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創業時代》創業失敗,憑什麽讓黃軒背鍋?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國產都市劇,Sir一向稱為“看各行各業的人談戀愛”。

沒想到,現在拍到了Sir頭上——

互聯網創業人。

沒錯,Sir也是一個互聯網創業人。

從2014到2018,起過,也落過;說過明年稱王,也說過明天就解散。

說完“明天解散”後,留下的作案現場

Sir的創業故事,拍出來大概會是部狗血劇和限制劇吧。

所以你說真有部這樣的劇的時候,Sir一開始是不太信的。

忍不住就去看了這部——

《創業時代》

根據貓眼數據,《創業時代》播出15天已經累積12億播放量,微博超話閱讀量達2億。

劇中的同名APP甚至跑上了App store 熱搜。

而與此相對的,是本劇的尷尬口碑。

這些天來,Sir看了不少批評它的觀點,從劇情到演技,從流量明星到口碑演員。

《創業時代》怎麽了?

1、失敗的創業

聊聊故事。

郭鑫年(黃軒 飾),一無所有的互聯網創業人。

陰差陽錯,他認識了一位投資人那藍(Angelababy 飾),經常在郵箱裡語音交流(互相傳遞錄製好的語音檔案),組建了深厚的網絡戀情。

慢慢,他發現了“語音通訊”的重要性,萌生了做一款語音聊天APP的想法。

可惜,在創業過程中的郭鑫年,被兩位也在創業的同僚——好友羅維(周一圍 飾)和情敵金城(代旭 飾)不擇手段地加害,或侵犯隱私、或剽竊創意,甚至是暴力襲擊……

他決心用正當手段取勝。

其實從這段概括,你就能大致看出《創業時代》的軟肋。

它把創業的最大矛盾歸結為“情懷創業”和“無恥創業”的對抗。

但Sir的體會是,真正的創業路上不是“正邪之分”那麽簡單,你面臨的問題更枯燥和孤獨——常常和錢有關,和風口有關,甚至和自身性格有關。

《創業時代》太會給創業“增光添彩”了——

於是也就會看到,網戀認錯人還成功上床,前妻贈送房子投資夢想,和老闆一言不合就“裸辭”。

要說拍一步一個腳印的“創業史”,《創業時代》該向《無雙》學習。

後者也很傳奇,但它加入對假鈔製作過程精細的複現,鎮住了步子,不至於撲街。

但Sir也能理解,製造假鈔,有噱頭。

而你要來給觀眾講一個互聯網創業故事,大多數人估計會這麽以為——

啥?

就一群常年衛衣拖鞋的加班狂?

(比如Sir)

要把一個看似無聊的行業劇拍得好看,是一個系統性工程。

最大的難點在於,劇組需要長時間的深入調查,才能做到——

懂行。

一旦你懂了行,編起劇來其實根本不需要加入什麽“愛上了你的身體,和另一個女人的聲音”的台詞,就能抓住觀眾的心。

好了,《創業時代》開播兩周,壞話已經被說得差不多了。

所以今天,Sir倒是想逆反地聊一聊,儘管《創業時代》評分不高,它有什麽可取之處?

(感覺你們都是這個表情)

在Sir看來,你可以選擇把《創業時代》當作一個用“創業”來包裝的武俠故事。

原著小說作者歷時五年,一邊在IT公司上班,一邊把業內那些事寫成了武俠風——

小說中互聯網三巨頭的名字,是李無覓、雲滄海和馬幻城(總感覺分別是古龍、金庸、倪匡小說裡的名字)。

再截取一段大家看看:

不知怎的,看著這些文字,Sir腦海裡老是浮現這種畫面——

金庸說過:

武俠小說與別的小說一樣,也是寫人,隻不過情節偏重於激烈的鬥爭。

不光寫人,還要寫最特別的人;不光寫鬥爭,還要寫最激烈的鬥爭。

《創業時代》營造的鬥爭是:

一個完美的程式員,和一個最大的程式員反派。

2、完美的程式員

沒錯,郭鑫年就是經常被黑的那種“程式猿”。

格子襯衫,郭鑫年也會穿,不過穿得很好看。

我們平時調侃程式員,總是說他們的木訥、耿直、內向等等,就像一個掌握了代碼的超能力,卻對其他事情一竅不通的nerd。

外人對程式猿最不理解的恐怕是——

怎麽能對晦澀的東西如此虔誠?

