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機構:中國總和生育率處於顯著低於世代更替水準

  人口“三大趨勢”或不可逆轉——對中國未來人口數量和結構的展望

  來源:中信證券

  中信證券表示,在聯合國中方案的預測下,中國0-14歲、15-64歲人口比重都快速下降,65歲以上人口比重快速上升。基於此,未來中國人口有“三大趨勢”不可逆轉:少兒人口數量和比例都將會下降;勞動力數量和比例也將會下降;老年人口數量和比例將激增。

  本文來源中信證券巨集觀經濟團隊,原標題《人口“三大趨勢”或不可逆轉——對中國未來人口數量和結構的展望》。

  目前中國總和生育率偏低,顯著低於世代更替水準

  國際上通常用總和生育率來衡量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生育意願

  國際上通常用總和生育率來衡量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生育意願總和生育率也稱總生育率,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婦女在育齡期間,每個婦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數。總和生育率是一個時期生育水準的度量指標,反映人口發展趨勢。國際上通常將總和生育率低於1.3稱為“低生育率陷阱”或者“極低生育率”,認為這樣的人口增長率在人口更替、再生產和人口未來發展上不利。在許多發展中國家,總和生育率超過了5。在許多發達國家,這一指標則低於2。

  人口的可持續發展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前提。要保證人口相對於上一代不增也不減,理論上一對夫婦只需生2個孩子。但是由於部分小孩會夭折,且正常出生性別比不對稱(以女孩為100,正常出生性別比為102-106左右),因此總和生育率應該高於2.0才能維持人口的世代更替。以發達國家為例,每出生205個孩子中有105個男孩、100個女孩;約2%的人在育齡前死亡,那麽活下來的98個女孩每人需要生2.09個孩子才能使得總孩子數為205個。因此發達國家通常說世代更替水準生育率應當是2.1左右。

  而《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顯示,2017年,0歲性別比高達116.12,也就是每出生216個孩子只有100個女孩;該年女嬰死亡率為2.42‰,差不多有4%的女孩在育齡前死亡,那麽剩下的96個婦女需要每人生2.25個孩子才能讓孩子總數達216個,即中國的世代更替水準生育率應接近2.25。

  目前中國總和生育率只有1.20左右,處於顯著低於世代更替水準

  2011年後國家統計局仍然依據“千村生育率調查”、警察數據、小學招生數據,將生育率修改為1.5、1.6。這樣的數據顯然高估了目前的生育率水準,高估的原因主要如下:

  第一,出於統計口徑問題。“千村生育率”明顯“虛高”,因為現在農村育齡婦女大多選擇回老家生孩子。

  第二,用警察戶籍數來推測生育率也是不準確的。目前與戶籍掛鉤的個人權利(包括孩子入學)有20多項,人們有獲取多戶口的強大動力,“房姐”、“房妹”現象很普遍。2009年以來,警察機構清理注銷重複戶口200多萬個。還有更多的死亡未銷戶口。

  第三,國家統計局公布2006-2013年每年增加人口穩定在600多萬,是建立在“目前生育率為1.5、1.6,每年隻死亡900多萬人”的基礎上的。但是由於出生人口存在大量水分,而每年死亡人數也早就超過了1000萬,因此近年實際年增人口只有300多萬人,2013年總人口根本沒有136072萬人,主要原因是存在大量死亡未銷戶口。

  第四,小學招生數據水分大。學校和地方政府有強大的動機通過虛報學生數以獲得更多的經費。按總和生育率的計算方法,根據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主編的《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統計方法是抽樣調查全國1-2%的人口)中關於各年齡階段育齡婦女生育率的數據,計算中國總和生育率的實際情況如下:

  用上述計算方法對美國總和生育率進行計算驗證。從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公布的2016Q4各年齡層育齡婦女生育率可以計算出其總和生育率大約為1.81,而世界銀行公布的美國2016年的總生育率為1.80,說明用上述方法計算的美國的總和生育率和世界銀行公布的總和生育率數據基本一致。

