集團自身來看,2018年其並沒有顯示出足夠有效的可以持續加碼投入的資源、能力和手段,在現金流持續萎縮的狀況下,這一狀態並不樂觀。

  2015年,暴風集團經營活動及籌資活動的現金淨流量分別為0.89億元及4.93億元,均為淨流入狀態,在投資活動-3.06億元衝抵下,當年其現金淨增加額為2.75億元,期末現金餘額為4.1億元。

  時至2017年,該公司經營活動實現的現金淨流量為-4.93億元,投資活動現金淨流量為-0.75億元,在能夠獲得接近5億元的籌資淨現金流後,其現金增加淨額為-0.69億元,期末現金餘額縮減至1.73億元。

  針對目前的資金壓力,暴風集團向《投資時報》記者表示,“公司將多途徑、多維度增加公司盈利能力及募集資金能力,包括通過目前經營規劃提高公司的運營能力,增加經營性現金流回籠,重新申報非公開發行股票;持續增加並表子公司募集資金能力,通過戰略投資等方式解決資金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暴風集團發布了《申請撤回非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檔案並重新申報的公告》,該檔案顯示“因再融資政策法規、資本市場環境等因素以及公司發展戰略發生了諸多變化,擬向中國證監會申請撤回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檔案,調整非公開發行方案,待完成方案調整並履行完畢相關決策程式後擇機重新申報”。

  事實上,2016年9月27日暴風集團就向中國證監會報送了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申請檔案,至今已近兩年時間。在這一過程中暴風集團已經經歷過中止審查的情形,如今再度中斷增發事項可謂雪上加霜。

  至於後續具體啟動時間及方案如何調整,暴風集團向《投資時報》記者表示表示,“尚需公司履行完畢相關決策程式並對外披露,屆時以公司披露的公告資訊為準。”

責任編輯:凌辰 SF179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