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忽視複查,切掉的肉瘤長至30斤!醫生建議:常規複查不能少


這是一個來自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的真實案例。

黃媽在3年前在當地醫院切除了左腎下長出的脂肪瘤,術後一月複查無異常,黃媽就放心了,不再進行檢查。

哪知道3年後,黃媽的身體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癥狀,一檢查,她左上腹有一個巨大腫瘤,她的腫瘤複發了並且越長越大了。

醫生克服重重困難,將把腫瘤切除後一稱,黃媽的這個複發瘤竟然重達30斤!

原來,黃媽患的是複發率高達50%的腹膜後脂肪肉瘤。雖然,一般的腫瘤複發率並沒有那麼高,但是,她的案例也提醒所有的腫瘤患者們,癌症治療後,定期的複診很重要,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為什麼要複查?

目前,不管是手術、放療、化療還是其他治療手段,並不能100%保證已將腫瘤細胞完全清除,某些部位可能潛藏著未被發現的病灶和微轉移灶。

這些腫瘤細胞在暗處「伺機而動」,瞅準機會就有可能「捲土重來」——複發,或在別處「興風作浪」——轉移。

而只有定期複查才能及時發現腫瘤是否有複發或轉移,以便及時醫生進行有效治療,進一步提升患者的生存時間和生活品質。

需要注意的是,癌症治療結束後的定期複查應是終身的。

多久複查一次?

具體的複查頻率需要根據個人情況來具體制定,總原則是,距離結束治療的時間越近,複查時間間隔越短,病情越嚴重越複雜,複查頻率就越高。

一般而言,手術後的第1個月後需要進行常規複查。在術後3年內,醫生建議每3個月檢查1-2次。3年之後,可每半年進行1-2次複查。如果身體有不適,則隨時就診。

複查一般查什麼?

1、血常規和生化指標

評估全身狀態。

2、腫瘤標誌物

可與術前指標對比,觀察治療效果,並依據數值變化,是否判斷有出現腫瘤轉移或複發。

3、影像檢查,如超音波、CT、MRI

根據腫瘤部位的不同,影像檢查會略有不同,如肺癌往往要查胸腹部、結腸癌則查腹部、盆腔。

骨、腦是轉移癌出現的高發地,定期需要進行骨掃描和頭顱MRI。

4、內鏡檢查

鼻咽癌、胃癌、腸癌等每年進行相關內鏡檢查也是複查的一部分。

5、其他實驗室檢查

如宮頸癌術後還需要複查TCT。

總之,具體的複診方案應由醫生進行個體化的制定,而患者與家屬應該重視複診,定期檢查。另外,患者還應注意經常進行自我檢查,如發現異常包塊或不適及時就診。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