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楊海:攝影是人生印記的留存

《ZIRONG圖》的封面,

選用楊海在拉薩拍攝的一位尼姑肖像,

只見她低首側目,

行走在呼嘯的風沙中,

“風吹來的砂落在悲傷的眼裡……”

一句歌詞,

好像就是述說這張作品。

2011年,中國西藏

看楊海的攝影作品,感覺“不一樣”——是攝影,又不像通常狀態的,越看,戲劇性越是凸顯,散發著種種情緒。楊海10年的拍攝,收錄在了一本叫《ZIRONG圖》的攝影書中,子戎是他的筆名。

2016年,中國江蘇

楊海真正拿起相機的時候是在2006年,那時他已經40多歲。一次,楊海和好友、著名電影攝影師曾念平釣魚,隨手把自己拍的一張照片給曾念平看,欲求點評。沒想到曾念平有些“嫌棄”地說:“我不看,拍得不行。”“為什麽?”楊海問。“基礎不行”,曾念平直言不諱。於是楊海向他討教該怎麽辦,怎麽才能拍得“牛”?“看國外獲獎的照片,要大量地看。”曾念平說,如果理解力好,進步會很快,比去讀個攝影研究生還有效。

自此,楊海開始從網站上下載國外攝影師的獲獎照片,規定自己每天看10張。他不但看,還去研讀攝影師資料和拍攝背景。起初,楊海還是有些不以為然:“那些照片也沒什麽厲害的啊”。然而過了一個月,楊海發現自己當初的判斷確實輕率。“拍出好照片,不容易!”

就這樣,一年過去了,把好照片的“好”記在心裡的楊海開始拿起相機。“關係、關係!要注重畫面關係。”楊海默念曾念平的傳授。直到當他看自己一張滿意的拍攝,心裡一下子豁亮了許多。“有了,像那麽回事了!”

從此,楊海的圖片分析和拍攝實踐同步進行。

2010年,俄羅斯莫斯科

楊海也參加攝影比賽,起初,就是看看自己到底達到了什麽水準。這還是因為曾念平的鼓勵。“我把那張老堡街的照片給他看,他說你可以得獎了,於是我就送這張照片去參賽,果然得了獎。”

在《ZIRONG圖》這本書的最後,是楊海從2008年到2015年的獲獎清單,清一色國外獎項,且含金量挺高。但當我問他,參加攝影比賽是為了要證明嗎?楊海的回答“有點兒深”:“在我20多歲時,對死亡這件事沒有什麽概念,但人過半百,對死亡的認知,讓我考慮怎樣才能留存人生印記。對於我,除了拍攝,就是留下作品,那麽參加比賽,是個好選擇。”

“感動了,就拍下來。”

楊海說自己是一名攝影的愛好者。

他拍照沒有壓力,甚至是在乾活兒(拍攝劇照)的時候,也可以“隨心所欲”。在無壓力的狀態下,楊海卻拍出許多有狀態的照片。這讓很多人也越來越信任他的拍攝。楊海的照片就是楊海的,不是行活兒,更不背負什麽。

2008,中國河北

他在《ZIRONG圖》一書的序中這樣寫道:照片的功能有兩個:一是記載,二是展示。記載所感興趣的,展示最需要的……

楊海說,在你感動的時候按下快門,一定是好的。

2008,日本北海道

一次,楊海在日本北海道大雪山旅行。坐在纜車一隅,聽著纜車擴音器中播放的悲壯音樂,望著窗外壯麗的風景,楊海忽然間有一種感動。“我當時想,在這個點拍出的照片一定‘有’!果不其然,我自己很喜歡這張。”

2008,日本北海道

在楊海的作品中,對於河北蔚縣,似乎情有獨鍾。那裡相對滯後的生活狀態,鄉親的淳樸熱情,讓他一次次地前往,一次次拍攝。而他在蔚縣的作品絕不流俗所謂“民俗”,他在這裡“導演”出一幕幕、一張張打著風格烙印的“戲劇照片”,哪怕只是街巷裡嬉鬧的孩童,也要拍得“有些意思”。

楊海拍攝的一張老堡街道的照片很夢幻——低調的處理,經歷風雨依然挺立的老建築,穿梭街道的車輛軌跡,隱喻逝去的過往。

2008年,中國河北

“理智與情感”的跨界

然而,楊海真正從事的職業卻與他情緒使然的攝影風馬牛不相及,那是一項需要理智判定的職業——風險管理。他曾經與人合著了一本《機會與風險——風險管理專家舉案說企業風險控制》。書中的敘述有案例更有心得,文筆既嚴謹又幽默,把風險管理以故事的方式講給讀者聽,一點兒都不枯燥。在一些對楊海的報導中,很願意用“神探”一詞來框定他。而楊海自己卻說“風險管理”沒什麽神秘可言。“我有自己的一套辦法。”楊海憑借專業領域的傑出表現,獲得國際同行的認可。

2017年,中國河北

楊海有一雙很特殊的眼睛,發出洞悉深層的目光。雖然記者並不想把他的職業與他的攝影產生因果關聯,但不惑之年的他為何全身心投入了攝影?這樣一個常年運轉在理智判斷和依據推理的大腦,怎麽就可以轉換到藝術表現?確實是個有意思的問題。

在楊海辦公室,記者注意到牆上掛著兩幅賀慕群的畫,渾厚的筆觸,凝重的色彩,簡練有力,彰顯“理智與情感”的碰撞。而旁邊懸掛的楊海作品,恰恰也有著類似的特徵,打磨濃重的影調,追求結實的結構,卻又是在紀實手段中表現觀念,遊離於廣泛的攝影,又符合審美範疇。

有句話“性格決定命運”,也許比較接近對楊海作品散發出的特點作為判斷吧。

“看,才是關鍵”

我問楊海,如果有人說看不懂你的照片,你會失望嗎?他回答:“我不去設定中心思想,一萬個人有一萬個想法。如果有人說看不懂,那其實已經就是有效果了,因為看,才是關鍵。”

作為拍攝者,楊海的“看”是情緒使然;而作為觀者,他人的“看”是吸引使然。

2008年,中國河北

在楊海看來,攝影作品與其他藝術作品一樣,就是讓人產生思考,其力量就是給予人啟發。只要照片的價值超越其物質的本身,就是功德。

採訪中,我總在想,應該把楊海歸類於哪種攝影人?答案是哪類都不是,楊海就是楊海。他的攝影只是自己選擇的手段,是個人對人性的判斷。而且,不太關心江湖,也就能隨心所欲。

“以後,等我拍不動了,我會回味這些照片,那就夠了。”楊海對我說。

攝影:楊海

撰文:王蕾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