  “全面二孩政策”提高了總和生育率,但效果有限

  中國在2015年10月29日實施“全面二孩”政策,總和生育率從2015年的1.05上升到2016年的1.25。中國的全面全國人口變動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016年和2017年,我國出生人口分別為1786萬人和1723萬人,比“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前的“十二五”時期年均出生人數分別多出142萬人和79萬人;2016年二孩出生數量大幅上升,明顯高於“十二五”時期平均水準,2017年二孩數量進一步上升至883萬人,比2016年增加了162萬人;二孩佔全部出生人口的比重達到51.2%,比2016年提高了11個百分點。但由於高生育成本、長期計劃生育導致的低生育意願等因素,二孩增長遠未達到預期。

  生育意願的下降恐怕是未來長期趨勢

  一個國家或地區總和生育率高低主要和4個因素有關

  從國家巨集觀角度,總和生育率的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4個:

  經濟發展水準

  一般來說,經濟發展水準高,社會保障制度完善,人們的生育觀念就會改變,人口增長緩慢;經濟發展水準低.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受養兒防老等傳統觀念影響,人口增長速度快。按照每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準,劃分為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

  文化區

  在自然地理環境、社會發展過程中,世界各地逐漸形成了具有自身鮮明的文化特色。全球的文化區主要可以分為:西方文化區、東亞文化區、黑人非洲文化區、印度文化區、南洋文化區、伊斯蘭文化區、南太平洋文化區(多為群島國家或地區,人數較少,不作分析)。傳統文化、宗教、婚俗等都會對生育觀念產生影響,從而影響總和生育率。

  人種

  人種的自然體質特徵,將全球人種粗略劃分為黃種人、黑種人、白種人。不同人種會有生育能力的差異。

  所屬洲

  按照地理位置上劃分為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大洋洲。不同大洲有不同的人口增長模式。

  對2016年的總生育率分別按照經濟發展水準、文化區、人種、所屬洲進行劃分並選擇代表性國家進行橫向比較分析。

  通過對2016年各個國家和地區總和生育率的比較,我們發現了以下規律:

  經濟發展水準

  最不發達國家的總生育率普遍較高,大都在2.0-6.0之間;發達國家總生育率最低,大都在1.0-2.0之間;發展中國家的總生育率略高於發達國家,大都在1.5-2.5之間。

  文化區

  黑人非洲文化區擁有最高的總生育率,大多在3.5-6.5之間;其次為印度文化區、伊斯蘭文化區、南洋文化區;通常認為受儒家文化影響、傳宗接代觀念濃重的東亞文化區的總生育率卻較低(1.0-2.0之間),接近甚至低於西方文化區的總生育率(1.5-2.0之間)。

  人種

  黑種人的總生育率最高,大多在3.5-6.0之間,說明其生育能力較強;黃種人、白種人總生育率都比較低,在1.0-3.0之間。

  所屬洲

  非洲的總生育率最高,大都在2.4-6.0之間;其他各洲的總生育率相近,大多在1.0-3.0之間。

  結論:中國全面放開生育後的總和生育率為1.3-1.8之間

  預測方法是採用尋找與中國文化區、人種、所屬洲相同,且未實行計劃生育的國家,利用人均GDP進行對標,找到對應經濟發展水準所在年份的總和生育率,並進行類比。

  尋找與中國內地文化區、人種、所屬洲相同的國家或地區,找到國家韓國、日本,以及地區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2017年的人均GDP為8827美元,相當於日本1978年、韓國1993年的水準;尋找對應數據:1978年日本的總和生育率為1.79,1993年韓國的總和生育率為1.67。

  韓國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實行計劃生育,在政府的宣導以及福利措施雙管齊下,婦女整體生育率在60年代從6.16開始急速下降。在整個國家的生育欲望下降的情況下,1996年取消了計劃生育政策,但韓國總和生育率甚至從1996年的1.58連續下降到2005年的1.08;直到2005年實行了鼓勵生育政策,韓國生育率稍有回升,但未再超過1.30。

