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金融股周期股二季度將迎來表現機會

/劉增祿

站在當前的時點,展望二季度乃至2019年全年,多位市場人士認為,目前A股大概率進入牛市初期階段,經過一季度的快速估值修複後,二季度短期面臨震蕩整理的可能性很大,但全年仍有望呈現震蕩上行的慢牛趨勢。資金布局上,結合估值位置及盈利情況,大金融板塊的估值有望進一步提升,而受貨幣政策供應量增速繼續回升影響,大基建、房地產、汽車、家電等周期類行業的景氣度有望獲得進一步加強。

A股進入牛市初期

未來個股走勢將逐漸分化,沒有業績支撐的公司會逐步“熄火”甚至進入調整期,而真正基本面優異的行業和公司,估值有望繼續抬升。

回顧2019年一季度,A股市場的上行源於風險偏好上升帶來的估值修複。在上證指數上漲23.93%的背景下,申萬28個大類行業二級市場走勢無一下跌,其中有20個行業跑贏了市場同期均值。對於二季度乃至全年的市場走勢,深圳賽亞資本董事長羅偉冬對《紅周刊》記者表示,市場已經轉勢,未來1~2年大概率會走出震蕩向上的趨勢。而格雷資產總經理張可興也基本持類似觀點,認為二季度乃至全年市場雖然很難走出如一季度那樣磅礴的行情,但市場仍極大可能會長期呈現出慢牛格局。

一般而言,牛市中盈利通常滯後於估值,但需處於上升通道,或在階段性高位維持平穩。企業盈利增速雖然並不完全與市場走勢同步,但在歷次牛市開啟過程中,除了2008年行情是受“四兆”刺激計劃推動外,其他階段牛市都是有良好的盈利支撐的。如2005年和2014年的牛市開啟前,市場都經歷了較長的震蕩行情,在此期間,由於盈利較長時間處於階段性高位,在上證指數企穩震蕩行情中,估值持續下行至歷史低位。

相較此前的牛市,當前A股市場的整體盈利增速並未出現明顯的上行趨勢,已完成披露的2018年一季報、中報、三季報顯示,全部A股的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13.96%、14.59%、11.09%。即便是以最新正在披露的2018年年報進行統計,1801家已披露年報公司的整體利潤增速只有8.73%。根據上市公司提前發布的業績預告統計,2497家有對比數據的上市公司整體淨利潤變動區間約為-19.38%~1.94%。當然,2018年年度業績的下滑與大批量公司在2018年末進行巨額商譽減值是有很大關係的,而整體業績是否真的下行還得看今年正在陸續發布的一季報情況。

對於A股行情未來發展方向,張可興表示,今年一季度概念股的走勢雖然明顯強於藍籌股,但從長期來看,市場仍會延續藍籌行情,二季度或接下來的時間內,個股走勢將逐漸分化,沒有業績支撐的公司將會“熄火”甚至進入調整期,而一些真正有業績支撐的行業和公司則將繼續前行,估值有望持續抬升。

大金融板塊估值優勢明顯

伴隨銀行在寬信用過程中規模擴張加快,以及資管新規對中收影響見底回暖,一季度乃至全年上市銀行整體業績增速仍有望保持平穩。

統計數據顯示,在今年以來的市場表現上,除了農林牧漁和食品飲料板塊外,漲勢排在第三位的是非銀金融股。截至4月18日,該行業年內整體實現50.71%的階段上漲,細分子行業券商和保險股分別實現53.28%和50.69%漲幅。

回顧券商股2018年表現,可以看到其受市場交易不活躍以及新股發行減速等影響,不僅業績表現不佳且市場表現也是讓人失望的。數據顯示,券商板塊2018年前三個季度整體利潤分別同比下滑了11.62%、24.92%、34.62%,而最新的35家券商的年報、快報顯示,整體業績同比下滑幅度達39.58%。然而這種悲觀局面隨著2019年市場的大幅反彈有了明顯改觀。就6家券商股提前發布的2019年一季報預告情況看,全部預喜,預增幅度最高的東北證券淨利潤同比預增空間為314%~336%;預增幅度最低的國海證券,淨利潤同比增長預期也有79%。對於這些券商業績預喜原因,均表示隨著市場的反彈,自營業務和經濟業務收入實現了大幅增長。張可興表示,只要市場不再次陷入低迷,券商股的未來仍有很大上行空間。