舉個例子。

在周浩導演的紀錄片《7%》,就有一位非常虔誠的程式員,名叫馬博。

馬博的團隊創造了一個圍棋人工智能,“絕藝”。

它打敗了無數圍棋高手。有一次,團隊裡的某測試想去跟人下一局網絡圍棋,馬博卻嚴詞阻止了:

因為現在網上都知道

羅老師是我們的專職測試

如果羅老師拿著自己的账號去下

大家都會以為是“絕藝”在下

如果輸了的話就會很難堪

這就像被冤枉了一樣

馬博的上司這樣評價他——

(對待人工智能)跟自己的小孩似的

為什麽馬博根本不懂圍棋,卻能從單調的代碼裡敲出神級產品,打遍天下無敵手?

說虔誠你可能覺得扯。

但不可否認他身上有一股癡。

在《創業時代》裡,郭鑫年也有點類似。

那是他嘔心瀝血研發好“魔晶”後,試行APP語音系統的時候。

克服了這麽多困難,沒想到,他卻在一個超簡單的問題上卡住了……

不知道第一句話該說什麽。

人家貝爾發明電話,第一句都隻說了“喂,芝加哥”;你郭鑫年倒好,研發一個語音APP還要想曠世金言。

旁人覺得,這是他作為程式員的一種癡和傻,但他卻真誠地把產品當一回事——

這是我們孩子

郭鑫年經常表現出不可理喻的虔誠。

比方說,第8集,他要向投資人介紹自己的APP。

展示開始前,他關掉手機(摒絕一切干擾),西裝革履,在鏡子前……練微笑。

結果練著練著就遲到了……

當他終於趕到會議現場,已經變了個樣子。

沒了領帶,沒了西裝,襯衫領的扣子也解開了。

他為什麽脫掉了西服?

Sir想起,曾經和一個程式員同事到一場頒獎晚會,整晚他都坐立難安,也不和明星合影,就悶頭吃飯。後來他和我說,“回去就把這西服燒了”。

排場,晚宴,西服,太高傲太遙遠太封閉,不是自在的他。

任何一個好的產品經理都知道,和用戶平行的姿態,才能創造擊中人心的產品。

與郭鑫年這個完美程式員相對的,是他的好友兼對手,羅維。

如果說郭鑫年是一根長槍,那麽羅維就是一條鞭子。

羅的心思都在手段。他要自己的產品被投資,不選擇精益求精,而是用PUA泡妞技術,勾引投資人。

他聘請黑客,黑進了投資人那藍的私人電腦,找出她的愛好、分析她的性格,然後用迎合她的方式追求她,以便借她的關係得到投資……

他對成功有執念,但對產品沒有信仰。

如果說郭鑫年忠於一件“格子襯衫”,那羅維則是什麽都套得進去,而且他能穿,也能脫。

兩人幾乎是天生的對立:一個固執,一個圓滑;一個正經,一個狡詐;一個有信仰,一個沒有信仰。

那麽問題來了——

這場創業之戰,誰會贏?

我們聊聊《創業時代》的背後。

3、“三國演義”

2010年,香港人郭秉鑫在開車時收到了一條簡訊,他拿起手機回,眼睛在路面和螢幕間往返,心裡有點煩躁。

叮,一個價值億萬的想法,就這樣誕生於極普通的一次煩躁——不如創造一款手機語音APP。

他將其命名為“TalkBox”,用戶目標是開車人群和盲人。

2011年1月18日,只有6人開發的TalkBox在蘋果商店上線,3天內,全球下載量突破百萬。

郭秉鑫的電話幾乎被打爆了,內地的大公司,從盛大到騰訊,都想投資。

郭秉鑫的野心似乎一下變得巨大。儘管基於中國,Talkbox最初一直以面向全球姿態露面——英文界面,用Facebook和Twitter做關係鏈。

在投資方面,郭秉鑫拒絕了騰訊,選擇了盛大。

郭秉鑫沒有料到他會後悔。很久之後,他不無遺憾地說:“如果當初我們同意了騰訊,事情肯定不是這樣。”