  日本則從1978年開始鼓勵生育,此後總和生育率稍有回升,但始終未超過1.81。

  同理分析,在未實行過計劃生育的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對應相同人均GDP所在年份的總和生育率分別為1.31、1.69。綜上所述,預測中國全面放開生育後的總和生育率為1.3-1.8之間。

  從歷史來看,各個國家總和生育率總體有下降的趨勢

  以下是主要發達國家1960年-2015年的總生育率。可以看出,主要發達國家的生育率從1960年的2.0-4.0之間開始逐年下降,並從約1980年開始穩定在大約1.0-2.0之間。

  以下是主要發展中國家1960年-2015年的總生育率。可以看出,主要發展中國家的生育率從1960年的5.5-7.0之間開始逐年下降,到2016年,下降到大約1.5-3.5之間。

  中國不僅面臨生育意願的下降,還將面臨“育齡婦女人數”的下降

  育齡婦女人數將持續下降

  育齡婦女(指年齡在15-49歲的女性)人數預測方法為:以預測基期為準,此後每一年,將新滿50歲的女性人數(稱為“退出人口”)剔除,加入新滿15歲的女性人數(稱為“進入人口”),可以大致得出下一年育齡婦女的數量。

  如圖所示,根據預測結果,育齡婦女總人數持續下降,2031年的育齡婦女數將為3.031億人,比2017年下降0.529億人,下降14.86%。

  下降原因:育齡婦女“進少退多”

  如圖所示,在預測期2017-2031年間,2002-2016年間出生的女孩逐漸進入育齡。由於此階段內總和生育率最低,出生人數長期保持在較低水準;且新生兒性別比失調,一直在115以上,出生的女孩相對較少,導致預測期內育齡婦女的“進入人口”較少。

  且在預測期內,由於人口“老齡化”,育齡婦女“退出人口”一直較高。

  以上因素綜合導致了育齡婦女的“退出人口”一直大於“進入人口”,育齡婦女總人數下降。

  生育旺盛期婦女減少最多

  此外,育齡婦女結構也出現了變化。2017年15-49歲育齡婦女人數比2016年減少400萬人,其中20-29歲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人數減少近600萬人。對比2017年與預測的2031年的各年齡段育齡婦女人數,可以得出育齡婦女減少主要來自20-34歲生育旺盛期婦女。

  中國未來將面臨人口的“三大變化趨勢”

  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2017修訂版)》對中國人口的長期預測

  下圖是聯合國發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17修訂版)》中給出的對中國人口的預測,2016年及其之後的數據為預測數據。預測方案分為3類:中方案假定未來中國總和生育率會從現在的1.6左右逐步回升到1.8左右,高方案假定未來中國總和生育率會從現在的1.6左右逐步回升2.1左右的水準,而低方案假定未來中國總和生育率從現在的水準逐步降到1.3左右。通常聯合國方認為中方案是最符合現實的情況。

  其他假設還包括:

  假定未來中國為淨遷出國家,不過淨流出的規模會下降,由2015年的淨遷出人口規模由163萬下降到本世紀末的80萬左右。

  假定中國2015年到2020年之間出生性別比為115,此後到2055-2060年才逐漸下降到107左右。此後出生性別比穩定在107左右。

  根據本文和聯合國預測的區別,可以估計中國未來長期的人口增長應該在聯合國給出的中總和生育率方案和低總和生育率方案之間。

  未來人口的“三大變化趨勢”或不可逆轉

  下圖是聯合國中方案給出的各年齡階段佔總人口比重的預測數據。可以看出,在聯合國中方案的預測下,中國0-14歲、15-64歲人口比重都快速下降,65歲以上人口比重快速上升,在2070年後保持穩定。基於此,我們認為未來中國人口有“三大趨勢”不可逆轉:一是少兒人口數量和比例都將會下降;二是勞動力數量和比例也將會下降;三是老年人口數量和比例將激增。

責任編輯:陳合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