與券商股業績實現反轉相比,保險股業績在2018年前三個季度始終呈現增長趨勢,只是增長幅度環比有所降低,分別為30.81%、27.81%、4.96%,究其原因,與其2018年權益投資市場表現不佳有密切關係。雖然保險股2019年正式一季報需要到4月26日開始陸續發布,但多家主流投行已開始競相“點讚”,認為保險公司今年一季度新單保費與新業務價值增長持續優化、股市上行帶動投資收益提升、利率預期改善的三重利好不僅將推動行業報告期內淨利潤強勁增長,還將繼續驅動保險股迎來估值修複機會。對於保險股的態度,剛剛公布不久的公募基金年報數據顯示,基金持保險股的比例較三季度末整體上升了1.79個百分點。

相對券商業績觸底反轉和保險板塊的持續穩定增長,銀行股不僅年內市場表現平平,且業績增速也無多少亮點。今年以來,銀行股17.9%的階段漲幅排在了申萬28個大類行業的最後一位。在2018年前三個報告期中,銀行板塊整體實現了5.65%、6.35%、6.91%的利潤增速,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其增速雖然平平,但仍呈現出持續穩步抬升格局,特別是2018年以來的持續降準對銀行可貸規模有利,有利於其盈利面持續提升。就目前來看,已公布2018年年報的銀行股整體至少實現5.57%的利潤增長。與此同時,在市場持續活躍下,銀行股目前整體估值不僅處於大類行業最低位,且也低於自身的歷史估值中位,其動態市盈率和市淨率分別僅有7.3倍和0.91倍。

對於銀行股來說,隨著銀行負債端重定價紅利臨近結束,未來息差或難免趨於收窄,但隨著寬信用政策效果的逐漸顯露,讓行業資產端“質”壓有了明顯緩解;此外,伴隨銀行在寬信用過程中規模擴張加快,以及資管新規對中收影響見底回暖,一季度乃至全年,銀行整體業績增速有望保持平穩。

開工季刺激鋼鐵水泥需求提升

隨著基建投資增速延續邊際改善,二季度基建板塊將有相對更為明顯的收益空間。

4月12日,央行發布了2019年3月金融數據。3月份,M2同比增長8.6%,增速較上月走高0.4%,比去年同期高0.4%。3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2.86兆元,預期1.85兆元,比上年同期多增了1.28兆元。社融增速超預期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新增人民幣貸款放量,3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為1.69兆元,同比多增5700億元,環比多增8040億元;二是3月份地方債發行明顯放量,地方政府專項債融資2532億元,同比多增1870億元,同比增速達到80%。

從歷史規律來看,社融數據是基建投資重要的先行指標,基建投資增速與新增社融存在較明顯的正相關。介於此,考慮到1~2月基建投資增速延續邊際改善趨勢,3月份基建投資增速改善趨勢大概率延續,意味著基建板塊將有相對更為明顯的收益空間。對於基建板塊,川財證券分析師鄧利軍在二季度策略報告中就明確提出,二季度很有可能會成為全年基建投資的高峰。

在大基建行業中,鋼鐵板塊的整體最新動態市盈率只有7.43倍,水泥行業的動態市盈率僅有8.8倍,略高於銀行板塊。從這兩個板塊基本面來看,2018年前三季季,鋼鐵板塊的整體利潤同比增速高達74.1%,水泥股的同比利潤增速高達120.65%。依據目前部分公司披露的年報數據來看,已公布年報的25家鋼鐵股儘管整體利潤增速有所下滑,但依然實現了44.74%的同比增長;而公布年報的11家水泥股整體淨利潤也實現同比增長101.87%。以這兩個行業目前的業績增速和估值水準看,顯然股價仍有進一步上漲潛力。

從最新基本面來看,由於當前旺季開工帶來季節性需求復甦,而前期弱累庫下盈利對於需求增長具有充分彈性,鋼鐵行業短期內價格和盈利仍然保持在偏好位置,特別是政策取向積極與融資改善或將帶動鋼鐵需求景氣超預期復甦。介於此,廣發證券李莎建議關注可能存在的供需平衡預期差,區位優、成本管控強的長材龍頭方大特鋼、三鋼閩光、韶鋼松山,及需求具備韌性的板材龍頭華菱鋼鐵、南鋼股份、新鋼股份是值得關注的。

同樣,對於水泥股來說,宏觀面的改善,如基建提速、地產邊際放寬、融資環境改善,以及春節、兩會時間同比提前帶來的季節性因素,使得3月份水泥產量增速大大超出預期,月內量產1.8億噸,同比增加22.2%,今年一季度水泥產量同比累計增長了9.4%。對此,中金公司建材板塊分析師李可悅明確指出,當前仍處於旺季,需求旺盛提價空間仍存,水泥板塊二季度仍有望迎來量價齊升的格局。