時間推回到2010年10月,TalkBox仍在研發途中。

騰訊的張小龍注意到了一個來自韓國的APP“kik”,它只有一個功能,文字聊天。

2011年1月21日,就在TalkBox上架後第3天,微信上架了。

但微信還沒有語音功能,它的第一對手,也不是英文界面只能語音的TalkBox,而是雷軍的“米聊”。

直到2011年5月17日,微信開放了語音功能。

從百度指數的數據判斷,就在這天,“微信”的搜索指數飆升,遠遠拋下了米聊和TalkBox。可以說從那天開始,勝負已定。

郭秉鑫不是沒有贏過。剛公布TalkBox那3天,全球下載量破百萬,他體會到了大獲全勝。

最輝煌的時候,郭秉鑫發現了一個問題,但沒有意識到它的嚴重。一年以後,幾乎以一個失敗者的身份接受採訪時,他才終於提出了它——

“我到現在也不知道為什麽最大的下載量在中國。”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郭秉鑫一直沒有深入研究中國市場,他沒有在意,當時中國的塞班系統比蘋果系統覆蓋廣得多;也沒有在意,中國人的網絡關係鏈,早就被攥在了騰訊的手裡——

“我們犯了虎口奪食的錯誤。”

如果代入到《創業時代》,你會發現,郭鑫年的原型就是郭秉鑫。

而劇中創造了狐郵的羅維,原型又是誰呢?

狐郵,英文直譯就是Foxmail,張小龍曾經打造的產品。

如果《創業時代》的劇情繼續按照現實的軌跡發展,那麽最後你將看到的結局是:

主角郭鑫年落敗了,對手羅維則成為贏家。

它居然要講一個失敗者的故事。

有人要說了,郭鑫年明明那麽有情懷,那麽正派,為什麽創業時代就是不願眷顧他?

這就要說到——

4、完美的程式員是完美的創業者嗎

恐怕不是。

第17集,投資會。

郭鑫年和兩個對手,分別要在投資會上,介紹自己APP的價值和成果。

金城和羅維,各自包裝自己的產品,不論真假,不論好壞。羅維甚至山寨了好友郭鑫年的功能,在眾目睽睽之下宣布了一模一樣的創意。

而當郭鑫年上台呢……

什麽也不說。

我覺得可以直接提問

魔晶我已經做完了

他不願意包裝。

可能他覺得產品是神聖的,是什麽樣就怎麽樣,無須華麗辭藻。

產品成功後,大企業來收購,他嚴詞拒絕。魔晶成了新起之秀,得罪了幾股大勢力,所有人都勸他把股份賣給大企業,他依然嚴詞拒絕。

他只相信自己,認為靠自己足夠了——

我們已經終結了所有的簡訊業務

我的下一個目標

是終結麒麟(即騰訊)

至此,郭鑫年的堅持變成了固執,虔誠變成了迷信,自強變成了狂妄。

羅維則不一樣。

他在創業失敗後,立即跟隨郭鑫年的思路,專注於產品體驗。

他不再玩邪門歪道,而是篤定工作,心思都是如何超越魔晶。

當別人說他抄襲,他這麽回答:

真正行內人在乎的

只是你的軟體夠不夠好

這種話,跟曾經郭鑫年嘴裡的如出一轍。

你看,郭鑫年不能成為羅維,羅維卻可以成為郭鑫年。

當兩個人的勝負不再死死貼住他們的正反形象,Sir認為,這也就是某種程度上對真實創業路的尊重了。

我們當然不是說,《創業時代》完美複刻了真實。

它更多的是,把一場硝煙四起、風譎雲詭的大混戰,用更為黑白分明的方式變得清晰明了,讓你從中更容易看到創業路上,某一面困局,某一點遺憾。

這種遺憾,也正是Sir讚同的地方。

真實地複刻互聯網創業有多難呢?

2010年大衛·芬奇拍攝《社交網絡》時,面臨的就是一個前所未有的題材:一個讓億萬人網絡交友的天才/混蛋,他自己的朋友圈會是怎樣。

電影的原型祖克柏說過,自己沒電影裡那麽酷,也沒那麽渣——

“光是寫代碼、開發產品並不足以撐起一部電影。”

本尊最認的,就是那雙拖鞋了。

這可能也就是“創業時代”的悖論——

我們正在見證著每個人的生活,如何被互聯網界的創新所改變;

等我們試圖走進領略那個傳奇時,又發現好像不過爾爾。

真的嗎?

恐怕是,創業中的至暗時刻,和最奇險的風光,真正懂得的不過是當局中的一二人罷了。

何足向外人道。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Sir電影原創,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關注:Sir電影

微博搜索關注:毒舌電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