中下遊產業景氣度回升

隨著融資環境的持續改善和政策性利好的推動,地產、家電、家居、汽車等中下遊產業景氣度將有一定幅度回升。

隨著融資環境的持續改善,今年3月份,地產銷售面積明顯回暖。數據顯示,3月單月銷售面積為1.57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75%,增速實現由負轉正。樓市的回暖還帶動了二級市場地產股的走強,年內階段漲幅已達35.7%。個股中,大名城、上實發展更是相繼實現了163.56%、101.87%的大幅上漲。雖然股價有了一定幅度的增長,但地產行業的整體估值仍處於歷史低位水準。以4月18日的收盤價統計,行業的動態市盈率僅有11.21倍。

相較於2018年二級市場表現的不樂觀,地產股的基本面其實一直是可圈可點的。在2018年前三個報告期,行業利潤增速始終保持在30%以上。當然,從尚未公布完畢的年報業績表現看,四季度利潤實現情況是有所下滑的,已公布年報業績的98家地產公司整體利潤同比增速下滑至18.61%。而提前公布的2019年一季報業績預告也不樂觀,憂大於喜,已披露業績預告的40家公司中僅有15家業績能夠預喜。雖然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業績表現恐不樂觀,但隨著這一輪限價政策逐步放開下的復工增加和施工速度回升,銷售回款起到最大正向拉動,這對重點房企資金鏈會產生利好,特別是對業績確定性強、資源更卓越的房企萬科A、保利地產、金地集團等影響更為明確。也許是提前判斷到政府對樓市調控的放鬆,公募基金在去年四季度就積極加大對地產股的配置。基金年報數據顯示,其重倉地產股家數由三季度末的63家快速增長至123家,行業的持股比例由三季度末的1.97%上升到了3.34%。

在房地產市場回暖下,與房地產市場密切相關的家電、家居等板塊的景氣度也得到了明顯提升,特別是在今年1月份國家發改委提出要制定頒布促進家電、汽車等熱點產品消費的措施表述後,二級市場中相關上市公司迎來了一定的表現機會。如家居板塊龍頭索菲亞、歐派家居自3月以來相對滬深300收益不斷擴大,家電板塊廚電龍頭亦從3月起即開始估值修複,華帝股份、老闆板電器等公司均漲勢不俗,目前已分別斬獲了37.6%、30.22%的階段漲幅。對於家電公司來說,雖然主要家電保有量還處於較高水準,最新的政策刺激效果也難及上輪家電下鄉,但不管如何,刺激政策的頒布在一定程度仍起到利多作用,帶動終端消費回暖。

除了上述板塊,可以看到在政策性利好的推動下,同屬大消費領域的汽車行業也在享受著政策紅利,特別是最新展開的國企混改更是進一步提升汽車股的熱度。

資料顯示,2018年以來汽車行業三大央企一汽、長安、東風分別通過引入戰投、股權激勵、並購重組等多種方式持續推進混改。一汽集團以零組件公司為切入點,通過一汽富維“雙百行動”混改、一汽夏利剝離一汽華利及一汽豐田、一汽轎車置入一汽解放並將乘用車業務置出至股東一汽股份等,積極謀劃整體上市;長安汽車2016年已進行第一期股票期權激勵計劃,2019年或將進行第二期,此外成立全資子公司長安新能源並向其劃轉新能源相關業務及人員,通過對新能源汽車公司、輕型車事業部、合營公司江鈴控股分別引入戰投計劃,加速混改進度;東風汽車通過“換股”的形式以其對東風小康所持50%的股權置換為對小康股份的26.01%股權,另外東風汽車零組件對旗下6家零組件公司進行整合,納入兩家新設零組件公司東風汽車底盤系統有限公司與東風電驅動系統有限公司。此外,地方國企奇瑞汽車轉讓旗下高端品牌觀致汽車股權,寶能出資65億元成功收購觀致51%股份,寶能的入主為觀致帶來了大力的財務支持,同時寶能在國內建立了多個研發基地,並在美國、歐洲及日本設立技術中心,另外寶能強大的物流、金融、服務等實力也將從多個維度對觀致賦能,使觀致重獲新生,混改將有效地激發汽車企業的活力,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總體來看,混改加速了汽車行業的洗牌,刺激汽車行業景氣度的回升,而一汽轎車、東風汽車近期的連續漲停就是資金看好的結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